A股下跌打臉社融數據!李迅雷:宏觀數據是“噪音”

A股下跌打臉社融數據!李迅雷:宏觀數據是“噪音”


上週五,央行公佈了3月份的金融數據,新增人民幣貸款、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均大大超出市場預期。

市場紛紛看好A股,然而社融公佈後的第一個交易日,A股就狠狠地打臉了看好的股民,三大股指高開低走,收盤集體翻綠。

此前,中泰資管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提到,短線投資者經常根據“噪音”交易,宏觀數據就是“噪音”的重要來源

從事賣方研究多年的李迅雷也認識很多投資高手,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特徵,眼光很長遠,投資充滿耐心,能夠克服普通投資人經常出現的心理障礙。

如何避免被短期的噪音干擾,成為長期的投資高手?李迅雷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聰明投資者經“李迅雷金融與投資”授權轉載。

時間拉長了,就可以平滑掉波動

A股是一個散戶為主體的市場,因此大部分投資者是做短線的,短線以獲取利差收益為目的,通常根據“噪音”交易,而宏觀數據就是“噪音”的重要來源。

於是宏觀分析師相比行業分析師就更能製造噪音,如每個月都會公佈月度數據,甚至還有很多期限更短的高頻數據可以作為買賣的依據。

因此,宏觀首席通常都是賣方研究中的頭牌,宏觀最佳,也是歷來各種最佳分析師評選中含金量最大的一個單項獎。

而在君和資本創始合夥人王國斌先生看來,投資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不能短視。香港炒作仙股就是短期的僥倖行為,認為自己不會接最後一棒。金融行業的人更傾向於短期,認為今年拿獎金就行了,至於明年後年還做不做這個行業沒關係。

資本市場從來都是隻注重短期效應的名利場,因此,企業家們容易把曇花一現的好消息跟市場競爭優勢混為一談。這樣的短期行為對於企業家來說也會帶來巨大風險。

A股下跌打臉社融數據!李迅雷:宏觀數據是“噪音”

因此,短線投資者一定是非常關注宏觀或其他相關信息的,希望能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找到確定性的答案。但問題在於,市場很少有確定性的答案,否則市場就難以存在下去。

例如,去年A股市場就是一個深受中美貿易摩擦困擾的市場,誰知道確定性的答案呢?時至今日,也只能說和解的概率增大了而已。因此,很多宏觀問題,再怎麼研究,也很難獲得確定性答案,只能說概率大小而已。

但如果不去在意這些短期看似乎重大的東西,而是去把握大方向和大趨勢,就容易獲得超額收益。例如,相信天不會塌下來,中國最終能夠度過難關,那就敢於在別人恐慌的時候投資加碼。

高毅資產的首席投資官鄧曉峰在演講中提供了這張圖,表明海外資金流入到A股的數量在不斷增加,“陸股通、北上資金佔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持續上升,如果加上QFII持股,根據Wind數據統計,接近A股流通市值的3%。

國內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不到5%,海外機構投資者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一個重要的參與力量。”

A股下跌打臉社融數據!李迅雷:宏觀數據是“噪音”

目前,A股市場海外投資者的市值佔比差不多隻有臺灣股市外資持股佔比的10%左右,開放了那麼多年,比重依然非常低,這或意味著今後隨著金融開放度的不斷提高,更多的外資將流入到A股市場。

故國內股市存在較大的估值體系修復的機會,即大藍籌估值水平還有提升空間,頭部企業或優秀企業的估值水平仍會不斷提升。

鄧曉峰認為,“因為海外機構的這些行動,事實上一些頭部公司的估值水平跟歷史相比,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上升。即使在2018年國內經濟出現下行壓力,在資本市場出現系統性的、超過20%的調整的大環境之下,這些頭部公司的調整幅度明顯小於歷史上的調整幅度。”

A股下跌打臉社融數據!李迅雷:宏觀數據是“噪音”

也就是說,今後白馬股的估值水平不再由國內散戶決定,由於海外機構投資者的進入,它們的估值水平進一步抬升,這不是靠宏觀經濟的變化來決定的。

而且,隨著外資流入量的繼續擴大,在未來中國資本市場上,會有一個巨大的阿爾法的存在,因為海外機構摘取了低垂的消費和醫療等領域的頭部企業果實之後,會關注更高處的果實,而在國內的價值投資者,則具有捷足先登的優勢。

所以,在認清趨勢和大方向之後,通脹、經濟增速乃至危機都不那麼重要了,危機總會過去,貿易摩擦最終會有解決方案,通脹無法避免,經濟週期始終存在。

陳光明分析說,從 1802年到2014年,美國權益投資的累積回報是103萬倍。說明躺著也能賺錢,死了也能把不斷增值的財富留給下一代。

而大幅增值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因為通脹在持續上升,從1美元增值至103萬美元的過程中,實際上具體到每一年的增長,除去通貨膨脹的影響,權益投資的年化回報率只有6.7%,複利的影響巨大,而現金從1美元變成了5美分。

我們也曾經研究過美國標普500指數過去146年的回報率,年化8.98%的回報率中,發現通脹貢獻了2.05%,只有過兩個十年股指沒有跑贏通脹。說明什麼呢?時間拉長了,一切都趨於平淡,所以,根本用不著過度關注每月的宏觀數據。

A股的投資回報率其實也差不多,儘管我們一直指責上證綜指的疲弱走勢(我一直主張取消該嚴重失真的指數)。

以季度數據來看,萬得全A指數在2005年Q4至2018年Q3期間的年化收益率為9.9%,其中,EPS年化增速為10.8%(8.8%的實際增速+2%的通貨膨脹),股息收益率為1.4%,而估值貢獻為負值,經歷53個季度之後,萬得全A指數平均估值已經從21倍降至13.7倍。

眼光越長遠,越能讓收益飛起來

陳光明在演講中說,據基金業協會數據,自開放式基金成立以來,截至2017年底,權益類公募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6.18%。說明公募基金經理的投資回報率也遠超了市場指數的表現。

A股下跌打臉社融數據!李迅雷:宏觀數據是“噪音”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自2000年成立以來年均投資收益率8.44%,遠遠跑贏通脹,上萬億的規模主要投資於固定收益領域,居然還能夠獲得這麼高的長期回報,可見其成功的秘訣主要在於長期投資和配置得當。

據說一級廚師只負責配料,徒弟才負責炒菜,配料如同資產配置,炒菜要掌握火候,如同投資選時。高手都是擅長做配置的,社保把它的資金分配給幾家公募等投資機構,讓他們再去擇時選股。

相比公募基金,保險資產應該是更長期的機構投資者,長期從事險資管理的泰康資產總經理兼CEO段國聖是一個典型的資產配置高手,他的資產組合中不僅包括權益資產和固收資產,還有另類投資及PE等。

他認為投資存在六大機會,如科技創新會成為未來十年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為特徵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帶動新興行業的發展。

此外,地產、基建、家電、服裝、紡織、汽車等成熟產業領域都有大量的新增需求和更新需求。未來,消費升級、進口替代等都存在巨大機會。

他認為頭部企業值得配置——“2018年A股公司約3500家,美國本土公司4000家,但國內大市值公司數量和美股美國本土公司的巨大差異:市值超千億美元的公司國內只有9家,而美國有55家;市值超過千億人民幣的公司國內有48家,美國有350家。

中國GDP總量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二,在超越的征途上,相信伴隨著大市值公司隊伍的壯大,這就是長期的投資方向所在。”

實際上,機會與風險都是相伴相隨的。對於這幾位投資高手而言,逆市場投資或許是他們獲得高回報的秘訣所在。未來經濟一定還會出現波動,一些成長型企業的現金流一定還會出現困難,這便是低價吸納的好時機。

在我主持的這場五位嘉賓的投資論壇上,居然有兩位均出自東方資管。為何一家券商資管機構能出兩位全國級的投資高手呢?恐怕與業績考核機制有一定相關性。

公募基金應該是集中國內最多的投資精英了,但由於考核偏短期,業績排名成為評判的主要標準,這就導致了投資行為的短期化。這倒是值得證券市場決策者們反思的。

就在3月21日我主持投資論壇的當天,睿遠基金(陳光明擔任總經理)發行第一隻公募基金的申購資金額就達到了700億元這樣的驚人規模。

非常巧合的是,該只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叫傅鵬博,也出自東方資管,而且他曾經是陳光明的領導。更為巧合的是,傅鵬博和我都曾當過大學年輕教師,且同住一個寢室。

在大學的日子裡,我經常下圍棋,付鵬博則不會下圍棋,卻總是要和我下五子棋。而他下五子棋的特點是圍而不攻,把對方的子慢慢鎖在裡圈,他的子在外圍,這樣就遊刃有餘、不戰而勝了。或許他優異的投資業績也源於這種不急不躁、追求最佳配置的風格。

本人從事賣方研究很多年了,也認識很多投資高手,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眼光很長遠,投資充滿耐心,能夠克服普通投資人經常出現的心理障礙。

數字經濟時代,宏觀研究如何變革

記得20多年前,我看過美國《讀者文摘》中的一篇文章,印象很深:一批非常知名的醫學專家會定期到一個很私密的地方開閉門會議,會議上每個專家都會講述自己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出現過的誤診或手術失敗案例,然後大家集體剖析討論,深刻總結經驗教訓。

這說明什麼呢?人人都會犯錯,但需要認真反思,認識到錯在哪裡。尤其是人命關天的事情,千萬容不得馬虎。

同樣,宏觀研究也需要反思,很多古舊的經濟理論都是基於當初的有限數據,用歸納法得出的,歸納法本身就有缺陷,再加上數據量不足,就更容易出錯了。

例如,庫茲涅茨的倒U型曲線,就是以有限歷史數據來得出隨著經濟到充分發展階段後,各行業或各居民階層的收入差距將由大到小。如今這一理論卻缺乏普遍的事實來證明。

此外,我覺得傳統的經濟週期理論存在很大問題,核心原因還是樣本量太少。而且,經濟發展至今,政府所獲得的信息量早已今非昔比,逆週期調控成為慣例,故經濟的週期性特徵越來越弱。

用技術分析來預測股市的方法早已成為非主流了,為何那麼多宏觀分析師還熱衷於週期分析法呢?

例如,我就犯過一個把挖掘機當成週期性行業的錯誤,認為既然不存在新週期,那麼,挖掘機銷量就應該回落,結果現在還在增長。

還有更無聊,就是今年GDP增速到底是前高後低還是前低後高的論證,或有人斷言經濟將在下半年見底。過去8年來,GDP增速總體下行的趨勢未變,未來10年呢?肯定還是下行。道理很簡單,很無趣,不贅述。

就像如今體檢驗血的項目要比10年前多很多一樣,我們也應該可以去創設更多的經濟指標,因為技術手段越來越多、信息量越來越大了。如果還是十年不變地去點評CPI、PPI、PMI、M2-M1,我覺得就落伍了。

中泰研究所的金融工程團隊已經創設了不少指標,把財政和貨幣政策進行量化,可以衡量大水漫灌的量究竟是多少,可以用多個維度去刻畫。今後,對政策效應的評估也會越來越簡單,根本不用寫傳統的調研報告。

為什麼19世紀工人要砸機器,因為機器導致他們失業;為何如今的機器數量已經有了幾千倍的增加,失業率卻創了新低呢?經濟學理論從來都是解釋過去的,但這些理論對過去的歷史解釋是否能做到精準呢?

估計不能全面做到精準,因為這些理論誕生的時候,社會信息量沒有足夠大,而且還沒有云計算,沒有人工智能。

如今,小菜場支付工具的標配都已經是支付寶和微信了,油膩或鄒巴巴的零錢再也不用揣在手裡了,根本不需要做愛惜紙幣教育了,互聯網改變了金融業態。

所以,宏觀研究需要變革,我非常希望讓搞金融工程的分析師或AI的分析師來從事宏觀研究,不需要學太多的經濟學理論,只要把經濟運行的基本原理搞清楚了,或許就能用新的算法來顛覆傳統經濟學,就像阿爾法狗一樣,戰敗了被稱之為棋類中變化最為複雜的圍棋頂級高手。

世界在日新月異地不斷改變,如果不去緊跟,那就坐等被改變。

延伸閱讀:


點擊右邊鏈接下載聰明投資者APP,更多精彩在等你!

聲明: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A股下跌打臉社融數據!李迅雷:宏觀數據是“噪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