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大学,为何一个月内被中央媒体“点名”10次?

四月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称:西农大),绿树成荫、花团锦簇……

在建校85周年来临之际,该校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从今年3月下旬到4月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西农大被新华社聚焦3次;被中央电视台点赞1次;被中央级大报报道6次……中央媒体通过不同角度对该校的教学、科研、推广改革等工作给予了全面报道和高度评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一所国家农林类的985、211重点建设大学

这所大学,为何一个月内被中央媒体“点名”10次?

位于陕西杨凌

西农大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培育学科

共有6个学科进入ESI前1%

还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和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

葡萄酒学院是亚洲第一所专门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推广,培养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营销、管理及科研推广高级专业人才的学院

在双一流学科评选中

西农大有一个学科——农学入选

这在985大学中入选数量较少

漫步在校园中

常常能看到教学楼或者石头上镌刻着

“诚朴勇毅”的校训

“诚”:诚者,信也,真实无妄之谓,为人处世,须以诚为本;

“朴”:朴者,质也,少私厚道之谓,博学经世,须以朴修身;

“勇”:勇者,气也,刚心锐志之谓,创新创业,须以勇求进;

“毅”:毅者,力也,不达不止之谓,任重道远,须以毅建功。

简单朴实的4个大字,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西农人

合并组建20年实力大增

沐浴了80多年风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号楼位于北校区,曾经是西北地区第一高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由7所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为我国科教体制统筹改革的一面旗帜,相继进入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序列。

以“诚”字起首并以之为核心,又结合学校“农”的特色,同时有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勇往直前的精神,校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用行动作出最好的诠释

“诚朴勇毅”这四个字始终铭刻在一代代西农大师生员工的内心深处,并用行动对它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建校85年来,学校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本科以上专业人才16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

该校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形成了七大优势学科群,并在动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5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

一所充满创新活力的高校

举世瞩目的科研成就

离不开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西农大正是这样一所创新的高校

充满青春和活力的高校

品尝自己学校的科研成果

西瓜、甜瓜、苹果,免费吃

这样的福利

在国内的高校恐怕也不多见

西农大就是这么“任性”

学生可以共享学校科研新成果

各种美味果蔬吃得停不下来

看到这里

您应该知道为什么

这所高校被中央媒体“点名”了吧

中央媒体给这所高校拟的“点名簿”

3月25日,《新华社》从“中国方案”的高度,深度挖掘了该校在旱作农业、 “一带一路”建设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成果经验和人物典型。题目分别为《春天的种子》、《陕西一家涉农企业的转型尝试》、《筷子:“一带一路”的奇妙礼物》;

4月10日的《中国科学报》在第5版、第6版、第8版分别刊登了《李孟楼:三尺讲台终身业》《凝聚在校徽中的西农精神》《郭玥微:在无声的世界里发声》三篇深度报道,讲述了该校教师坚守教学一线,该校学生自立自强的感人故事,展示了西农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

4月1日至3日,央视清明特别节目《不能忘却》摄制组走进该校采访朱显谟先生生前事迹

4月3日,《中国科学报》刊发:《周尧:只攻“雕虫”小技》

4月8日,《科技日报》刊发《挑战小麦基因“珠穆朗玛峰”》……

4月9日《农民日报》刊发《英国小城镇发展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总而言之,这么多的“点名”

含金量非常高!

绝对是无上的光荣!

说了这么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有很多历史、人物、故事、美景、美食……小编来不及给您一一介绍了,有机会,您一定要来西农大的校园走一走,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