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放緩"罪魁禍首"浮出水面,印度製造和經濟都面臨悲觀未來

近年,印度經濟一度被稱為全球經濟的增長奇蹟。但是,最近幾個月以來,印度經濟卻正在出現斷崖下墜的諸多跡象,由此,印度過去的高增長也被一些分析師認為是,或正在被揭開的龐氏經濟騙局。

事情的最新進展是,彭博社4月22日報道,在過去的六個月裡,印度的經濟活動明顯放緩。它開始於汽車和一些耐用品銷售的放緩,並向多領域蔓延。緊接著,航空運輸增長放緩;肥皂和洗滌劑等消費品的銷售也開始減弱。我們注意到,印度經濟放緩的罪魁禍首正浮出水面,該外媒稱,似乎是人們熟悉的印度金融體系。

印度經濟放緩

要知道,薄弱的外匯儲備一直是印度經濟的一大關鍵性隱患。早在2016年時,基於當時資金短缺的困擾和流動性的缺乏,印度聯邦不得不推出了廢鈔令舉措,然而這一舉措頒佈以後,印度經濟流動性困境雪上加霜。而到了2017年時,印度聯邦又提出了全國性的商品和服務稅,但這一舉措卻使得印度許多中小企業叫苦連天,甚至出現了融資困境。

而印度央行近期數據顯示,印度外匯儲備約為4017.76億美元。較此前4260.28億美元最高值大跌了超250億美元。經常閱讀本號的讀者朋友們知道,對於一個體量較大的經濟體而言,印度的外匯儲備的確過少,這就使得該國抵禦各種經濟風險的能力顯得十分脆弱。

印度經濟放緩

圖片來源The Economist

與此同時,高昂的美元債務,或又成為壓垮印度經濟的另外一根稻草。僅截至去年年底,印度公共債務增加了近1.4萬億盧比,達到83.4萬億盧比(約1.19萬億美元),這一數值達到了該國外儲的2.5倍以上。印度2018 年4月至2019年2月的預算財政赤字為134.2%。當低外儲遇到高外債時,印度經濟陷入貨幣的脆弱模式的“玻璃之國”則在所難免。

這就不難解,去年,印度盧比完全無視該國亮眼的指數增長,而成為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印度也在去年二季度時陷入了美元荒和“錢荒”。印度前央行行長Urjit Patel當時曾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公開信稱,印度經濟應付不來了。

印度經濟放緩

圖片來源Conscienciah Web

不僅如此,印度經濟受到高油價的衝擊也非常大,BWC中文網多次提及,印度經濟過去幾年的快速增長一是鉅額美元債務的支撐,二是受益於2014年國際油價的大跌。然而,今時不同往日,特別是路透社4月22日報道,受美元加大對伊朗原油限制,或將於5月2日以後結束伊朗石油進口的制裁豁免,國際油價大幅上升的預期又進一步增大。在此背景下,印度進口原油的成本則將隨之提升,加拿大皇家銀行曾指出,借貸能力有限的越窮國家可能在進口石油時,面臨融資困境,印度和越南正是這樣典型的市場。

分析認為,這就使得印度經濟放緩的景象或進一步加劇,尤如一些經濟學家近期不斷質疑印度經濟數據存在造假可能一樣,經濟奇蹟的龐氏騙局或正在被揭穿。無獨有偶,就在油價預期上行之際,印度經濟果然遭遇股債匯“三殺”。

印度經濟放緩

圖片來源YourStory

本週第一個交易日,印度孟買Sensex指數一度跌約1%,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油氣板塊領跌。印度盧比周一開盤後不久即跌0.8%,至69.8775,創下自3月11日以來的新低;印度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則大漲6個基點,至7.62%。按債市反向指標來看,越來越多的全球投資者正在大幅拋售印度國債。

分析師稱,印度經濟之所以受到高油價的衝擊巨大,另一層原因在於該國是僅次於日本的缺油國,印度原油產量極度貧瘠。其原油儲量只佔全球的0.4%。國際能源研究機構Wood Mackenzie數據顯示,從2017年到2035年,印度對原油的需求將增加350萬桶/天,佔全球原油需要增長的三分之一。

印度經濟放緩

因此,致力於發展製造業的印度,不得不高度依賴原油進口。而前面提及的借貸能力有限,低外儲高外債又使得印度更為依賴廉價石油。顯然,在全球油市風險加大,油價面臨走高的趨勢下,印度製造和印度經濟或都在面臨一個悲觀的未來。(完)

BWC中文網原創作品,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編、轉載或轉化視頻、音頻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