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中的美的還能更美嗎?

4月19日晚間,美的集團(000333)發佈2018年報。年報顯示,2018年,美的營業總收入2618億元,較上年增長8.23%;淨利潤為217億元,較上年增長16.33%;歸母淨利潤202億元,增長17.05%。在各產業收入中,暖通空調業務收入為1094億元,消費電器業務收入為1030億元,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收入為257億元。

要高速增長還是高質增長?

應該說,這是一份非常漂亮的成績單。2018年,中國以及全球的經濟形勢都處於諸多不確定性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美的2018年交出這樣的成績單,已是這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實力的集中體現。

头条|蜕变中的美的还能更美吗?

然而,這也並不是一份好得讓人無話可說的成績單。與2017年報相比,最大的區別莫過於增速的下降。翻看美的集團2017年報,可以看到,2017年,美的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增長51.4%,淨利潤增長17.3%,歸母淨利潤增長17.7%。比較各產業收入,我們也會驚奇地發現,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2017年收入為270億元。而2018年這一數據為257億元,較2017年竟然是負增長。

头条|蜕变中的美的还能更美吗?

這樣的數據對比,是唱衰美的的理由嗎?讓我們來看一下,數據的背後,美的究竟發生了什麼。

仍是從2017年和2018年報數據入手,《電器》記者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雖然營業總收入增長大幅下滑,但淨利潤與歸母淨利潤的增長卻基本持平。這背後,正是美的追求內向式增長的結果。

2018年,美的大力進行成本控制、流程精減以及產品創新。這與過去幾十年,美的所走的“擴張式”增長路徑完全不同。美的不再追求以規模優勢佔領市場,換句話說,對於從來不懼怕變化的美的來說,它已不再認為規模還是優勢。在新形勢下,美的所謀求的新優勢,是核心競爭力。

美的在尋求與過去經驗中得來的完全不同的優勢。從2018年報與2017年報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美的正在蛻變的路上。要高速增長還是高質增長,美的已經做出了選擇。

“多變”的美的在2018年變了哪些?

圍繞著從高速增長向高質增長的轉型,一向“多變”的美的,在2018年的變化,依然讓人眼花繚亂。而這對於美的這樣的超級航母級企業來說,更為難能可貴。在《致股東》中,美的寫道:“2018,‘百年未有之在變局’。……面對大江奔流的變局時代,敢於變革,就是美的五十年發展過程中最質樸的傳承。”

在市場端,讓人感受最為明顯的,當然是單品牌到多品牌的鉅變。高端品牌COLMO的推出,海外品牌AEG的引入,華凌品牌的重啟,以及2019年起飛的布穀,彷彿都是一夜之間的事。而這樣的變化,均來自於一個對市場的全新認識,那就是,隨著消費分級的深入,沒有一個品牌可以覆蓋所有用戶。

头条|蜕变中的美的还能更美吗?

更值得一提的是,組織架構為“小集團、大事業部”制的美的,為了適應市場需求,通過內部的協同和拉通,竟然推出了多個套系化產品,推出的時間也並不比其他同行企業更晚。

2018年,美的對事業部進行了整合和重組。整合後,原來的10個事業部變成了8個事業部。

同是2018年,美的對其國際板塊進行了全新的整合,國際業務由副總裁王建國掛帥,要實現“全球經營”的戰略落地。

2018年,美的注資庫卡中國業務,發展工業機器人、物流機器人和醫療機器人業務。同是2018年,美的庫卡位於廣東順德的機器人新工廠破土動工。

這裡僅僅提到這些大的變化,更多的、更深層次的變化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只是不為外界所知道罷了。

萬變不離其宗的“宗”在哪裡?

提到美的,人們總願意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它。那就是“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危機感強,居安思危、思變並沒有錯,但是,它的變化必須是圍繞著一個核心戰略來變化的,核心戰略的搖擺不定,必將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可避免的障礙。

善變的美的,有不變的戰略核心嗎?很顯然是有的,而且核心的力量已經越來越強大。

2012年,美的提出“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三大戰略主軸。2017年,美的又提出向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能供應鏈的科技集團轉型的戰略目標。

應該說,這些都是理論上來說,美的不變的核心。這些核心的落地,我們首先可以看到,美的在技術研發上堅定的、持續加大的投入。過去五年裡,美的的科研投入超過300億元,僅2018年,美的在科研上的投入近100億元。2019年,這一數據將毫無懸念的突破100億元大關。在人才結構上,美的研發人員已經超過1萬人,其中,外籍資深專家已經超過500人。在研發體系上,2014年提出的全集團四級研發體系已經發揮作用,開發一代、儲備一代、研究一代的研發模式已經在研發體系內高效運轉。這一點,我們在AWE2019美的展館展出的產品上已經有了深刻的體會。跨界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數字化設計技術,這些,美的研發體系都已經做到了“為我所用”。2018年10月,在一年一度的美的科技月活動上,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曾說:“美的有三大戰略,但如果說美的只有一個戰略的話,那就是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和全球經營是兩片綠葉,產品領先是紅花。這是美的發展的根本,也是美的發展的唯一出路。”其中表現出來的不能動搖核心戰略的決心和信心可見一斑。

在工業互聯網方面,一方面,美的在內部各個環節大膽實踐,助力美的集團內部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為美的三大戰略主軸增添動力;另一方面,美的又將實踐經驗輸出給其他行業和企業,致力於成為獨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供應商,落地美的向科技集團轉型。相信,2019年,美的在工業互聯網、在數字化上的投入將繼續加大。

當然,不容忽視的,是我們前文中提到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的負增長。數據是死的,但它背後的真相卻各不相同。關於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的行業背景,在美的2018年報中提到,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預測,全球對機器人自動化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預計 2018 年至 2020 年之間的平均年增長率至少為 15%,2017 年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超過 250 億美元,增長 20.3%,而在 2018 年增長至 298.2 億美元。自 2013 年以來,中國工業機器人連續六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據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和 IFR 的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 15.64 萬臺,同比增長 14.97%,市場規模達到 62.3 億美元。 另據 GGII 數據顯示,2018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密度(臺/萬人)平均為 93,中國為 96,首次超過全球 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的平均水平,其他國家如韓國、日本、德國、美國等的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亦有所增長,其中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韓國為 728。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勞動力短缺及用工成本攀升, 工業企業對包括工業機器人在內的自動化、智能化裝備需求快速上升,國內機器人行業將引來廣闊發展空間,機器人在生產過程中應用將日趨廣泛。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美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卻迎來負增長,其背後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庫卡在中國市場表現缺失。而前文提到的2018年美的注資庫卡中國業務以及投資建立順德機器人工廠,其效益並未在2018年得以顯現。對美的來說,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是一個全新的業務板塊,這也無形中增加了美的整合該業務的難度。其次,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對於幾乎所有中國企業來說,跨國併購都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如何整合和融入,這需要時間。我們看到,在2018年,通過幾年的整理整頓,美的已經實現了東芝的扭虧為贏,而這樣的經驗,不出意外的話,將會在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上再次開花結果。

過去的美的,給人最大的驚喜總是來自於“速度”。今天,五十歲的美的,依然保持著它固有的警醒和危機感,已經開始了它全新的變革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