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不合群的人,最后都过得怎么样了?

汽车界的小马仔


首先说一下,我为什么要合群?

合群更快乐?

还是能学到很多的知识?

还是怕被别人贴上一个不合群的标签呢?

假如那为了合群是为了别人的眼光,那大可不比,因为活在别人眼光里,是在对不起上天给你的有限的珍贵的时光。

蔡康永的情商课特意说到最高级的情商:“为自己活一次”如果短短的人生中自己都不能做自己的主人,而去迎合别人的标签,那是一种遗憾。

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跟自己度过的,如果你害怕一个的独处,而不得不去合群取得快乐,那么你的一生将是很悲哀的。学会独处是一门必修课!


执笔吟唱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他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人。

他长得比较瘦小,家庭也比较困难,所以,他的自尊心非常强。初一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开玩笑“逗”了一下他。但是,他却认为这位男生是在欺负他。于是,他叫他爸爸过来学校交涉,弄得那个男生非常尴尬。他的“维权行动”并震慑其他比较捣蛋的男生。相反,这些男生更喜欢不断骚扰他,拿他来找乐子。

我们初中所有学生都是住校的,而他被分到了一个最多捣蛋男生的宿舍里。于是,宿舍里的打扫卫生、倒垃圾等所有的活都让他一个人包了(那时候,宿舍是有教官检查内务卫生的,早上、中午、晚上各检查三次)。他的宿舍在7楼。也就是说,他每天要打扫宿舍的卫生三次,然后要三次把垃圾从7楼提到一楼倒掉(我们那时候的宿舍只有1楼有大垃圾桶),再把垃圾桶提回7楼,最后才去上课。

初一下学期,老师对宿舍进行了调整。他被调到另外一个宿舍。由于他之前的处境,新宿舍的成员有样学样,还是要他包揽宿舍里所有的活儿。

初二的时候,他和我一个宿舍。作为宿舍长,我秉承“平等待人”的理念,明确宿舍的内务分工。他只负责宿舍其中一部分的活儿,压力大大减轻。只不过,他在教室里还是会时不时地受到那些捣蛋男生们的骚扰。

有一天早上,他在宿舍下床的时候,失足摔到了。他是脑袋朝下摔到的。我们赶紧联系班主任,班主任很快联系了他的家长。不多时,他的父母便说:“把他送到学校门口来吧,我们送他去医院检查。”于是,我和宿舍的几个同学一起把他扶到校门口。只见他的父母打着一辆的士过来,把他搀扶上车。一家三口便很快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当中。

检查结果是:他的大脑没有受到损害。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我们经常看到他会莫名其妙地抽搐、翻白眼。

升初三后,大家都变得成熟了起来,那些捣蛋的男生们也逐渐变得不捣蛋了。大家都在为中考努力地拼搏着。除了我们宿舍的成员外,他逐渐淡出了同学们的视线。

初中毕业后,我们的宿舍QQ群还保留着。暑假的时候,宿舍同学组织了一次旅游活动,他没有发言。

上高中后,宿舍QQ群和班级QQ群渐渐冷了下来。

高一的时候,初中同学聚了两次;高中毕业后,初中同学又聚了一次。他都没有参加。

高中毕业后的那次聚会,初中宿舍的微信群和初中班级的微信群都建起来了。那几天,这两个群非常活跃,每天都有几百条信息。宿舍里的初三那时候的舍长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微信。于是,宿舍群就变成7个人的了(原本是有8个人的)。

据说,高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初中同学在微信群上聊天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说:“最近我在网吧里看到他和他的高中同学一起开黑。”

另外一位同学留言:“不会吧?”

没人继续接话。

上大学之后,无论是初中宿舍群,还是初中班级群,都冷了下来。他的近况,我也不得而知。

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最终都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都能过上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只需做好自己。


说自己做



用户昵称被隐藏


我就是不合群啊。不过那是27岁之前的我了,现在我觉得自己性格完善了好多。

我主要是受家庭影响的,除了我妈妈👩️,其他亲人都重男轻女,差点点就不属于这家一份子,他们把还在嗷嗷待哺的我送给了一个哑巴老光棍,可我太哭闹最后又被送回来了,看见我有多不被待见了吧,但大家不要抱怨我妈,我妈也没有办法,那个时候我妈几乎没什么发言权,我妈是外省的,娘家又穷,而且也是我妈护着我到大的。

哎,谁没个心酸的过去呢。我没多久就有了我弟,我更不受待见了,我奶奶那会把我弟偷偷抱进屋子给他零食,这四岁的记忆我还记着呢。所以我小时候在亲情上就是一座冰山吧,我知道自己不招人喜欢,平日里做事战战兢兢但我心里还是非常渴望家人需要我,给我安排事情我都想办好了让他们夸一两句,真的是我想的太美。

后来大了要读初中了,每天都是同学,原以为我能和他们一样了,可我发现我对她们玩的做的都不感兴趣,即使我有时候很想融入她们,我发现我内心做不到,现在我知道那会的自己性格上有缺陷。这种伤很难治的,我尝试很多次。

更倒霉的在后头,我爸长年在外打工,我妈天天上班,她那会工资好像只有300块,想想都哭,她的手现在已经没有指纹,磨掉的。我整日死读书,我弟弟出了事,进去了,初中也断掉了。或许就这事吧,我爸妈不知道什么时候离了,后面的生活就苦不堪言了,单亲妈妈带着我,赚点钱也不够我读书,我们那会住在我妈打工的宿舍,每个礼拜也没家好回,隔一阵子就得换个地,高中毕业我就没继续读了,因为学费对我妈来说真的太过了。

温暖的家庭和我是不沾边的,造就了如今胆小,不自信的我。我甚至觉得人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呢,悲观就是我的心里世界,而我自己不自知,这样的人是嫉世愤俗的,我看凉世界,可我心里善恶分明的,因为我妈,我妈她一直都牵着我的手在社会里闯荡着,这一颗温暖的救命稻草。

大家也好奇现在为什么我想开了,那是我出了车祸,与死神插肩而过。我出院之后心境就想开了,也打开了,那也是我自我的成长,我活出了自我,没有了懦弱,也不再不自信。套用一句古话,置之死地而后生。

现在我也有了家庭,老公o(≧v≦)o孩子,我很幸福(^o^)o,我老公的家庭很幸福,在和他亲人相处时我才看到亲人之间正确的相处方式,这也使的我的心开始变柔软,也教给我包容,继放过了别人又解放自己,这样活着很轻松。

感谢大家阅读哈,来一遭,去一遭,遭遭都是人生路,苦也笑,甜也笑,笑笑就是人生态。





叫嚣的石头


他们的不合群,只是走一条让自己舒心的路。

刚进大学的时候,一个宿舍住着八个人,每天都吵吵闹闹。然而现在我的脑海中,只留存着他军训时站军姿的身影。

他叫景,我的大学室友,瘦瘦的,却一点也不清秀,初次见他时,只是点头笑了一下,便在寝室里各忙各的。他仿佛对室友一点也不关心,完全没有新生的那股好奇劲。平时室友聊天时,也是问他一句答一句,不问他时他就安静地听着,仿佛溶入空气中了无声息。

大学军训时他一直站在我前面那排,站个军姿摇摇晃晃,仿佛随时会跌倒,不出意外地,他是受到教官重点照顾的一个学生。休息时,我们调笑他,他也不回应,一笑而过。这就是他大学四年最高光的时刻。

军训完成后,他理所当然地消失在这座男生众多的理工男院中。虽然他每天都回寝室,每天都去上课,但是我们心中不知不觉便会将他遗漏,打球,吃饭,联谊,逛街,泡网吧。所有一切青春期该有的活动中,都没有他的身影。

上了大二,他搬出寝室,在校外租了个房子。这次他消失得更彻底了,除了上课时间,也就在图书馆偶尔能看见他得身影。他就是你在校园和他插肩而过,也无法想起他是你同班同学的那么一个人。或许是我的性格可以接纳怪人,我成为了他和我们班级唯一的联系人。每次班级有什么活动,都是我负责在QQ上给他留言,而他通常只会回答不去,或者知道了。

最后一次见他是大学毕业的时候。那时候大家都忙着写毕业论文,论文答辩,拍毕业照,领毕业证,吃毕业晚饭。吃毕业晚饭时,没有看见他的身影。我打电话给他,他说他已经到了汶川做义工。那一年,汶川大地震。

我突然懵了,我根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离开的学校。我问他,你论文答辩了吗,拍毕业照了吗,领毕业证了吗?他根本没有回答,说那边信号不好,就给挂了。饭桌上我和老师汇报了这件事,老师说他知道,景是答辩完就走了,答应把景的毕业证书寄回他家里。

那天晚上同学们喝得烂醉如泥,抱头痛哭,而我却一直在努力回想,我和景见得最后一面是什么时候。

两年后,我意外地接到他的电话。

“墨哥,江湖救急,我需要500块,过两年还给你。”

我知道他的性格,轻易不求人,我也没问缘由就问他寄哪里去。他报出了一个地址,地址是江西省一座山的一座庙。刹那间,我又懵了,“你怎么跑庙里了?”。

他说当时在汶川救灾重建时,感受到人间的磨难,心中无法平静,所以到寺庙中吃斋祈福。

“那你现在是和尚?”

“俗家弟子。”

“可以结婚?“

”这不是重点……“

2013年的春天,他给我寄来了五百块,还有一张他站在山顶古松下的照片。照片中他仿佛格外平静,照片背后是一个座机号码。

”你还要待多久“

”我很喜欢这里的生活,简单纯粹。”

“但是你的父母需要你”

他沉默了。

年底入秋的时候,他沉寂已久的QQ头像终于亮了起来,留言和我说,他回到他父母的那座城市生活。

“那里是一个平静港湾,可以让人看清自己,找到自我,我建议你也去那里住一段时间。”

“……我结婚了……”

“这不是重点……”

去年是我最后一次收到他的消息,他发了几张他和非洲居民的合照给我,留言说道:这是一个红十字会的义工活动,在城市中朝九晚五的工作让我迷茫,我还是喜欢做这些纯粹的事。

我说:你父母不会喜欢这种肤色的儿媳妇

他回:这真不是重点……

如今在繁重的工作生活中,我总会不时地想起他,他仿佛就是一座灯塔,点亮了驶去另一种生活的航路。一个人不合群又有什么不好,起码活得纯粹,活得自在。


南国墨先生


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人总是被认为是不合群的,因为都不怎么和身边的朋友约,别人约她,大多数时候也是不参加的。即使参加了,也是坐在一角落,好像和别人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爱好。

尤其是在上学的时候,很多人都除了学习外,还会谈恋爱,打发那些空余时间,而有些人却在专研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就造成和别人的爱好不一样,形成了不合群。她大多数都是独来独往,几乎没有朋友。

在别人看来,她是不合群的,是一个怪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然而这样的人,看着是不合群,但毕业后往往能有一个好的归属,而且嫁的对象条件都还不错。

而那些在学校里面就谈恋爱,甚至交了很多个男朋友的,要么是迟迟没结婚,要么才结婚就离婚了,婚姻不怎么顺利。以前看似不合群的人,难道有什么法宝能让自己的婚姻幸福?其实,还真有。

陈凤就是那样的一个女孩,长相一般,她来至农村,穿着打扮都赶不上别人,以前也没那个条件。从小性格相对较内向,不怎么爱说话。其他室友聊的内容,都是化妆,美甲,衣服品牌那些,她一点参合不了,因为跟本就不知道。没到中午吃饭,陈凤都是去学校食堂,而其他的室友都是约着去校外吃。陈凤一次次的拒绝,他们就觉得她是故意的,觉得她太不合群了,以后的什么事情都难得叫她,除了让陈凤帮她们做作业。

除了学习,陈凤周末也会去做兼职,她说丰富下工作经验,对以后有帮助。而其他室友都忙着谈恋爱,每天谈论最多的也是自己男朋友和男朋友一起的经历。其实也有男生追求她,但她就是不答应,她不是那种随便的人,不是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别人还说她傻,有男朋友,就可以很轻松了,吃的喝都会被男朋友包了,陈凤只是笑一笑。

室友们都换了几个男朋友了,而她还没有恋爱一次,更多是在学校和校外实习。优异的成绩为她带来了不错的机会,在校外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兼职,这正好解决了,她买电脑的难题,甚至还可以负担一部分的学费。这对农村来的她。相当满足,日子过得很充实,也不再像刚入校那会儿那么胆怯,那么怕生了。

在情感上,她其实也希望有属于自己的爱情,但那不只是玩玩的那种,希望和那个人是一辈的。因为自己比较有上进心,比较有最求,对另一半的要求也不低。当她说出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室友们还在笑话她,说她太理想化了。

终于毕业了,她本打算继续升学的,但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就放弃了,不过毕业出来就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而且在这个公司她得到了爱情,还是公司老板介绍的,叫林星,算是同事,是老板的得力助手。

因为工作原因,一直单身,在他们接触了几次后,陈凤感觉到他的踏实,他的认真,而且人品也不错,最后就自然的在一起了。并且后来结婚了,在他们领了结婚证的那天他们还付了首付买房子,这是他对陈凤的承诺。由于老板人品也不错,在他们买房的时候还给了大红包,以表示对林星多年来对公司的付出。

在陈凤生小孩的时候,她的室友只有一个没有离婚,其她的全都离婚了,说是男人花心,整天不着家,甚至找其她女人。想想曾经,她们是那么豪放,那么“贪玩”,现在哭诉着说男人对自己不好。开始羡慕起了陈凤,说她运气好,选对了人,其实那真不是运气的事。

她们以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玩”上,是交了不少男朋友,看似很幸福的样子。其实属于随意的没最求的生活,更多的心思花在怎么和男朋友玩上,女人交多了男朋友,就不懂得珍惜,更不会看在眼里,而别的男人,也是不怎么愿意,要那种有很多男朋友的女人。

更喜欢陈凤那种,有头脑,有追求,不占别人便宜的女人。她虽然看着不合群,但她用自己的实力得到尊重,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婚姻,而且幸福感很高。


婚恋专家魏亭亭


合群,就是一群人的孤单,

因为这群人不知道该去哪。

孤单,就是一个人的狂欢,

因为我知道这群人该去哪。

这就是独处的意义:不瞎折腾!

这就是领导的真谛:指迷归觉!

人群就像一辆车,我是那开车的人。

这辆车不够智能,所以就要有司机。

大道至简入人心,人心安使天下平。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我读书时很努力去合群,结果抑郁了。

我现在一点都不合群,结果越过越好。



明心真人


不合群的人都过得怎么样了

人是群居动物,生活工作中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有些人就比较特立独行,不喜欢适应大众口味。

朋友中一个比较独立强悍的人,平时不喜欢和大家一起聚餐娱乐,也不喜欢化妆跟潮流,在一起的时候也会和大家聊一些话题,没有羡慕跟风随风倒一样去娱乐购买。默默地,在大家整天都还在为了下班后,哪里有新开的小吃特别好吃,哪里又新开了个服装店而大快特快地开心的时候,人家已经默默地考取了高级职业资格证,完美地升职加薪,几年后因为刻苦专心学习,不断掌握本职能力,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已经成功做到了该部门主管位置。

一样的生活环境,一样的圈子,那些看起来不合群的人,其实都在默默努力着,真的是一心可以二用甚至几用。

不要去怪圈子太小,遇不见伯乐,也不要怪遇人不淑,很多时候都需要自己的自律能力。话说回来,看一个人不一定看他身边的朋友如何,一个没有主见随波逐流的人,怨不得被别人影响,为什么不能反过来做一些正能量的事,影响下其他大众人群呢。

现实中还有很多例子,在当时被人看做傻子,怪人,阿呆,不合群的人,经过时间的考验,都完美的走向人生巅峰。在书中有一句话说的值得深思,“如果全世界都是小偷,只有你一个人不偷,那么你就是坏人”。这句话说的不无道理,现今的时代中,很多时尚跟风你就会被大众认可,反之你会被认为保守。

最近有几次和朋友见面,很多人都在玩各种视频软件,各种网络游戏,各种网站购物,我说不会没玩过,朋友那种哑然的深情,意思在说有点傻笨,不跟潮流。其实只是玩过一种就知道大同小异的娱乐方式,不值得深深迷恋。然而这种大众消费娱乐,就好比小时候一起吃的糖一起玩的游戏,小时候别人都在玩都在吃的时候,只有少数的一些孩子在挑灯夜读,每天差距的一星半点,十几年后相差的将是天上人间。

回首往日,那些看起来不合群的人,我们用心回忆,是不是觉得自愧不如了呢。





艺桥庄园


这个问题得分情况,有些人不合群,真的是没遇到合适他的圈子,有些人呢,是真的怎么也没有适合他的圈子。说两个例子

①隔壁邻居,小学从外省转校来的,一直定居在这。新环境也很不适应,加上性格安静不爱说话,没几个人跟她玩得开,走路带风,走点酷,确实看起来不太合群。但是成绩一如既往地好,从不骄傲。很多人呢,嫉妒人家成绩好,还欺负人家是外来人,但是她从来不理会,只管做好自己的事,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想要什么,默默无闻,哪怕独来独往没有朋友懂她,高考的时候成绩非常好,又去了另一个省读书,现在工作也很好,身边都是优秀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好朋友,才发现,原来她也是会笑的人。只是没遇到懂她的圈子罢了

②初中分班后有一个舍友,平时也是独来独往,后来有一个舍友说她坏话,我以为只是开玩笑或对她有意见罢了。没想到,走路时刻带着耳塞,生活起来,她更是是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不管不顾别人的生活作息和感受,放歌,唱歌,不睡觉,衣服不洗,袜子不洗,头发都要长虱子了才见她洗一次,别人吵到她休息的时候,管你故意不故意,开口来骂。天啊,怎么会有这种的人,完全没有办法沟通交流相处,你说正常人,谁会跟她一个圈子呢,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因为从来就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应该也不怎么招人待见吧


空心菜有心了


有人说,一个寝室:合群是淘汰的开始。四个人,三个人打游戏,第四个人不玩,就是不合群。人都是害怕寂寞的,于是很多人选择合群。明明不是一个群体的,为何非要合群?

所以,合群很重要,但是前提是合什么样的群,因为孤独是一种常态,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要学会独处。

如果你要问,不合群的人现在怎么样了?我可以告诉你,每天看书、锻炼身体,偶尔回去旅个游,约个朋友出来吃个饭,活的依然很潇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