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白磷弹惨无人道威力恐怖,为何一些战场士兵却怕凝固汽油弹?

屈小营


白磷弹的所谓杀伤效能或者说“不人道”近些年有些被过度夸大了!白磷弹这个弹种的主要使用目的是:迷茫、遮蔽、指示目标…之用,比如:步兵分队要突击敌前沿阵地,就需要炮兵发射“白磷弹”迷茫敌前沿阻拦火力…等烟雾散尽之后也突进到敌人的眼前,这时敌人的拦阻火力打击效能也大打折扣!而它所谓对人伤害只是附带伤…而所谓的“不人道”也无从谈起,试问武器弹药哪一个是人道的?



美军MK77型凝固汽油弹,弹重300公斤,内装110公斤凝固汽油弹,由飞机投掷,在越南战争中广泛的使用,在海湾战争期间也有不小的使用量,两次战争当中都有大量的越南军队和伊拉克军队被烧死。


凡是了解二战的看官都会知道“李梅火攻”这个名词,那是在太平洋战争的最后阶段,为了敦促日本早日投降、美军第21轰炸机队司令李梅少将,经过研究认为夜间由B-29轰炸机携带“凝固汽油弹”对日本大城市实施大机群高密度轰炸效果最佳,因为当时日本的普通民宅大部分为木板式建筑,日本的兵工生产有相当多的零部件就是在这些木板作坊里制造出来的,并且街区狭窄人口集中,实施凝固汽油弹攻击更能大量的烧死日本人,更能让日本军国主义者头脑清醒一些。


从1945年4月份开始有200~500架B29轰炸机群,每架携带6吨凝固汽油弹开始空袭日本…现在的日本大城市,比如:东京、大阪、横滨…等地,城市规划的都比较好,但这背后的原因就是“李梅火攻”造成的!被付之一炬的城市想怎么规划就怎么规划,至于说被凝固汽油弹烧死的几十万人压根儿没人提及。

凝固汽油弹所用凝固汽油,就是图片上这种像“猪油”一样的半凝固膏状体,它是由100克汽油加上100克凝固剂(脂肪酸铝和一些其它物质)以每秒钟30转的转速进行搅拌就形成了膏状体,膏状体的好处就是密度较高,汽油不会挥发、粘滞性高附着力很强,迸溅到物体上之后不宜被扑灭…这样可以更好的将物体烧成灰烬。


电影《现代启示录》凝固汽油弹爆炸丛林里越军的情景。

凝固汽油弹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武器,燃烧时可以产生3000℃的高温(持续30秒,甚至更长)能将坦克装甲融化、也可将混凝土岩浆化…其它的物体就更容易被烧尽,而且凝固汽油在燃烧过程会产生剧毒高温气体,在一定范围内即便是没有被凝固汽油迸溅到,但它所产生高温气体也会将人的鼻黏膜和呼吸道、肺部被严重灼伤!“李梅火攻东京”的时候一夜之间烧死的十多万人当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被高温热气流灼死的…至于被凝固汽油溅到的人,哪怕是笔尖大小的一块也会从皮肤开始一直烧到骨头!如果被指甲盖一块大小击中这个人就没救了,会被烧成碳状,根本扑救不了…其痛苦挣扎和喊叫让人不忍直视。



俄军在叙利亚战场上使用的500磅级别“凝固汽油弹”(由苏34 战斗轰炸机携带),通常这种武器的体积和重量都不大在250磅~500磅左右,目的是让飞机携带的数量更多,形成的纵火面积会更大,杀伤范围也更大。


电影《狂怒》里面有很多次的“白磷弹”攻击的桥段,最明显的一次就是“皮特哥”带领的坦克排与德军“虎式坦克”的遭遇战,当队尾的“谢尔曼”坦克被击毁后,其它的三辆迅速发射“白磷弹”迷茫“虎式”…所以,“白磷弹”的基本用途就是遮蔽。

白磷(黄磷)是一种燃点很低的剧毒物,人中毒剂量为15毫克、致死量为50毫克,通常所说的白磷弹杀伤,第一个指的是毒烟吸入,将呼吸道和肺叶被灼伤造成窒息死亡(气管和肺灼伤不能呼吸被憋死的)、第二,白磷40℃就会出现自燃烧状态,并且形成高温,皮肤接触瞬间就会被超过800℃的高温烫伤!如果有7%的皮肤被烧伤加之白磷的毒性,抢救不及时伤者最后会败血症和肾衰竭死亡。

也正是“白磷弹”这种的副杀伤效能极强,它才在战乱地区才被大量使用!但这并不违反哪条《公约》,国际上也没规定禁用“发烟弹”!作为一种普通弹药世界各国都在使用,况且也没有其它物质可以替代“白磷”的发烟效果,而是说它“不人道”也没有根据,因为战争本来就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就是非人道的行为。
实际上火焰喷射燃料的配方也是凝固汽油弹,只不过粘稠剂添加量只有5%。


从杀伤威力来看凝固汽油弹要大大的超过了白磷弹,对人的痛苦程度也要高于白磷弹,战场上士兵防范白磷弹可以躲避在水中或者封闭较好的工事内,但凝固汽油弹则不然,躲在水里它会将水烧蒸腾,“李梅火攻”不少日本人试图躲进水塘,结果就是水塘产生高温蒸汽,将人蒸熟!即便是躲进工事内,它都能把坦克装甲融化!所以水泥工事对于它的防护作用不大的,并且也会在工事内产生高温…。

所以,基于凝固汽油弹的巨大杀伤威力,国际社会已经禁止了它的使用,将人烫死烧焦确实是极不人道的行为。


皇家橡树1972


白磷弹威力大,这是没问题的,而凝固汽油弹,同样威力足够大,杀伤足够猛。无论是白磷弹还是凝固汽油弹,都是让人极其恐惧的一种武器,两个,都惹不起。

白磷弹这个东西,危害是不小,但是,更多的是一些国际媒体鼓吹出来的。而现在厉害的,主要还是凝固汽油弹。

白磷弹其实就是以白磷为燃料的燃烧弹,白磷的燃烧点低、刺激性强、燃烧持续时间久,而且着了之后温度非常高,据说能达到800度,而且难以扑灭。二战时期,白磷弹使用非常多的,对付日军,白磷弹的作用非常好。但是,二战结束后,白磷弹就改变了,并不是单纯的燃烧弹了,还可以作为烟雾弹使用。

而凝固汽油弹的震慑力远好于白磷弹,从它爆炸产生的效果看,凝固汽油弹的效果更好。凝固汽油弹在爆炸的时候,里面的凝固汽油会飞出来,然后粘在人体上燃烧。一旦粘在人体上,就会一直燃烧,翻滚的话,可能会弄的满身都是火。


而且,燃烧弹一旦投掷,造成的就是一大片火海。当初美军在越南扔了几十万吨凝固汽油弹,不知道烧死了多少人。而当这些照片发回美国本土,反战人士立马站出来强调这个东西的痛苦与危害。

如果说对人体的伤害,白磷弹效果更好,但是,凝固汽油弹一扔就是一片火海,看着就害怕。但是别管哪个,都是让人毛骨悚然的武器,被打到了,就没好。


军武文斋


其实白磷弹现在很少作为燃烧类武器使用,更多的是用作烟雾弹。一些媒体和影视剧将白磷弹演绎的可以跟凝固汽油弹相媲美,但实际上凝固汽油弹的杀伤和震慑能力比白磷弹要大的多,造成东京一夜间死亡9万人的就是凝固汽油弹而不是白磷弹。之后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甚至海湾战争都有大量凝固汽油弹使用。电影《我们曾是战士》对凝固汽油弹有很好的描述,下面这两张图就是该电影有关凝固汽油弹的剧照

白磷在一段时间内确实当做燃烧类武器使用,但是现在被夸大了很多。白磷本身的燃烧特性还不错,造成的伤口又小又深,如果人体直接沾染燃烧的白磷后会一直向皮肤内燃烧。而且白磷有一定毒性,中毒剂量15毫克,致死剂量50毫克。早期使用5%硫酸铜溶液清洗伤口(硫酸铜与磷可以形成磷化铜薄膜,组织磷燃烧),然而后来发现硫酸铜本身的毒性也会造成肾衰竭。所以通常是想办法用镊子或者刀子直接将燃烧磷“挑”出,当然过程比较痛苦。下图还是《我们曾是战士》的剧照,该士兵被白磷手雷直接击中,最终被迫用刀子将燃烧的皮肤直接切掉

但是白磷弹杀伤毕竟还是有限,他不能对大面积范围进行燃烧,而且一旦遇到白磷弹袭击如果寻找合适的掩体那么就能有效避免白磷的沾染,甚至只要身上的衣服厚也能延缓白磷的杀伤效果。所以综合来说白磷弹作为燃烧类武器的效率其实并不是很高,在凝固汽油弹出现后就极少作为专业燃烧弹使用。不过白磷散射后细小的白色颗粒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充斥在空气中,所以白磷目前更多的是作为烟雾弹进行视野遮蔽。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白磷当烟雾弹的镜头,比如下图《红海行动》

而凝固汽油弹则不同,他可以造成大范围的杀伤,爆炸后到处飞溅的凝固汽油(汽油与棕榈酸、环烷烃的混合物,混合后呈胶状)会引燃几乎一切能点燃的物体,因为温度实在是太高,包括人体也能被上千度的高温严重烧伤甚至直接烧死。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对日本本土的“李梅火攻”就是用到凝固汽油弹对日本城市进行“无差别”轰炸,燃烧对象不局限于杀伤军民,更要的是将人和物全部摧毁。

下图为1945年5月26日夜间的东京,视野内城市因为燃烧弹全部被点燃。而在1945年3月10日夜,美军使用1665吨燃烧弹将东京市中心41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部焚毁,26.7万栋建筑物被摧毁,死亡人数在10万人左右,另有10万人重伤。而凝固汽油弹产生的强烈燃烧效应使得消防人员根本无能为力,只能等建筑物、植物、人等全部烧完之后自行熄灭。凝固汽油弹对东京的杀伤效率远比广岛原子弹要高的多,是人类战争史上遭到空袭最惨的一座城市。而之后大阪、横须贺、横滨、名古屋等大中城市都遭到了同样的“待遇”,其中福井这座城市竟然被燃烧弹摧毁了97%。如果改用白磷弹,那么对日本来说可能只是大量人员的伤亡,对城市结构和工业结构构成不了这么严重的伤害。

下图为东京遭到燃烧弹攻击后的场景,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呈现“碳化”的情况,那些烧伤的人也因为大面积创伤最终感染死亡。由于汽油与水不溶且密度比水小,凝固汽油弹甚至会封锁河面或湖面,这让遭到燃烧弹沾染的人都无法跳入水中灭火。这与磷燃烧的小创面构成直接对比。

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凝固汽油弹去焚烧越南的丛林,在海湾战争中也使用凝固汽油弹对伊拉克部队进行杀伤。所以士兵们对于凝固汽油弹的惧怕程度远远高于白磷弹,目前白磷弹作为发烟类武器并没有被禁止使用。


雏菊西瓜Peterpan


白磷弹是国际不容许使用的武器,目前为止,只有美国佬用一个国家用过。凝固汽油弹是燃烧弹,毛岸英就是牺牲在凝固汽油弹,目前为止还有一个就是云爆弹,400✘700面积动物全部都死,一个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