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草藥(茺蔚)

常用中草藥(茺蔚)

【本草】

茺蔚在近水溼處生長繁茂。初春生苗,像嫩蒿,到夏天長至三四尺高,莖是方的,像麻黃莖。它的葉子像艾葉,但葉背為青色,一梗有三葉,葉子有尖尖的分叉。此草一寸左右長一節,節節生穗,叢簇抱莖。

四五月間,穗內開小花,花為紅紫色,也有淡白色的。每個花萼內有細子四粒,大小像茼蒿子,有三稜,為褐色。其草生長期間有臭氣,夏至後即枯萎,根為白色。

常用中草藥(茺蔚)

【藥理】

◎茺蔚子味甘微辛,性溫,茺蔚開白花者入氣分,開紫花者入血分。能治療婦女經脈不調及胎產一切血氣諸病,是一種非常好的藥物,但醫方中很少知道此應用方式。

◎益母草的根、莖、花、葉、實,都可以入藥。如治手、足厥陰血分風熱,明目益精,調女人經脈,則單用茺蔚子為佳。

◎如果治腫毒瘡瘍,消水行血,婦人胎產諸病,則適宜一同使用。其根莖花葉專於行,而籽則是行中有補的作用。

常用中草藥(茺蔚)

【故事】

在豫西地區伊洛河畔的小村中,有一個名叫茺蔚的小孩,他的母親在生他時,得了“月子病”,久治不愈。小茺蔚懂事之後,就外出為母親問病求藥。一晚,他借宿廟裡,廟內老僧見他救母心切,便送了他四句詩。詩云:“草莖方方似黃麻,花生節間節生花,三稜黑子葉似艾,能醫母疾效可誇。”小茺蔚就照著詩句,順著河岸找尋,終於發現了那種莖呈四方形,節間開滿紫紅色小花,結有黑色三稜形小果實的植物。母親服用後竟痊癒了。由於這種草是茺蔚為醫治母親的病而找到的,於是人們就把它取名益母草,其種子就叫做茺蔚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