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曹魏後,劉禪的晚年是如何度過的?

革斤春風


西晉泰始七年(271)蜀漢的後主劉禪在洛陽去世,劉禪的一生雖然經歷了很多大風大浪,但是在晚年卻過得非常的快活。那麼劉禪究竟都經歷過什麼呢?

劉禪是劉備的長子,剛生下來就遭遇了長坂坡之戰。如果不是趙雲把他抱回來,劉禪早就喪命長坂坡了。後來孫夫人想要挾持劉禪離開,又被趙雲和張飛救了回來。經歷這兩次波折之後劉禪開始了比較平靜的生活,一直到劉備逝世。在劉備病逝白帝城之後,劉禪被託付給了諸葛亮,當時的劉禪年齡比較小,朝政暫時被諸葛亮掌管。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開始獨立掌管朝政,在劉禪在位的四十一年時間中雖然沒能滅掉曹魏,但是蜀漢也沒有出現太大的危機。一直到了鍾會和鄧艾的大軍打進來的蜀漢,劉禪才發現自己無力抵擋,最終選擇了向曹魏投降。當時曹魏的政權實際上在司馬昭手裡,司馬昭俘虜劉禪之後對於如何處置劉禪也有一定的顧慮,如果殺死劉禪那麼東吳未來肯定死磕到底,如果不殺死劉禪,又擔心劉禪會東山再起。

不過這個顧慮在司馬昭和劉禪的一次宴會中完全的消散了,有一次劉禪和司馬昭一起吃飯,司馬昭想要看看劉禪是不是還有雄心壯志。這時候在宴會上奏起來了蜀漢的音樂,其他的蜀漢的大臣都痛哭流涕,劉禪竟然開心的欣賞起來。司馬昭問劉禪:你思念蜀國的日子了嗎?劉禪不假思索的回答:這裡這麼快樂,我怎麼會思念蜀國呢?司馬昭當場就震驚了,當場評價劉禪:一個人沒心沒肺,也就是這樣了吧!

雖然很多人都因為這件事來嘲諷劉禪,不過筆者卻認為這件事劉禪處理的非常聰明,說他低能確實有點冤枉。在當時的環境下,劉禪只有這樣說對自己才是最有利的,難道要哭著說:故國不堪回首嗎?那麼司馬昭的刀斧手恐怕就要衝進來了。司馬昭不再擔心劉禪的威脅,劉禪也獲得了自己想要的,他的一生奔波勞累,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擔憂諸葛亮篡權,在諸葛亮去世後還要平衡朝廷的實力。

在蜀漢滅亡的前,各方勢力競爭的非常激烈,諸葛亮的兒子一派和黃皓一派以及姜維一派劍拔弩張,劉禪只能做個老好人調節。當時的蜀漢的經濟相對落後,劉禪雖然奢侈也很難能夠隨心所欲。而劉禪到了曹魏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沒有了大臣們的勾心鬥角,曹魏又比較富裕,並且隨便劉禪花錢,劉禪反而是可以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了。

這時候的曹魏就是希望劉禪好好的花錢,好好地享受,越是這樣越能給東吳做個榜樣。而劉禪也明白自己的角色,到了曹魏之後和蜀漢的舊臣們很少聯繫,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自己家裡面吃吃飯,聽聽音樂,找幾個美女陪自己聊聊天,生活過的非常舒適。

綜上所訴,劉禪的晚年生活,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安度餘生”,劉禪去世的時候已經64歲,在古代也算是高齡。劉禪的做法雖然不符合君王死社稷的觀念,但是卻獲得了善終,只能說功過全憑後人評價了。


鄧海春


劉禪在鄧艾帶著兩萬疲憊之兵打到成都,蜀國主力大軍基本上沒有受到什麼損害的情況下,便既不加強防守,也不遷都或投奔東吳,乾乾脆脆地選擇了投降,為司馬家族的統一大業,做出了貢獻。

那麼,劉禪在投降曹魏以後,他晚年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劉禪劇照)

劉禪是在263年投降的,去世於271年。他在曹魏一共生活了8年時間。劉禪在這8年的生活情況,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堅決投降階段。

說劉禪是堅決投降曹魏的,這話一點也不過分。當時鄧艾打到成都後,派人把劉禪及一眾文武大臣、皇親貴族,一路翻山越嶺,往洛陽押送。

在這個過程中,姜維曾給劉禪帶信去,讓他暫時忍耐幾天,自己會對魏軍來一遭釜底抽薪,奪兵反正,實現復國。接著,魏國將領鍾會、鄧艾、諸葛緒又鬧起來,鄧艾和諸葛緒被抓起來押送回魏國,鍾會的部下又造反,殺了鍾會和姜維,使得整個魏軍群龍無首。

可以說,當時魏軍亂成了一鍋粥,以至於劉禪都沒人管了。如果當時劉禪能夠趁機逃脫,振臂一呼。蜀軍眾將士絕對會趕緊前來投奔劉禪。劉禪在蜀軍群龍無首的情況下,實現復國,也並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劉禪並沒有這樣做。而是一如既往地往魏國都城洛陽趕去,費盡艱辛終於趕到了洛陽。

劉禪趕到洛陽以後,司馬昭看他這麼聽話,同時從安定人心的角度考慮,對劉禪還是不薄的。《三國志》記載:“(劉禪)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那些跟隨劉禪投降過來的蜀國大臣,司馬昭也給予了他們很高的待遇:“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郤正、殿中督張通並封列侯。”

(鄧艾劇照)

二、樂不思蜀階段。

劉禪到達魏國後,史書上對他的記載並不多。畢竟他一個末代皇帝,史書也不適宜對他的事蹟進行大肆張揚。唯有《漢晉春秋》記載了一個“樂不思蜀”的故事。

劉禪剛到洛陽的時候,司馬昭從安定舊蜀國的人心,保持舊蜀國境內太平的角度,對劉禪進行了分封。但是,自古君王都對末代皇帝非常提防,害怕末代皇帝會利用自己的身份鬧事。或者末代皇帝不鬧事,其他人借末代皇帝的名聲鬧事。因此,一般都不會容他活多久。

所以,司馬昭搞了一出“頗思蜀否”的戲。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只不過,劉禪當時是裝傻,還是真傻,說法不一。我個人認為,劉禪當時是真傻,並不是裝傻,並沒有那麼“大智若愚”。正如我前面講到的。如果他真的有一點兒血性,其一,鄧艾打進來的時候他不會貿然投降。其二,在“北遷”去洛陽的路上他會藉機反正。其三,當郤正讓他回答“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時,他不會跟著那麼說。總之,當時他不思念蜀國,是真的覺得當年當皇帝,確實沒有現在當個“安樂公”安樂。

至於讓他回答“思蜀”的郤正,倒真正算得上是大智若愚。如果他不是那麼瞭解劉禪,不教劉禪說那句話,很可能司馬昭就已經讓劉禪“得暴病”去世了。

(司馬昭劇照)

三、子孫悲劇階段。

劉禪在魏國安享了8年太平日子,安然去世。史料記載的“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當時也沒受到影響。劉禪的那些兒子,除了太子在鍾會叛亂中被殺,五子劉諶有骨氣,自殺殉國外,其餘子女都跟著劉禪去了魏國,過上了“樂不思蜀”的日子。

不過,他們雖然樂不思蜀,但是所投靠的主子不是一個好主子。司馬家族統一天下以後,很快就在內部爆發了“八王之亂”的內訌,結果給了北方遊牧民族機會。北方遊牧民族大量內遷,爆發“永嘉之亂”。西晉滅亡,衣冠南渡。而劉禪的那些兒子們,也基本上在永嘉之亂中被殺光了。

後世匈奴人劉淵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不過是為自己的政治服務罷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漢晉春秋》)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公元263年,鄧艾、鍾會滅蜀,蜀漢後主劉禪投降,之後全家移居洛陽。

劉禪雖被封為安樂公,全家都在洛陽居住,可畢竟是在敵人的眼皮底下生活,他能過得好嗎?


司馬昭給了劉禪不錯的待遇

三國四位亡國之君中,劉禪的待遇比不上曹奐、劉協,但也算得上是中等偏上的了,在洛陽過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生活。“後主舉家東遷,即至洛陽: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

比起孫皓“進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谷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的待遇,劉禪已經是很受優待了。劉禪還有朝廷可以養,孫皓可是要自己養自己的。

而且跟隨劉禪一起去洛陽的子孫大臣們,也有很多封侯拜相的,“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張飛的次子張紹、“樂不思蜀”當事人之一的郤正都被封了列侯。照這樣來看,至少劉禪在洛陽是吃喝不愁的,就算朝廷不養他這家閒人了,原蜀漢大臣和自己的子孫們總不會眼睜睜地看著劉禪餓死吧!


劉禪在洛陽生活了九年,去世時七十一歲

劉禪晚年要一直活在司馬家的監視下,而且作為以前的老對手,他那九年的洛陽生活,可以參考一下司馬懿的手下敗將曹爽。“在府外建四面高樓,日夜記錄著曹爽的一言一行,連吃飯、說話都要記下來,完全沒了隱私”。

當然了,除了夷三族之外,劉禪的晚年大概也和曹爽差不多。不過這對於沒心沒肺、一心只做安樂公的劉禪來說,可能也算不得什麼事吧!



狐史首丘


劉禪降魏後,此時掌權後的司馬昭對他不錯。封其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

從物質生活上來看,劉禪的起居用度是足夠了的。

那麼,這位後主身邊有沒有親近的人陪伴呢?據史載,劉禪此時的兩位張皇后都已不在世,另外的李昭儀和王貴人有沒有跟著一起走,無從得知。他育有的七子二女中,兩位女兒沒有詳細記載,兒子們的去向較為明朗。

兒子們裡面,除太子劉璿死於戰亂,三子劉琮病逝,五子劉諶拒降自殺外,次子安定王劉瑤,四子新平王劉瓚,六子新興王劉恂,七子上黨王劉璩都隨劉禪定居洛陽。

另外,當時隨劉禪一起走的還有張通與郤正。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劉禪的晚年生活還是不賴的,衣食無憂,兒子相伴,二個手下相慰。

至於他內心是不是真的像那句名言“此間樂,不思蜀”,就不得而知了。也許,能力一般的他,卸下軍國重擔,真的吁了一口氣也說不定。



錢多多讀文史


公元263年,經過數十年拼搏而謀得的蜀地,終於落下了帷幕。11月,劉禪出城投降魏軍鄧艾,120萬蜀地盡歸魏國。

17歲繼位,58歲謝幕,在位41年,這在中國歷史在位時間還是少有的高齡,尤其這41年中還有29年是諸葛亮死後,劉禪獨自主政完成的,不可謂能力不強。

亡國之君,出入不過一人一車而已!這麼說雖然有些誇張,但日子絕對的不堪與惶恐,赤壁之戰時魯肅對孫權說的話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應驗。

首先是家人慘遭侮辱。後宮佳麗三千,嬪妃宮女萬計,這些都屬於皇帝的私產,在投降後,除了皇后之外,都作為戰利品分配給了隨軍官兵,也算是兌現了鄧艾對屬下的若言。

其次是成都依舊沒有逃離洗劫命運。劉禪投降後為顯示大魏寬宏仁愛,劉禪並沒有立刻被遣往洛陽,而是依舊住在成都。公元264年,也就是開成投降一年後,姜維詐降慫恿鍾會誅殺鄧艾,希望可以重建蜀國失敗,成都遭遇洗劫,臣民死傷無數,劉禪兒子劉睿也被亂兵殺死。

三是洛陽不思蜀。劉禪在五個兒子和一些舊臣陪同下到了洛陽,亡國之君終歸是無法讓人放心的。司馬昭對他很客氣,不但封了安樂候,給予了非常豐厚的生活條件,時不時的大宴小請,明顯的這些都是司馬昭的試探。終於有一次司馬昭問他想不想蜀國?劉禪回答到:“此間樂,不思蜀!”翻譯過來就是我在這過的這麼快樂,幹嘛要想蜀那個地方。

無論郤正是否勸說了他後來對司馬昭的那句話?單是從他的“樂不思蜀”就能看出來他為了活著將自己的愚蠢偽裝到了極致。

從公元263年投降至公元271年,這位經歷了蜀國吳國滅國的老人,見證了魏國滅亡,司馬氏建立晉國(西晉),終於謝幕了!

歸納其一生,也許做個天子本就不是他的志向!


生活問道


公元263年,鄧艾奇襲陰平小道插入了成都,蜀漢後主劉禪用繩子將自己綁了起來,旁邊還放了一口棺材,這種感覺看起來頗有英雄氣概。可惜的是,劉禪是來和鄧艾投降的,並且順便為自己準備了一口棺材,最終的結果是鄧艾沒有殺了劉禪,還客客氣氣的讓劉禪在自己的成都宮殿裡面居住。


公元264年,蜀漢後主劉禪舉家被迫遷往了洛陽,在遷到洛陽之後的劉禪在一次宴會上,為後世貢獻了一個讓人值得銘記一生的成語“樂不思蜀”。


當時的司馬昭看到劉禪,專門請了一群蜀國的美女來給跳舞助興,司馬昭樂呵呵的問道:


“你想念蜀國嗎?”


劉禪想都沒有想,說了一句“此間樂,不思蜀也”,這句話把司馬昭給逗樂了,旁邊的大臣看了一下劉禪,提醒了他一句,要是司馬昭再問的話,你就說睹物思情,看到這場景十分思念故土,劉禪聽到這些話,欣慰的點了點頭。


沒過一會,司馬昭又問劉禪:


“想念你的蜀國嗎?”


劉禪的演技驚人,居然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道,實在是太想念了。司馬昭看著劉禪這個樣子,開始質問劉禪,你剛才還說樂不思蜀,怎麼現在就變卦了?


劉禪可能是有點害怕,便用手指指向了身邊的大臣,說是他教我的。


司馬昭看著眼前的劉禪,開始的笑了。


作為曾經的蜀漢後主,劉禪被安排到了安樂縣,做了一名安樂公。礙於劉禪曾經是蜀漢後主的身份,提議特意賞賜了劉禪萬戶封地,還有100多個美女,劉禪算是得以安享晚年。


而劉禪的後代們更是在蜀國擔任都尉的有3人,封侯的有50多人,作為蜀漢帝王沒有受到政治迫害,劉禪可以說是一個幸運兒了。


直到公元271年,64歲的劉禪在洛陽去世,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很多人覺得劉禪是傻呵呵的,可是也許正是樂不思蜀的劉禪才讓自己得以在洛陽安享晚年,而自己的後代也沒有因為劉禪投降的事情遭受迫害,這份睿智可以說是難得了。


歷史總探長


公元263年11月,在位41年的之久蜀漢後主劉禪向鄧艾投降,宣告劉備集團苦心建立的蜀漢政權正式滅亡。

劉禪投降不久,就遭到了羞辱和變故。曹魏要求劉禪把宮中除皇后之外的所有嬪妃、宮女分配給沒有成家的曹魏官兵。李昭儀不堪受辱,自盡守節。264年初,鍾會、姜維密謀失敗,成都陷入一片混亂。在混亂中,蜀漢府庫遭到洗劫,許多臣民死於亂軍之中,其中包括劉禪的太子劉璿。變亂平息後,劉禪帶著5個兒子和一幫遺臣踏上了前往洛陽的旅途。我估計在前往洛陽的途中,劉禪一定想了很多。當了41年的皇帝成了“階下囚”,自己的太子和嬪妃也因此喪命,這種滋味是很不好受的。

到達洛陽後,司馬昭對劉禪還是很客氣的,待遇也不錯“封劉禪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還經常舉行宴會,款待劉禪。一日,司馬昭在宴會上故意安排蜀漢的舞曲,劉禪看的笑呵呵,其他大臣則非常傷感。司馬昭對賈充說,沒見過這麼沒心沒肺的人。賈充說,要不是這樣,您能這麼輕易滅掉蜀漢?司馬昭又問劉禪想家不?劉禪說,我在這挺快樂的,不想家。這話逗得司馬昭哈哈大笑。

這就是“樂不思蜀”典故的由來。劉禪之所以會這麼表現,一來是他天性使然,更重要的是他經歷了亡國之痛,體會到了國滅、喪子、喪妻,嬪妃被羞辱的痛苦,現在寄人籬下,如果不“天真”一點,自己的性命很難得到保障。也正是劉禪傻里傻氣的天真,讓司馬昭放鬆了對劉禪的警惕,劉禪和家眷得以安安穩穩的在洛陽過日子。

271年,劉禪在洛陽去世,終年64歲。西晉追封他為思公。而他的後代則在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中喪命,劉備的血脈就此中斷。據傳,老三劉琮一脈的後人逃到了南方,繁衍生息下來,這就真假難辨了。


石頭說歷史


投降曹魏後劉禪總得來說晚年過的非常不錯,甚至比滅了蜀漢的曹魏活的都要長。

在經歷了“此間樂,不思蜀”的羞辱之後,劉禪安於現狀的這種心態讓司馬昭徹底對他放心了,封劉禪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徹底過上了富家翁的生活。

因為平時深入簡出,在政治上沒有任何要求,也不太摻和司馬氏族篡曹魏的事情,劉禪居然一直很“安樂”的活到公元271年,即西晉泰始七年。期間經歷了鍾會之亂和曹奐禪讓,滅了蜀漢的曹魏都滅亡了,劉禪依然安樂的活著。

劉禪去世後,他立的世子劉恂繼位為安樂公,繼續著劉禪不問政治、悶頭玩樂的處世哲學,劉禪這一系經歷了八王之亂、永嘉之亂等等大動亂,居然依然能夠全須全尾的活著,並沒有大的損傷。

直到公元347年,即東晉永和三年,已經搬遷回了四川的劉禪家族後人遇到了東晉滅成漢的戰役,這場戰役中劉禪這一系損傷慘重,僥倖活著的後人四散而逃,劉禪一族直到這個時候才算徹底玩完,比曹魏、孫吳的後人延續的時間都要長久。


皮耶霍


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直取蜀漢,蜀國還沒反應過來,就被鄧艾打進來了,隨後也無招架之力,蜀國朝議中,譙周力排眾議,建議投降,劉禪沒有辦法,投降了魏國。



劉禪投降後,被封為安樂公,屬地為安樂縣。雖然有屬地,有封號,但是劉禪實際上是出於軟禁狀態,這種狀態下的生活,和亡國前的皇帝生活自是沒法比。在投降前期,劉禪被留在了屬地,司馬昭希望劉禪的身份能夠穩定滅國後的蜀地局勢。之後不久,同樣是進攻蜀國的大將與鄧艾爭功,蜀國姜維希望挑撥兩人的關係,以達到復國的目的。姜維與鍾會密謀除掉鄧艾,而後向魏國發動進攻,他告訴劉禪再隱忍幾日就能復國,但是消息洩露,姜維兵敗身死,屬地也遭到了瘋狂的報復,百姓死傷無數,劉禪的一個兒子在這次戰亂中去世。



劉禪本想安穩的在屬地度過餘生,但是經過這件事後,司馬昭對劉嬋不放心,將其遷往魏國都城洛陽,而蜀國王室的嬪妃和宮女都被送給了魏軍士兵。劉禪先是經歷了喪子之痛,又受此大辱,即使表面上衣食無憂,心裡又能好到哪裡去呢?

遷往洛陽後,劉禪仍處於軟禁的狀態,司馬昭對其不放心,有一次設宴款待劉禪,讓蜀地歌女表演蜀地歌舞,當時劉禪身邊的蜀國舊官都眼淚不止,司馬昭問劉禪是否也想念蜀國,劉嬋說“此間樂,不思蜀也”,聽到這話,司馬昭對劉禪也就稍微放心了一些。



之後,劉禪身邊隨從對劉嬋說,“下次司馬昭再問你是否想念蜀國,你就說非常想念”,這被司馬昭看到了,問他們在聊什麼,劉禪說“隨從讓我跟你說,說我非常想念蜀國”,司馬昭被劉禪的“天真”逗樂了,對劉禪基本放心了。


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劉禪在洛陽也是時刻處於被監視的狀態,這種狀態下的生活,雖然衣食無憂,但絕不會好過到哪裡去。由於劉禪特殊的身份,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劉禪也最終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於洛陽壽終正寢。


大耳朵金絲猴


劉禪生於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他的生母是甘夫人,第二年,發生了赤壁之戰,結果我們都知道,孫劉聯軍打敗了曹操,而劉備先後拿下荊州和益州,至此三足鼎立之勢成矣。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劉禪被封為王太子,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劉禪成為皇太子,值得一說的,劉禪並非是嫡子,而庶長子,因為甘夫人不是劉備的正妻,吳皇后才是,只是吳皇后也無子。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託孤諸葛亮於白帝城,劉禪繼位。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鄧艾、鍾會率十幾萬大軍攻打蜀國,劉禪在譙周的勸說下向鍾會與鄧艾投降。

劉禪帶著家屬還有一些大臣前往洛陽,被司馬昭封為安樂公,而東吳的最後一個皇帝投降向晉朝投降之後,也來到了洛陽,被司馬炎封為歸命侯,顯而易見的是公爵要比侯爵要好。

劉禪的待遇為什麼要比孫皓要好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劉禪最早投降,而東吳比較晚投降,先投降的有示範作用,所以被封的爵位比較高。第二,劉禪為人比較低調,而孫皓比較鋒芒,所以司馬炎也不大喜歡孫皓。

司馬昭有一點設宴招待劉禪,並且特意準備了蜀地的歌舞,原蜀臣聽到之後都落淚了,而劉禪卻聽得津津有味,司馬昭就問劉禪:你還想念蜀地嗎?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

劉禪有一箇舊臣叫郤正,他對劉禪說,如果下次司馬昭再問這個問題,你就說先祖的墓地在蜀地,你每天都想念,劉禪把郤正的話記在心裡,司馬昭第二次問劉禪的時候,劉禪就將郤正教他的話跟司馬昭講了。

司馬昭說:怎麼這麼像郤正說的話呀?劉禪很驚訝的說:對呀,就是他教的,你怎麼知道呀?劉禪這樣的大智若愚,司馬昭對他是徹底的放了心,劉禪就一直活到了公元271年,終年六十五歲,西晉給他一個諡號叫思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