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金融為一帶一路快車“加油”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現代經濟中,金融扮演著配置要素資源的關鍵角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及時有效的資金融通對於加快具體項目落地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年來,以國家開發銀行、絲路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設銀行(港股00939)、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模式,助力“一帶一路”互利共贏。

讓“錢”不再是瓶頸

——國家開發銀行為600餘個“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融資超過1900億美元

“中國將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資金支持,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預計約3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將分別提供2500億元和13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用於支持‘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世界宣佈了中國金融支持“一帶一路”的最新舉措。

兩年時間過去了,這些舉措正在轉化成紮紮實實的成果。

據國家開發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79項成果清單中涉及國家開發銀行的具體成果有25項,目前已經全部落實。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在首屆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宣佈的“25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中,國家開發銀行已完成合同簽約近2607億元等值人民幣,支持了一批基礎設施、產能合作和金融合作領域項目,將進一步改善當地基礎設施條件,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惠及民生和就業,夯實合作國經濟社會發展基礎,並帶動中國裝備製造、工程施工和資本“走出去”,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截至2018年末,國家開發銀行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國際業務餘額1059億美元,累計為600餘個“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融資超過1900億美元。

資金到位,項目加速。國家開發銀行支持的斯里蘭卡科倫坡南港碼頭建設,項目建設期和運營期將分別為當地創造3000和7000個就業崗位,預計特許經營期內將為當地帶來18億美元稅收;為印尼青山工業園產業鏈發展提供融資支持,助力印尼不鏽鋼產量從零躍升至全球第二,併為當地創造了1.1萬個就業崗位。

貸款之外,同樣促進“一帶一路”項目落地的,還有投資撬動。

以絲路基金在俄羅斯投資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一體化項目為例,項目除對當地稅收和國際收支做出突出貢獻外,其配套的港口、航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將帶動瀕北冰洋地區的整體開發,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絲路基金的資金支持保障了項目順利開工建設,並實現提前投產,幫助俄羅斯能源開發規劃順利實施,為亞太地區提供了優質的清潔能源供應,創造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在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項目中,絲路基金則採取“建設—運營—移交”(BOT)模式,主要由私人投資者投資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減輕政府的直接財政負擔,建成運營30年期滿後,當地政府還可以無償獲得項目的經營和管理權。絲路基金則通過投資入股三峽南亞公司和參與銀團貸款,為項目提供權益資金和貸款資金的雙重支持。項目的長期可持續,也將為絲路基金帶來穩定的回報。

攜手打造資金鍊

——中國建設銀行共與59個“一帶一路”國家的500餘家銀行建立代理行關係

中國金融機構在利用自身經驗與優勢為“一帶一路”項目加速的同時,與相關國家金融機構的合作也不斷加深,形成了“中國金融帶動世界金融服務一帶一路”的格局。

中國建設銀行與“一帶一路”相關的俄羅斯、印度、哈薩克斯坦、蒙古、越南等毗鄰國家的銀行在國際結算、貿易融資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通過開立本外幣邊貿結算賬戶,積極拓展邊境貿易合作,不斷提升機構間金融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中國建設銀行共與59個“一帶一路”國家的500餘家銀行建立代理行關係,構建了與“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高度契合的代理行網絡,金融服務能夠全面輻射到“一帶一路”規劃區域。不僅如此,中國建設銀行還與法國興業銀行、渣打銀行、德意志銀行等世界一流銀行在跨境併購、項目融資、銀團籌組等領域開展合作;與亞投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多邊機構建立日常業務聯繫,與世界銀行下屬擔保機構MIGA保持良好合作關係。

在德國杜伊斯堡,由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的歐洲大型物流設施資產組合項目(簡稱Logicor項目),為世界各國企業提供了總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倉儲物流設施。每週,25個班次的集裝箱班列在中國與杜伊斯堡港之間穿梭,讓港口所在城市杜伊斯堡成為中歐班列重要的運輸節點。這繁忙景象的背後,是中國投資發揮的巨大帶動作用。除Logicor 項目外,中俄跨境同江鐵路大橋、土耳其伊斯坦布爾Kumport港,中俄投資基金、中愛科技成長基金等中投公司其他境外投資項目與雙邊基金的落地,也都很好地體現了“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在服務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中投公司堅持長期投資、財務投資、合作投資、互利共贏的定位和理念,進一步創新對外投資方式,拓展國際合作空間。”中投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投資支持方面,中投公司舉辦了“一帶一路”與跨境投資CEO峰會、中俄企業諮詢委員會等活動,通過打造多維度的跨境投資生態網絡,積極擔當境內外企業的投資顧問和聯繫人,促進更多的跨國公司、國際金融機構等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平臺建設方面,中投公司積極參與國際商會等多邊機制和論壇,加快推進其他雙邊產業合作基金磋商及產業合作平臺建設,加強與國內外產業界、地方政府及金融界的合作,促進全球技術對接中國市場,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加速推進。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吳文鋒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金融機構在推動資金融通過程中加強國際合作,好處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突出了項目本身的商業性,避免“產能輸出論”“債務泥潭論”等片面、曲解的觀點影響互利合作進程;二是實現優勢互補,與國外金融機構合作可以幫助中資機構應對自己處理不了的風險;三是有助於中國金融機構加快積累國際合作經驗,提高中國金融機構本身的國際化程度。

化解項目的風險

——中國信保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累計實現保額7000多億美元

2018年11月,莫桑比克馬普托——卡騰貝跨海大橋正式通車。作為非洲跨徑第一大懸索橋,通車後成為馬普托及以北地區通往南非邊境的重要幹線通道,將原來兩三個小時的渡海時間縮短到10分鐘左右,顯著提高當地公路網絡化水平和連通性,更為莫桑比克創造了3788個就業崗位,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成果的背後卻並非一帆風順。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由於莫桑比克方面首次使用商業貸款,在相關操作流程和貸款成本等方面遇到諸多困難。如果不能及時疏解相關風險,一個互利共贏的好項目就可能延期甚至擱淺。對此,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專業服務解決了莫方的難題,為該項目出具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保單,承保金額約11億美元,從而幫助莫方成功完成項目融資工作。

這只是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為“一帶一路”建設排憂解難的一個縮影。

如何化解風險,是“一帶一路”相關項目順利推進的重要方面。中國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模式,發揮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在波蘭,中國出口信保承保的TCL波蘭工廠提高了當地產品質量及居民生活水平;在毛里塔尼亞,該公司海外投資保險保障的宏東漁業岸上捕撈基地已初具規模;在埃塞俄比亞,該公司護航的廣東華堅國際鞋城項目為當地直接提供了6000個就業崗位……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累計實現保額7000多億美元,為“一帶一路”項目出具保單2300多張,向企業支付賠款超過27億美元。

中國金融機構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也注重做好風險的識別和防控。“一方面,許多期限較長、收益不明顯卻關係長期發展的大型基礎設施、產業項目存在較大融資缺口,一些發展中國家由於歷史原因確實存在債務負擔過重、從而影響償債能力的情況;另一方面,全球流動性尚未有效匹配回報期較長、收益不明顯的基礎設施項目資金需求。”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絲路基金始終注意把風險的識別、判斷、評估和應對嵌入各業務環節中,設計有針對性的風險管控措施,逐步探索完善符合“一帶一路”建設和絲路基金自身實際的風險防控體系,確保公司經營審慎、合規、穩健、安全。目前,絲路基金參與投資的項目多采用政府部門與私人部門合作方式,有效聚集各方資源與力量,並通過股權資金的參與幫助實現更為平衡合理的資金結構。

本文源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