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讨我国这件镇国之宝, 何日能让它荣耀回家

自甲午战争到1945年,日本从中国掠走了多少文物?

看一下这些数据:现在日本拥有1000余座大小博物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近200万件之多,绝大多数均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军劫掠出境。仅东京国立博物馆一家,就藏有中国历代文物珍品9万余件。战后美国在日本的占领军当局曾公开过部分日本所掠夺的中国字画和藏书,至少有300万册,其中许多如唐宋时代绝本文稿价值连城,均为世界顶级文物。据专家统计,流失海外的三万枚甲骨片,就有1.3万枚被掠至日本 ;海外失落名画已查录的有2.3万件,其中在日本的就有1/3。现在我们知道,从南京和中国各地掠夺来的文物和珍贵藏书,分别存放在日本皇宫、皇室内厅、靖国神社、东京国立博物馆、东京美术学院、早稻田大学、东京帝国大学和应庆大学等至少17个地方。

今天小编要来和大家讲的是一件中国的镇国之宝--“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的前世今生。

追讨我国这件镇国之宝, 何日能让它荣耀回家

原存旅顺的唐鸿胪井刻石与石亭。

唐鸿胪井刻石是一块重逾九吨、单体十多立方米的驼形石头。

公元713年(唐先天二年、开元元年),唐玄宗派遣郎将崔忻摄鸿胪卿持册前往东北,册封渤海国首领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自此渤海国成为大唐王朝的一个羁縻都督府,这在当时北部突厥、契丹、奚连年寇边的情况下,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渤海国疆域非常辽阔,其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一部分。

顺利完成使命后的崔忻原路返回长安,途经旅顺都里镇时为纪念这次册封的盛世,于黄金山下凿井两口,刻石题记“敕持节宣劳靺羯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 共计29个字。1895年,清朝将领刘含芳建石亭以保护井和刻石,并在刻石左侧又新镌五行68字记载始末。

鸿胪井刻石上的这29个字,字字珠玑,它见证了唐朝册封管辖东北的事实,而对于后世的我们,则清楚表明东北正式归入中国版图,记载着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次年日军攻陷旅顺口后,史学家内藤湖南以外务省特派人员的身份赴旅顺考察,其间,对鸿胪井碑进行鉴定, 认为“此碑文于史有益”。1908年,日本海军中将富冈定恭在密谋三年后把包括石亭在内的碑石和井运回日本,作为“战利品”献给了日本明治天皇贺寿。明治天皇对日军送来的这个“礼物”大喜过望,他将此视为“国宝”并将这块大石头收藏深宫之中。两年后,专门建安府,用以收藏日俄战争的纪念品,鸿胪井碑和碑亭就收藏其间。1911年,富冈定恭在刻石原有位置上重新刻石立碑。

追讨我国这件镇国之宝, 何日能让它荣耀回家

富冈定恭在刻石原有位置上重新刻石立碑

1994年,当时职教于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的教授王仁富,在翻看《东北史地考略》时,想起了远在日本的"唐鸿胪井刻石",从此开启了他长达20年的国宝追讨路。其间,他自费辗转全国,搜集、考察相关资料、遗迹,力图通过民间力量促成石碑的回归。2011年日本大地震,王仁富向日本皇宫捐款表慰问,同时询问"唐鸿胪井刻石"是否保存完好,不久得到日本皇宫回函,确认石碑安全无恙。这也间接成为石碑存于日本皇室的证据。

为了讨回井碑, 2001年,北京的6名刻石回归志愿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唐鸿胪井刻石"研究会。2005年7月 研究会两名副会长张永年、王维明远赴日本东京,探访"唐鸿胪井刻石"的现状。当时,在各方人士的努力下,日本皇室宫内厅委托中日友好协会,将5张"唐鸿胪井刻石"的相关照片转交给了张永年和王维明,再次证明该石刻被锁在深宫。

2014年8月,正逢刻石建立1300周年,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正式致函日本皇室和日本政府,要求迅速归还“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这是中国民间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讨文物。虽然面临很大阻力,但联合会的爱国志士们很有信心:“我们要追讨的,不仅是文物,更是一种国际正义;我们表达的,是中华民族的诉求!”

追讨我国这件镇国之宝, 何日能让它荣耀回家

我国民间索赔人士在富冈定恭重新刻石碑前留影

小编我认为,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侵略,政治奴役,更是一场文化大屠杀。一个国家,如果失去文化,历史也就失去了载体,犹如没有根的浮萍,能漂多远呢? 看着曾经的人类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古埃及 、古印度 和中国,只有我们的文明一直延续了下来,那就是因为我们有一脉相承文化。时至今日,我们的镇国之宝还躺在异国他乡冰凉的地上,何时它才能以荣耀的方式返归它的母国,需要我一份你一份的努力,路再难也要走,小编我期盼着这一天能早日到来啊。望你看了小编的这篇文章能在下方留言建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