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咖聚焦高校創新困境:前後端整合靠市場“拉通”

科技大咖聚焦高校创新困境:前后端整合靠市场“拉通”

2019中國綠公司年會於4月22日-24日在甘肅省敦煌市舉行。22日下午,“聚焦科技創新的機會與挑戰:企業視角”論壇舉辦。 魏建軍 攝

中新網甘肅敦煌4月23日電 (記者 魏建軍 艾慶龍)“技術的成熟度有一級到九級,大學更適合做一些成熟度不高的原始機理研究。一到三是適合大學做的,四到六更多適合企業的研究部門去做。”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CTO胡自強說,中國要把前端和後端基礎理論應用研究有機整合起來,“要靠市場拉通這個事兒”。

由中國企業傢俱樂部主辦的2019中國綠公司年會於4月22日-24日在甘肅省敦煌市舉行。22日下午,鄧鋒、胡自強、蘇峻、瀋海寅等全國科技界“大咖”從企業視角聚焦科技創新的機會與挑戰,並現場給全國各地的企業家“指點迷津”。

科技大咖聚焦高校创新困境:前后端整合靠市场“拉通”

圖為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CTO胡自強發言。 魏建軍 攝

北京智米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蘇峻表示,為什麼會出來創業?他認為在大學做這些事情總感覺跟產業隔了一個比較大的鴻溝,轉化率非常低。大學是創新的土壤,適合做一些更對短期利益沒有迫切需求的,然後可以長期研發沉澱的東西,這是它的優勢,但如果真正要做到科研轉化,民營企業可能還是唱主角更合適一些。

“我覺得轉化這個詞兒就是錯的。”北極光創投創始人、董事總經理鄧鋒坦言,科技成果產業化,國家在這上面花了很多錢支持大學的科研,但感覺效率非常低。蘇峻認為,大學是從技術出發沒有從需求出發,由於相對封閉跟市場距離較遠,所以本身這些人對市場不敏感,加上跟企業結合面臨很多問題,所以轉化效率非常低。

胡自強認為,學校的功能和企業的功能實際上是有差異的,但不能說學校不能做創新。他舉例了自己1993年參加美國NASA的一個項目,關於“航空飛機能效和噪音”,由美國兩家大企業起頭,有研究機構參與,有初創公司參與,也有學校參與,他覺得這種模式能夠從應用端起頭,拉通整個社會資源推動技術的進步。

科技大咖聚焦高校创新困境:前后端整合靠市场“拉通”

圖為北京智米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蘇峻發言。 魏建軍 攝

“15年是基礎理論研究,5年是試驗,後面10年是產業化,實際上有一個比較好的體系。”胡自強說,現在做的“波音777”這一代飛機,實際上都是當時研究出來的,學校很多做模型和基礎理論研究的東西,但它有一個很好的有機結合。

藥明康德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張煒說,如果看近一二十年對我們生活影響巨大的創新,在很多行業中,其實它的發生是一個大學研究和外部企業結合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在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他們瞭解市場反應快,並且會把資源更有效從市場中獲得,通過研發再進一步讓市場變得更加有效率。

“靠一個人一個團隊完成創新、呈現美好的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更多的是需要在一個生態、土壤中,大學、企業、政府、個體、團隊在一起發揮作用。”張煒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