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岁,进入叛逆期和父母吵架,自残,我该怎么办?

Avrola™


紫藤父母讲堂回答问题,希望对你以及其他人有帮助。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不是孩子提的,不知道头条对于登录有没有成年人限制,也许是家长借孩子的口吻提的,所以我们分别站在家长角度和孩子角度看这个问题。

一、叛逆期不是人生必须经过的。十几岁一直被称为青春叛逆期的阶段,主要特征是情绪焦躁不安、和家人的冲突、疏远成人社会、做出鲁莽行为和排斥成人价值观。但是,对世界各地青少年进行的基于学校的研究表明,只有20%的青少年表现出这种模式。也就是说,有80%的孩子并没有经历这个阶段,他们和童年早期、童年中期并除了身体发育、认知能力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提升,并没有其他的不同。所以,对于孩子来讲,不要认为自己一到这个年龄或者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就认为自己到了叛逆期,不要把自己归类到叛逆者。对于父母来讲,是同样的道理,因为身体发育、激素分泌水平身高,情绪不稳定是很常见的,但是很正常,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要把孩子归类到叛逆。

二、两个世界的交融大于矛盾。这个阶段的孩子因为大脑发育的完成,具备了成人的思维能力,而且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能干成事情)、自尊(觉得自己非常好)都处于较高水平。他们心目中的世界是一个理想世界,他们见不得任何的虚伪,他们考虑问题大多是从自我意识出发。而成人的世界是一个现实世界,成人考虑问题大多需要从社会情境出发,这就造成双方看待问题会有一些偏差。但是,家长和孩子都处于同一社会文化环境,并且在同一家庭生活,事实上偏差远远小于共通,对于大部分问题他们的看法是一致的。对于孩子来讲,应该清晰自己的成长目标、兴趣爱好、学业优势,尽量不要着急着涉足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家长而言,要尊重孩子的看法、要引导孩子形成成长目标,而不是粗暴设计他们的目标和路径。

三、注意团体影响。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发展出完全的友谊能力,大多数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圈子”,这些小圈子对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好的方面,能学会社会交往和建立友谊所需的技巧,增进彼此间的关系,获得归属感。学会领导和沟通技巧,学会了合作,知道自己的角色和游戏规则。学会了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调整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什么时候应该妥协,什么时候该坚持立场等。通过把以前接受的价值观和同伴的价值观进行比较,有助于觉得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放弃。不好的方面,可能结成小帮派,区分自己人和局外人。这样可能会强化偏见,对某些特征的人持有特殊的偏见。青少年期对于从众压力尤其敏感,要成为同伴团体的一分子,就要接受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即使这些行为和价值观是不受社会赞许的,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抵制他们,容易发生盗窃、吸毒、抽烟,以及伤害他人和自身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讲,要清晰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朋友,应该加入什么的群体,学会拒绝群体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对于父母而言,应该关注而不过多干涉孩子的交往情况,鼓励他们向有利于社会的目标方向前进。

简要总结一下:对于青少年,没有固然的叛逆阶段,纵然出现了孩子和家长的顶嘴、争吵,也不过荷尔蒙的一次小小作祟,或者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一次小小碰撞,不会影响爱和被爱的关系,双方都有能力反思当时的情境。要学会爱自己、爱他人,要清楚世界有许多大事等着你们去做,努力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前行,那个改变世界也许就是你。


紫藤父母讲堂


首先确定您是家长还是孩子。

如果您是孩子,可以静心想想父母平时的态度,做法,哪些原因积累了您的叛逆,自残。

首先,叛逆的孩子是家里要求,控制,限制的事情很多,由于小时候家长可控性强,所以孩子不敢去与父母争论,积年累月到了青春期,这个时期,孩子内心成长,对父母有能力去反驳了,多数父母还是用老方式去对待孩子,使孩子不在接受这种方式,导致父母所说的“叛逆”,叛逆的孩子是有思想的孩子家长不要去破坏孩子的这份能力。

孩子叛逆就是想证明自己长大了,有思想了,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去尝试了,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同理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自虐,是想通过这样方式让父母关注,支持,鼓励,有些孩子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警告父母,或是得到更多的爱,孩子这种做法是没有其他办法的办法,他内心只是想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但是孩子这样自虐,只能带来父母更多的指责,训斥。这是不可取的。

如果是家长,孩子有这些行为一定要警醒自己,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态度,情绪,方法等诸多因素,把孩子当成孩子,多想想自己出现这些问题,是什么感受。一切从家长自身找原因。


格局成长空间


孩子,真替你心痛。

不明白你在自残的时候,是在宣泄内心的愤怒,还是为了让父母心痛。

我也不知道你的父母与你是怎样交流的。想来应该不是很畅通。

他们是一味地管教你,打压你还是冷漠不关心?

孩子,在这个最美好的年龄,你敏感的心灵遭受了怎样的挫折,愿意和我说说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