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手机出来以后,很少谈到多读书的重要性了,觉得这个正常吗?

登云日记


还算正常。

只是知识的载体变化了,知识还是知识。

说个我个人的经历。


上学的时候,都是书的时代,很少有移动的电子设备可以看书,一本书就是一份质量,你知道50本书有多重吗!手机里却可以轻松装下1000本书的知识。


工作后就发现智能手机了,是微软的智能系统。我最喜欢的是一个读书软件,它可以把记事本文字读出来,是用的讯飞的语音合成。就想办法把书转换为TXT格式的文字,把讯飞的读速拉到最大。没有听过的人,只会感觉到她叽叽叫,听不出来她都读的啥。她的读速我也是慢慢加上来的,最后还是希望她能再快些,觉得还是有些慢。现在也用过几个,发现没有她读的好。


然后出现了墨水屏的阅读器,开始就认为它不好,屏幕太小,没有颜色,当时的免费书是PDF格式,小屏幕无法看。所以使用了Pad笔记本,可以用笔在屏幕上写写画画,用的最多的是Adobe acrobat。


现在大家都用的“大屏”手机,无论是看书,看视频,听书,都非常的方便。并且,新出的知识,可以在屏幕上第一时间呈现,这点比书的印刷发行要好太多。有很多知识,使用视频比用文字解释更简单有效。


纸质书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屏幕更适合快速获取。

书可以快速的了解知识框架,屏幕能填满你每个零碎的时间。

书需要静心潜读,屏幕是勾魂使者。

书的作用,目前屏幕还是无法取代的。


读“知识”依然是重要的,知识可以在书上,也可以在手机上,在电脑屏幕上。

叶红笔记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两句话传自古人,不会有错。同时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以后,事实也证明了这句话没有错。

像考研的、考博的、留学的大多数都比没有进行这些学习的人工资要高,这是为什么呢?

并不是所谓的考研、考博、留学就是镀金,而是他们有实力。那么这些实力又是怎么来的呢?

自然就是从书中来的。

所以读书无疑是重要的,不管是古人还是近代科学家,他们的智慧精华基本都是以书的方式保存下来,所以想要学习这些知识,也只能通过书这道桥梁来学习。

至于在智能手机出来以后,人们越来越少谈到书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其实不算问题,因为现在的智能机上也是有电子书和视频的,别人有可能并不是在用智能手机玩,而是在用智能手机学习。

只是从纸质的书换成了电子版的书或者是视频罢了,并没有影响到知识的传播,也并没有影响到书的地位,所以书依旧站在主要的位置上,只是大家谈论的话题从纸质转变为了电子档而已。






秋风看科技


读书是一个安静的过程,一个人,一本书,这其实是一个无聊的过程,需要很强的专注力才能坚持。

而智能手机可选择的内容太多了,你可以听歌,看视频,玩游戏,看文章,选择多了自然影响专注力。

总的来说,选择手机还是书本,其实完全看个人的专注力和对知识的兴趣。

无聊的人会一直刷手机,而对某项知识或内容特别感兴趣才会静下心来专注于书本。


小兵聊科技


我觉得这是符合当下的事,现在接触的生活大多都是要求的短平快,书或者说文字这一载体,慢慢地开始不能满足现在人们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短视频、小视频开始迅速的发展的原因,适应当下的节奏。

尽管这是正常的符合当下的发展,但是却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选择。好在的是,配合智能手机等等的电子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一部分发展的需求。


咪歪Ann


正常,读书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读书的本质还是在的,形态上发生的变化并不代表大家对求知欲的减少,好奇和探索是人的本性,传统的读书方式和新式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发生的改变实际上也是效率的提升,比如你想学个什么技能类的东西,看视频就比读书方便多了,也很快能接受,不用再通过想象来转化,效率很高。现在不是不提多读书的重要性了,而是时代在变,大家学习方式也在变


令和视觉


现在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难静下心来去阅读书籍,再加上手机网络上得便利,一些很难在书店买到得书,在手机很方便就能看到。造成现在大家更愿意花大时间去看手机


永州李探花


多读书一直都很提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