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萬車貸變29萬 優信:業務員可能會存在一些漏洞和問題

此前報道:比金融服務費還狠!在優信買二手寶馬,23萬貸款變成29萬

36萬元購買二手寶馬車,首付13萬元,23萬元貸款卻變成了29萬元。4月22日,紅星新聞報道了羅女士的分期購車經歷。這也引來了一些具有類似經歷的消費者的熱議,多名消費者向紅星新聞表示,在分期購車中也曾被多貸款。

在22日當天的協商中,成都優信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會向上級反映相關情況,當天下午6點前會給出一個答覆。不過據羅女士介紹,一直到23日下午,對方也沒有主動與其聯繫處理。

23日,紅星新聞與優信公司取得聯繫。據優信公司總部一名公關負責人盧女士回應,經過了解,羅女士的購車過程相對複雜,因時間久,不好還原真實購車過程,“但也不敢保證當時我們的工作人員就沒有一點兒失誤,所以,我們願意承擔企業該有的責任。”

23万车贷变29万 优信:业务员可能会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

優信回應:此前公司金融方案不夠透明

經過多次聯繫,羅女士依然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覆。

在22日最近一次與成都優信公司的溝通中,羅女士提出訴求,要對方對多出的6萬元貸款進行說明並列出清單,但對方答覆並不讓其滿意。“只說裡面有他們的一些成本和利息啥的,清單也列不出來。”

“我的訴求很簡單,把多的這6萬元全退給我。”羅女士介紹,在22日的溝通協商中,對方表示會在當天下午回覆處理辦法,但直到23日下午也無人與其聯繫,“只有我給他們打過一次電話。”

23日,紅星新聞與優信公司總部一名公關負責人盧女士取得了聯繫。據其介紹,經過了解,羅女士的購車過程較為複雜,涉及到大概四方,其購車並不在優信購買,而是在一家二手車車商購買,由優信公司做的金融服務方案,中間還牽扯到部分其他金融機構及中介。

盧女士介紹,其中各個環節都可能存在問題,但具體是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核查起來難度很大,比如有可能是二手車商家給客戶報的價格與在優信這邊做金融方案時的報價不一樣,存在信息不對稱情況。時間久遠,不好還原羅女士的真實購車過程。“但我們也不敢保證當時我們的工作人員就沒有一點兒失誤,所以我們願意承擔企業該有的責任。”

盧女士也提到,前期公司的確存在一些金融不透明的問題,也引發不少客戶的投訴。為此,2018年12月後的金融方案裡就增加了一個明細表,明細各項費用,每一項都跟客戶說明。之後又加入了視頻確認,“就是讓客戶錄視頻已明確自己在金融方案裡的每一項費用。”

盧女士表示,羅女士問題的產生,可能有多個方面,公司業務員可能會存在一些漏洞和問題,“可能前端這個銷售,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別的什麼,做了一些手腳”,同時,“也有可能是車商和中介勾結,我們都是受害者”。

“但我們覺得,當時我們可能也存在一些問題,所以願意給客戶提出賠償。”盧女士表示,將立刻安排人與羅女士協商處理。

熱議:多人稱分期購車中曾被多貸款

羅女士的貸款購車經歷被報道後,引來了一些具有類似經歷的消費者的熱議。多名消費者向紅星新聞表示,自己在分期購車中曾被多貸款。

去年3月,劉女士在成都一家二手車公司購買了一輛總價12.8萬元的汽車,首付4.8萬,經二手車公司裡的金融代辦點辦理車貸8萬元。在還貸近一年後,她才發現每月償還的車貸與實際車貸金額存在差距。經過與銀行核實得知,其實際貸款金額為9.8萬元,超出了1.8萬元。

“擔保公司後面承認多出的1.8萬元是他們和二手車公司所收。”劉女士介紹,自今年2月份發現問題後,持續與二手車公司交涉兩個多月,並向消協投訴後,問題得到了解決,退回了部分錢款。

“他們當前籤合同的時候就只管讓簽名,具體的金額也沒讓我看,事後也沒有給我看合同。”劉女士說。

四川宜賓的李先生也曾遇到被多貸款的經歷。今年2月底,他在成都通過一家汽車銷售公司辦理車貸購買了一款19.2萬元的豐田汽車,貸款13.2萬元。今年3月份,李先生髮現自己實際貸款金額為14.89萬元,多出了近2萬元。

“其實就是在合同上做了手腳,當初只寫了一個月供4700多元,解釋說這是第一個月的,後面每個月就會減少,但實際上是每個月都是這麼多。”李先生說。

對此,在成都二手車行業從業多年的袁先生表示,一般情況下,對於徵信稍差的客戶,除了會提高首付,另外也會提高一部分貸款的本金。但另一方面,行業內也會將一些手續費以及相應的部分利息算在裡面,貸款金額也就增加了,不過往往反映在客戶每月的還款上後,因為幾百元的差距,大部分消費者是難以察覺的,“其實金融機構和車商之間,是有牽扯和一些約定的,但具體的就不便多說了。”

消協:消費者遇糾紛可進行投訴

紅星新聞就消費者購車貸款向成都市市場監管部門及成都市消費者協會進行了反映。

市場監管部門回應稱,涉及到貸款問題,具體則需要金融部門對其進行定性。成都消協工作人員向紅星新聞表示,如果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與商家產生了消費糾紛,可以及時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消協會對情況進行核查瞭解,組織解決,維護消費者權益。

不過,消協工作人員也表示,對於在合同簽訂階段產生的“不清楚”、“不注意”或疑惑,作為成年消費者應當對合同本身進行仔細的查看閱讀,慎重簽字,對不當或疑惑條款應當及時提出,甚至拒籤。如果簽字,對後續可能產生的問題也應當負擔自身的責任。

紅星新聞記者 杜玉全 實習生 伍偉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