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贴心守护,让我带你找到光芒!

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贴心守护,让我带你找到光芒!

“今天感觉怎么样?心情有没有好一些?”每天清晨,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护士们面带微笑,从一句简单的问候开始一天的工作。

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贴心守护,让我带你找到光芒!

用真心驱散阴霾

今天,第四病区护士们的工作和往常一样。早上8点30分开始晨晖交班,了解每位病人的身体情况、情绪状态,并记录下来;9点30分,带病人进行户外运动,这期间会有护士遵医嘱到药房领取每位病人需要服用的药物;10点30分,在护士长的带领下,4位护士给病人发放药物并监督病人服药。“这里的病人相比于其他病区的病人病情更稳定,所以可以到户外进行跳舞、打篮球、晒太阳等活动。”护士告诉记者,除了开放病房,病区还设有一级病房,里面居住的是病情相对严重的病人,必须对其进行危险物品、药物管理,家属24小时陪护。重度抑郁症患者因为意志活动减退,兴趣感消失,自我评价低,所以会产生自杀的危险想法并付出实际行动,病房里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就曾有过自杀行为。“对于这类病人我们就必须采取封闭管理和家人24小时陪护,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病情治疗。”护士长告诉记者。

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贴心守护,让我带你找到光芒!

陪同护士巡视病房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小娟(化名)。小娟入院一个多月了,病历显示,小娟在7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抑郁症的明显症状,并且多次尝试自杀。在爷爷去世之后,她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爱她的人了,自杀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小娟的情况属于典型的抑郁症:自我评价低,认为活着已经没有意义;思维迟缓,说话很慢;情绪波动大,可能前一秒还在笑,下一秒情绪就会突然崩溃。

20多年过去了,如今小娟已经30多岁,曾多次自杀未遂,然而因家庭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意识,父母在她年幼时没有发现她的病情,结婚后丈夫对这些情况也不重视,导致她一直没有接受专业的治疗。直到她再次尝试自杀未果之后,病情终于引起了亲戚的注意,并嘱咐家人带她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刚开始的时候,她不愿意入院接受治疗,怕别人歧视她。后来在参加儿子的家长会时,听到校长告诫大家:‘家长和孩子睡眠不好、压力太大的话,一定要去医院看一下,不存在什么丢脸,治病最重要。’思量之后,她就同意到医院检查。”负责小娟的护士告诉记者。

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贴心守护,让我带你找到光芒!

入院之初,小娟不了解国家政策,担心家庭无法负担治疗费用,经医生、护士详细说明,了解到国家对精神类疾病治疗的投入力度很大,年度内六类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急性期45天内报销可达90%,病人实际支付的金额并不高。

了解了相关政策的小娟最终安心地住进了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专业有效的治疗。

“很多抑郁症患者都需要关爱,可是他们却自述得不到爱,这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一名护士说。“所以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安慰,让患者可以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爱。”在与小娟聊天的过程中,护士多次为她擦拭眼泪,且一直紧握着她的手,还在聊天结束后给小娟一个温暖的拥抱。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不光对小娟如此,护士们遇到每位病人,都会投以微笑并鼓励他们。一名护士说:“对我而言,他们不是病人,更像是我的朋友,我要用心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温暖。看到他们慢慢地痊愈,我也会感到开心、满足。”

用理解代替偏见

在普通医院的门诊里,医生常会碰到这样的病人,“你胆囊有石头,我们建议你手术摘除。”“好啊,什么时候入院。”“可是最近没有床位啊。”“没关系,我可以等,先住走廊也可以。”可是,如果碰上精神科医生建议做精神方面的检查时,招来的可能是患者的质疑和反感。

长期以来,那些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与歧视给精神病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与歧视,使得一些精神病患者不敢就医,怕暴露身份,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病情加重,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

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贴心守护,让我带你找到光芒!

“可是,据调查研究表明,80%至90%的人一生中都有过精神异常或者心理失调。如果说得了精神病可耻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可能要面对这种‘可耻’。所以,精神病人和正常人一样平等,没有什么好自卑的。就像是感冒了要吃药,生病要打针,当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要及时接受治疗,对症下药。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理解并接受精神病患者。我们也遇到一些患者,开始时觉得有忌讳就没来就医,后来,看到身边有朋友通过治疗康复了,自己主动到医院就医。”一位护士说。

近年来,入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呈增长态势,一方面是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繁重的压力导致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精神类疾病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患者开始主动接受治疗。“因为人们对医院、精神类疾病的误解慢慢减少,所以很多病人都愿意主动接受治疗,其中不乏中小学生。”一名护士这样分析精神类疾病治疗逐年上升的原因。

记者看到,病区康复区里设有不同类别的康复治疗室,里面配有居家式厨房,可以培养康复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和集体意识,减少对他人的依赖,促进人际交往、增进自我价值感;小组活动室可以促进康复者恢复信心、认知各种能力以达到矫正行为;音乐治疗室则可以消除康复者的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理健康;作业治疗室可以进一步提高康复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所有的治疗室,都是为了让康复者们在出院后能更快速地融入社会。

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贴心守护,让我带你找到光芒!

作业治疗室里,陈列着许多美术作品和手工艺品,如果不是康复治疗师的介绍,很难相信,这些美轮美奂、精妙绝伦的美术作品和手工艺品,都来自一群正在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同行的康复治疗师说:“不要对患者带有太多误解,其实他们只是生病了,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同为抑郁症患者的作家阿秋说过:“愿你抗住所有苦难,努力熬下去,用信念、动力的源泉,坚强地走过每一天,你会出头,你会重生,你会得到解脱,你会再次怒放自己的生命,向着前方最美的彩虹奔去·……”

治疗室里一幅幅美丽的作品,会让人觉得,这里的每一位患者,他们都在努力地生活着,康复治疗室就是他们通向美丽彩虹的最后一道大门,跨过去,希望的光芒触手可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