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剑指黑恶势力 筑牢基层堡垒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沿河自治县坚持把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注重边扫、边治、边建,推动全县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联”凝聚组织合力, 压实扫黑除恶“责任链”。三级联动。坚持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工抓、专班人员具体抓,成立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并设立办公室,明确专人办公,制定了基层组织建设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通过县级统筹、乡镇主抓、村级实施形成三级联动机制,构建了“一盘棋”工作局面;干部联合。结合脱贫攻坚大走访大排查、周五“集中帮扶日”等活动,明确31名县级领导班子联系乡镇、112个县直部门包村、近万名县乡干部包户,组织力量到扫黑除恶一线,广泛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目的、意义,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征求意见建议。目前,全县开展村(居)、小组扫黑除恶宣讲1000余次,收集民情民意2000余条;部门联查。建立村居(社区)“两委”人员背景联合审查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审查流程、工作要求,按照自下而上、乡镇为主原则,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判,对村居(社区)“两委”人员进行联合审查、重点处置、集中清理,先后对全县所有村(居)“两委”成员进行了背景审查,调整撤换不适宜、不符合村干部20人。

“三查”强化职能职责,绷紧扫黑除恶“思想弦”。全面审查。以村(社区)为单位,深入村组开展涉黑涉恶问题线索摸排,重点对软弱涣散村、重点难点村、信访问题突出村等进行全面体检,对照扫黑除恶12种情形分村分类建立问题线索台账,及时梳理汇总提交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分析研判,将排查出的问题线索及时报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机构,确保及时发现违法犯罪活动苗头,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重点排查。下发《关于对近三年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回头看”的通知》,按照“一村一整顿方案”的原则,制定整顿措施和销号完成时限,采取村级自查、乡镇复查、县级联审的方式,组织各乡镇(街道)对全县429个行政村“四职干部”再排查、再研判;专项督查。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6个督查组,定期分片深入乡镇、村寨进行全面督导,围绕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村“两委”成员背景审查、组织宣传发动群众、扫黑除恶学习掌握等情况,全面了解掌握各村涉黑涉恶情况,确保做到排查“不留死角、全面见底”。目前,6个督查组对全县22个乡镇(街道)督导进行了全覆盖,纠正问题40余个。

“三强”夯实基层堡垒,筑牢扫黑除恶“防火墙”。强队伍建设。精心选派1006名县乡干部组成429个驻村工作组到250个贫困村、179个非贫困村驻村帮扶,真蹲实驻,实现贫困村、非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育工程”和“优秀人才回引工程”,坚决把“村霸”、涉黑涉恶人员等不符合村干部条件的人挡在门外。目前,全县858名村支书、主任中480人是致富能手、94人是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2018年新发展农村党员200余名,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000余名;强教育培训。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关知识纳入县委党校培训村干部、驻村干部的课程内容,适时组织开展应知应会测试、随机问答。常态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及时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及小组会议,签订“党员干部无涉黑涉恶承诺书”,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活动。去年以来,开展专题培训33期3000余人次;强宣传发动。深入社区和村寨发放宣传手册,张贴扫黑除恶及基层组织建设宣传标语,悬挂举报箱鼓励群众举报。利用电视媒体、微信、网站等媒体开设宣传专栏,及时刊载、播放扫黑除恶应知应会知识和典型案例。利用动画片 、歌曲、快板、抖音等发动全民参与。以院坝会、田坎会、夜话会等为载体,引导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形成全覆盖、全方位的宣传格局。目前,共发放宣传单30余万份,悬挂横幅5000余幅,召开群众会议1万余次。(杨颖君 刘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