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春:沒有造血能力、靠資本推動的獨角獸都是獨角豬


吳世春:沒有造血能力、靠資本推動的獨角獸都是獨角豬

來源 |梅花創投

作者 | 吳世春

前段時間996的話題引起了很大的爭論。

有很多創始人每週都是996,努力到感動自己,但是業務沒有得到質變。執行力很強,卻跑不過競爭對手,別人都融了好幾輪,自己還一直停留在原地。

同樣的起點,為什麼別人開掛,自己卻處處碰壁呢?

這是很多創始人見到我會問的問題。

背後的原因,我覺得是兩點:認知力、心力不足,戰略不清晰。

創始人需要的戰略、認知能力

不管是投資還是創業,最本質考驗的是這個人的認知力和戰略眼光。因為投資和創業都是在與不確定性為伍,沒有明確的路標告訴你該怎麼走,這就需要你自己有很強的認知力。一個企業競爭獲勝,首先是企業家在戰略上獲勝,在認知力上獲勝。

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創業者並沒有勤奮到嘔心瀝血,但是企業依然做的很成功。我不是說創業者不需要勤奮,而是優先需要戰略能力和認知力。

創業需要哪些戰略能力呢?

我認為有四點:戰略思維能力,戰略機會把握能力,戰略佈局能力和戰略耐心。

我有一個公式,一流的戰略,哪怕一個三流的戰術,最後也是二流上的結果;三流的戰略,哪怕你有最好的執行力、最好的戰術,也是四流的結果。一個企業的價值,90%在團隊身上,一個團隊的價值,90%在創始人身上,一個創始人的價值,90%在他的戰略能力上。

戰略思維能力:

創業就是一場在未知領域的冒險,很多問題沒有答案。你去問一個已經上市的人、投資人企業該怎麼做,是沒有答案的,他只能告訴你以前此類的問題是什麼樣的解決辦法,真正的路還是要自己走。

最近跟幾位創始人聊,問我怎麼看他們業務。我問他這個業務五年後是什麼樣子,十年後是什麼樣子?他說現在三線以下城市的人需要我這個東西。我說三線城市的消費模式最終會向一線城市看齊。你有沒有想過現在一線城市的消費模式是什麼樣子的?如果一個事情不值得做五年、做十年,那就不值得現在開始做,因為是沒有出路的的,資本是不認可的。

所以,戰略不解決當前問題,但是解決未來的問題。創業其實是一個面對未來的問題。

戰略機會的把握能力:

首先是對趨勢性技術的判斷能力。過去20年有很多趨勢性的機會,比如說1999年到2009年互聯網對很多行業重做的機會,2018年移動互聯網重組行業的機會,接下來像人工智能、5G對於很多行業又可以重塑一遍。

其次是搭便車的能力,像滴滴當時的推廣就搭了支付寶和微信打仗的便車。

第三,把握價值窪地的能力,現在下沉到三四線城市會有很多的價值窪地。

還有沒有機會創造機會的能力。

戰略機會的把握需要你投入100%的精力,以最高的優先級來做,所以你要辨別什麼對你來說是戰略性的機會。

戰略佈局能力:

在鏈接和資源上多下功夫。鏈接的價值是複利的,很多人會看當下的價值,只有長期複利的價值才是一個人真正變成功的最關鍵因素。

鏈接本身就是價值,在不同的要素之間進行鏈接本身就有價值,在對的人身上吃虧本身就是價值。所以,高明的人能夠做很多佈局,佈局的成本是最低的,比創造機會的成本還低但收穫更大。

戰略耐心:

每個人都會有很多的誘惑和機會,最高境界是舍九取一,所以要分清長期收益和短期收益,要能夠忍耐,在下風期的時候不要盲動,不要浪費彈藥。

很多時候,並不是說沒有機會,而是在機會不明朗的時候就已經把彈藥都打光了,等到你看清楚真正機會的時候發現自己沒有子彈了,這是最可惜的。

獨角獸也分獨角虎和獨角豬

創始人認知力、心力不足,戰略不清晰,公司即使估值10億美金,也不是真正的獨角獸。這種沒有造血能力、沒有護城河,靠資本推動的虛胖的10億美元估值公司,都是獨角豬,反之則是獨角虎。

獨角虎和獨角豬兩者個頭差不多,但在寒冬到來時兩者的差別就會原形畢露。老虎在冬天也能夠出去覓食,獨佔山頭;豬的個頭雖然差不多大,但是一旦資本停止餵食,短時間內就找不到食物,自己沒有造血能力,最終會餓死。

因此創業者一定要深度思考,不驕不躁,做時間的朋友,始終抱持著終局思維;對未來要有信心,對當下要有耐心,追求長期利益,拒絕短期誘惑,不要做獨角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