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在醫院子夜痛哭過,不足以談人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幾乎所有醫生都在醫院哭過。

有時是一個人躲起來抽泣,有時是在同事或病人面前痛聲大哭。

哭泣並不可怕,也不可恥,通過哭泣來釋放壓力、緩解不良情緒是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相比於哭泣本身,我們需要更加關注和警惕的是:

那些引起醫生哭泣的各種原因,會對醫生造成多少難以挽救的傷害。

對患者的同情,對疾病的無能為力

哭泣指數:5 顆星

危害程度:1 顆星

總有人說,醫生護士都是心狠手辣、冷漠如冰的人,在他們眼中,如果孩子大哭還繼續不動聲色地打針,如果外傷病人大喊還不把視線從其他病人身上轉移過來就是毫無同情心。

殊不知,他們對醫生的這種誤解是非常可笑的,他們不明白:在孩子面前的不動聲色,是為了避免增加孩子的恐懼心理;對大喊大叫外傷病人的不理不睬,是因為另一個默不出聲的病人病情已嚴重到無力叫喊的瀕死地步……這都是醫生專業素質的體現。

同情心和奉獻精神可以說是醫療行為的根源,普通人之所以難以看到醫生出於同情的眼淚,是因為長年的工作已經提高了醫生的同情心閾值,工作時間越久,同情心閾值也越高。然而,即便看慣人間生死,醫生的同情心總會時不時地被觸動。

在微博中,我們就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沒有在醫院子夜痛哭過,不足以談人生

沒有在醫院子夜痛哭過,不足以談人生

這位父親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也沒吃到女兒送的蛋糕

這個時候,很多醫生會感受到一種無能無力的痛苦,會否定自己治療疾病的價值,如果這種情形長期存在,將非常不利於醫生今後的職業發展。

其實,醫生並非「無能為力」,在對抗疾病的過程中,醫生的每一步努力都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死神的腳步。

雖然最終疾病未能治癒,但這個過程中,醫生已經為病人爭取了時間和希望,誰也抹不去這些付出的價值。

但不管經歷多少,如果看到這樣的生離死別,也很難不動容。

時刻承受身體的重擔、精神的高壓

哭泣指數:3 顆星

危害程度:3 顆星

「操著賣白粉的心,掙著賣白菜的錢」,這句醫療圈廣傳的話非常形象地道出了醫生這個職業的巨大壓力。

首先,當前國內醫療資源遠遠不能滿足群眾巨大的醫療需求,很多醫院醫生白天黑夜不分地連軸轉,從不知週末雙休是何物,甚至一年都休不了一天……

其次,科研文章、課題項目方面的壓力幾乎榨光了醫生臨床工作外的所有時間,年輕醫生頭髮日漸稀少,沒時間處對象,高年資醫生經常一連多日見不到妻子孩子……

其實,單純的高強度高要求工作壓力尚不足以打倒一位醫生,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往往是一些臨床習以為常,但又傷人至深的小事。

也許是總也寫不完的病歷,也許是科室與家庭不能兩全。當然最傷人的,還是醫院內的醫患糾紛。

在最近熱播的紀錄片《人間世 2 》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X 醫生對病人進行了粘連性腸梗阻的手術,術後一週患者因為腹痛腹脹再次入院,動了第二次手術。

最終醫治無效死亡。

按照醫療討論及專業審核,X 醫生沒有醫療過錯,但是家屬是否能理解,誰也沒有把握。

所有的壓力,一時間都壓到了他身上。

沒有在醫院子夜痛哭過,不足以談人生

始終不能釋懷的 X 醫生

這樣的場景,可能每天在全國大大小小的醫院內發生。此時,當事醫生所能做的,只有一邊默默祈禱患者家屬能夠理解、體諒,一邊準備好接受被扯入醫鬧糾紛的心理準備。

雖然我們相信醫鬧只是小概率事件,但每一場醫鬧都像一場風暴,每一次風暴,都足以傷害到整個醫療行業的人心。

哭泣指數:1 顆星

危害程度:5 顆星

同行欺凌這個詞,雖然少有人直接說,但現實中醫生卻常常面對。

近期,Pei KY 等在著名期刊 Annals of surgery (外科學年鑑)雜誌刊登上一篇文章稱,醫生工作中發生的這種欺凌為「完美犯罪」(Perfect Crime)。

因為這種欺凌在受害人身上找不到任何證據痕跡,卻又深深地打擊了受害人。

有的欺凌來自不同專業同行,比如醫生對護士的苛責,手術室護士長對年輕外科醫生的否定;

有的來自同專業上下級,比如帶教醫生對實習醫生的壓榨,主任醫師對低年資醫生的肆意辱罵;

或者來自同級之間對對方臨床工作、科研成績的完全否定和詆譭。

有時做出欺凌行為的人在其專業領域具有很大的話語權,受害者無力抵抗。旁觀者常熟視無睹,甚至以「Ta 這是對下屬嚴格要求、Ta 對所有人都是這樣的做法」

為藉口來規勸受害者默默忍受。

殊不知,這種容忍反而會加劇對方的欺凌行為,並導致受害者學習模仿其行為,最終導致某醫院、某地區形成欺凌行為橫行的氛圍。

在中國,這樣的案例也絕對不是少數。帶教老師、同事、護士長往往都是霸凌的主角。

而我們,某種程度上對這些還熟視無睹。

沒有在醫院子夜痛哭過,不足以談人生

這層樓下面是密密麻麻的科室霸凌故事

總結

沒有在醫院子夜痛哭流涕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這並不是一句笑談,事實上,因為醫生這一行業的特殊性,他們比常人承擔了更加嚴重的壓力和責任。

他們見過更多的生離死別,更需要患者、親朋好友,甚至醫生本身的理解和支持。

你有過在醫院哭泣過嗎?說說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