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不好考?這兩個考試你可以試試!

大學生畢業以後,報考什麼樣的崗位吃香? 可能很多人都會首選報考公務員,公務員在大家的心目中是名副其實的“鐵飯碗”。不僅工作穩定,而且福利待遇與其他工作崗位對比,拉開了明顯的差距。

公務員不好考?這兩個考試你可以試試!

因此,很多大學生想盡一切辦法去報考公務員。即便是很多學生失敗了幾次之後仍然堅挺,非公務員不罷休。但是,我國公務員崗位的名額畢竟是有限的,而報考的學生又這麼多,如何才能平衡考生與公務員崗位之間的比例呢?

接下來小編提到這兩種事業單位,福利和待遇與公務員持平,甚至比公務員更好!!!

近年來,教師編制和醫療衛生事業編制在近幾年也變得越來越火熱。

一方面是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大學生觀念的轉變,再加上國家公務員考試的難度和競爭壓力增大等原因,報考教師資格證的大學生們也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是教師福利待遇的提升,以及人們願意接受教師事業編制。另外,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編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人們的生命健康有很大的保障作用。因此,我國也是在不斷加大對醫療衛生編制人員的福利待遇,可能也會相應提高醫療衛生事業編制人員的薪資標準。

因此,如果大家在報考公務員的過程當中,發現招考的難度比較大,或者通過努力也沒有考上公務員,可以考慮一下教師事業編制和醫療衛生事業編制。

進入這兩個編制的人員工資待遇可以說與公務員持平,而崗位本身也是一個比較穩定的崗位,在社會上也很吃香,因此大家不妨可以考慮一下。

選詞填空兩步走,高分就到手

事業單位選詞填空的題目很常規,側重考查考生詞彙量的積累,上下文邏輯關係的分析以及文字片段的概括能力。很多考生自認為發揮最不穩定的便是言語理解與表達的題目,感覺無論花了多少時間都無法顯著提高。今天我們就選詞填空的題目來與大家分享一下複習策略,幫助大家在衝刺階段有所提高。

選詞填空題目一般會在一段材料中設置一至三個空格,需要填入實詞、虛詞和成語,那個詞語最適合題幹,不是選項本身說的算,需要看哪個選項與題幹呼應點最多,聯繫上下文前後句分析把握。依據以上原則,選詞填空的複習從兩步入手。

一、閱讀敏感

拿到一段文字,我們一定會先通篇閱讀一下,去感受一下作者的寫作意圖。然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的手不能閒著,需要圈出一些我們認為有提示作用的敏感點,例如一些轉折關係關聯詞:然而、但是、可是、卻。它可以告訴我們,前後表達的感情色彩或意思不一致。並列結構關聯詞:並且、和、也。再或者解說關係關聯詞:換言之、或者說、也就是。標點符號同樣值得我們關注與敏感,如:破折號、頓號、冒號、分號等。這些都可以給我們空格所選正確答案以提示,告訴我們空格與某個詞語形成了什麼樣的關係。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選擇任何一個選項,都是可以從題乾的已知文字中得到提示的,而這些敏感點便是提示。

二、積累詞語

雖然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臨近考試,我們依然可以做詞語積累,從以前做過的真題試卷及模擬試卷上找生詞。做題目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或者不確定的詞語,立刻百度一下它的含義,同時查看一下它的感情色彩及用法,如果有近義詞,也可以同時積累一下,因為很多意思相近的詞語會一起考查。比如看到循規蹈矩,我們可以順便查一下按部就班是什麼意思,比如說看到竭澤而漁,我們就可以積累一下殺雞取卵。如果遇到了某些詞語固定搭配的使用同樣可以積累。如“牟取暴利”、“敬畏大自然”等。這樣我們的詞彙量慢慢會增加。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道例題:

例1.在環境問題上,我們所面臨的困境不是由於我們 ,而是我們盡力做了,但卻無法遏制環境惡化的勢頭。這是一個信號:把魔鬼從瓶子裡放出來的人類,已經失去把魔鬼再裝回去的能力。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無所顧忌 B.無所不為

C.無所事事 D.無所作為

解析:這段材料只有一個空格,選項為四個成語,首先要了解成語之間的差異,這是積累的功勞。A.無所顧忌:沒有什麼顧慮和畏懼。B.無所不為:什麼壞事都幹。C.無所事事:閒著什麼事都不幹。D.無所作為:沒有做出成績。四個詞語差異比較明顯。關鍵看看題幹需要什麼。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動筆圈下關聯詞“而是”,“而是”之後的內容與空格形成了轉折關係,說明前後表達不一致。“而是”之後說我們盡力做了,所以前文要表達的意思說“沒做”。符合這個意思的只有D選項。這道題目便是我們通過詞語積累辨析與閱讀敏感點結合分析的。

事業單位考試中,行測部分邏輯判斷的考查一直都是區分考生的一個分水嶺,而其中的數據比例問題又是考生失分的一個難點題型。中公教育專家專門針對可能性推理常考的幾種問題,進行透析。

所謂數據比例問題,就是指題幹以數據或者是比例作為論據,想要通過說明數很大或者很小來得出結論的一種論證形式。數據比例問題有三種形式:

1、單數據/比例問題

也就是題幹論據中只提到了一個數據或者是比例的這類問題,比如中公教育90%的學員都能考上公職類崗位,所以中公的培訓非常厲害。這句話就是通過90%這個數值很大,來說明中公培訓效果好。通過觀察這個論證發現問題,就是沒有比較對象。中公90%學員能考上,那其他的機構呢?比如某某教育98%的學員都能考上。就削弱了中公厲害這個結論,因為90%根本不算大。如果說某某教育只有15%的學生能考上,一比較就發現中公效果很好,因為比其他機構高出很多,這就加強了題幹中公非常厲害的結論。另外,除了可以和另外的個體比,有一個是不可忽視的,就是自然比例。如果本來公職考試的自然通過率就是90%甚至以上,那就說明中公的培訓是沒有效果的,這就削弱了。如果本來公職考試的自然通過率是1%,而進了中公能達到90%,自然就說明中公的確有效,這就加強了。因此,對於單數據或比例問題來說,削弱與加強的方式就是通過找更小或更大的數據來比較。

2、絕對數和相對數問題

像是1.3米高,5分鐘,6千克這種數據都是絕對數,客觀可以測量,標明的是數量問題,但是像是速度、密度、出生率、通過率這些表示比例的實際上是需要拿兩個數量通過計算得到數值,所以又叫做相對數。在我們的事業編考試中,經常喜歡論據是一個絕對數,而結論變成了相對數,或者是論據是一個相對數到結論變成了一個絕對數。也就是說,如果題幹中的確是出現了多個數據比較,那麼這種情況考生需要注意,很有可能就犯了絕對數表示相對數或相對數表示絕對數的錯誤。針對這個漏洞,我們的削弱加強方式是找到一個基數,將絕對數和相對數進行合理的轉化。

例.在去年的滑雪季節,在人行道上行走時被騎車撞上的人數是在滑雪場滑雪時受傷者的兩倍,因此,在去年的滑雪季節,在滑雪場滑雪比在人行道上行走更安全。

在評價上述論證時,下面哪一項是最有必要加以考慮的?

A.在今年的滑雪季節,在滑雪場滑雪而受傷的人比去年的滑雪季節受傷的人少的可能性

B.在去年的滑雪季節中,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人數與滑雪場滑雪的人數之比

C.在去年的滑雪季節中,有多少在滑雪場滑雪受傷者過去在相似的事故中受過傷

D.假如騎車駕駛員或滑雪者更小心的話,有多少事故可能被避免

【答案】B。

【點評】此題的論據說的是受傷人數量是兩倍,其實還是在說的是人數,是絕對數量。而到了結論是比較安全,安全應該用受傷比例來表示,所以結論是一個相對數。找到了題乾的漏洞,我們就要找到基數能夠將絕對數轉化成相對數。受傷比例實際上就是受傷人數比上所有人數,題幹中已經提到了受傷人數,所以缺的是所有人數這個基數,需要知道人行道上有多少人,滑雪場有多少人才能分別知道人行道的受傷比例和滑雪場的受傷比例,所以

B項正確。

通過以上分析,考生可以看出,數據比例問題一般喜歡從數據上做文章,如果題幹論據只有一個數據,那麼解決辦法是找到比較對象。如果題幹論據已經是多個數據比較了,那麼需要查找題乾和選項的數據類型,進行合理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