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背了那么的诗词,现在你还能背几句?

Shy子月


小时候那叫背诗词,长达以后不是能背出几句诗词了,而是在领会这些诗词的意境了,或者说是设身处境地体会当时作者写下诗词的感受。

首先给大家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家都知道这首诗是抒发思乡之情的,是李白26岁漂泊在外,触景生情,写下的千古绝句。思乡之情不是说说而已,那种感觉催人泪下:在举目无亲的城市中,在无依无靠的房间里,透过窗户望着外面明亮的月亮及洒在地上银白的月光,思绪像一朵小云似的,不禁飘到了远在千里的家乡,心里顿生落寞之感。这时候就会体会到李白是何种心情在异地他乡创下的这千古绝句,而你也只能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安慰孤单形影的你。

我相信大家看到拾荒老人,或者特别贫困的家庭,或者被欺负不敢反抗的农民,心里都会特别难受,真想把自己所有的全部给予他们,不想看到他们这样难受下去,特别揪心,有时也会默默地抹泪,怪自己没本事,不能解决这么多问题。这时候我会想起诗圣杜甫的诗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也只有这个时候,我彻底理解了杜甫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

异地恋不容易,走的特别艰辛,聚少离多,想想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每当我们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总会不经意间想到如果对象在我身边多好,我可以和他一起玩这个了;每当我们吃到好吃的东西,总会幻想他在我身边喂我的场景。可惜全是假设,可惜聚的时间总是匆匆而过,离别又是含泪不舍。这时候相信我们的内心总会闪烁出一句诗词:“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句词是把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也更能体会到作者宋代柳永情景交融,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把诗词的意境体会出来,是不是都是一副完美的画面?而这个时候还需要背吗,是不言自主的吟出来的吧!

从古至今能够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名句,是经过历史长河磨练的,经得起考验的,为人们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协调得押韵美,还因为它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只有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和抱负,才会有“道路漫漫前途远又长,我将上天下地寻求知音”的努力,避免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尴尬,从而发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张开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双手,为您对诗词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点赞吧!


生活的小火花


欢迎来到“三味品书”回答领地!三味品书,专注教育话题。

读了这么多年书,学了那么多诗词,不管是谁,总有那么几首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我也不例外。

中国是诗词大国,我们从小就在诗歌的海洋中航行。

记得读小学一年级时,就学了骆宾王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哦!神童就是不一样。把鹅游水写得这么生动形象。

我们学诗,怎么能绕过“诗仙”李白呢?他老人家的诗我们也是很早就接触了。说到这里,我们脑海里马上蹦出一首《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读起来很有画面感,我小时候晚上喜欢观看天上的月亮应该跟这首诗有关。

中国古诗中,李商隐写的情诗最让我陶醉,像《无题》、《夜雨寄北》、《锦瑟》都是经典之作。下面我们来欣赏李商隐悼念亡妻所作——《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是呀,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面对流逝的感情,怎能不伤心回忆?

说起古诗词,我们怎么能忘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呢?

论起爱情的浪漫,我们可比不上老祖宗哦!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我们的爱情还会有古人那么纯洁吗?看看《诗经》里面的爱情名句,感受两千多年前老祖宗们的浪漫爱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美女静立河边。)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在爱情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衣姑娘,我心难忘。)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句诗中形象地描写了咱们老祖宗和心爱的姑娘约会时,等而不见时的猴急心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惜很多人把“好”读成第四声,大伤画面感。)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漂亮美眉回眸一笑百媚生。)

唐诗宋词,说起宋词,苏轼这位大咖不能错过。

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语道尽人间悲欢离合!

每当人生失意时,必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人生失意时,读完此词马上释怀!

这首词,是不是有点像高尔基《海燕》中的名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样的意境?

中国的古诗词内容丰富、意境深远,是华夏儿女共同的文化瑰宝,值得我辈传承。

最后以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结束,希望以古贤之诗会各位朋友!喜欢的朋友麻烦点赞、点关注、转发。

 联盟





三味品书


曾经背过的诗词,是否能备份还原?记忆中是否还有张口就来的诗词佳句?

入读学校,十年有余,学过的东西,大多数是不是都非常礼貌的归还给老师了?

从小到大从课本中学过的诗词不计其数,再加之课外阅读的唐诗宋词也有N多。

脑海里百度搜索一番,倒也能记得一二。

好似在小学一年级就学过一首王之涣的《登觀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年少无知时,哪里懂诗的意境。只不过王之涣的这首“登觀雀楼”在小时候读起来却朗朗上口而矣。再加之是童年时代记下来的,所以,在脑海的备份中还是很容易找得到的哦。

至于其它的在课堂上学过的诗词,却也真的是记忆模糊了。

偏偏却是在课外阅读的诗词歌赋倒记忆深刻。

曾记否,有一次,家中姐妹不知从哪里带回来一本报刊杂志。这里说明一下,在下是农村人,早在七八十年代,在我们闭塞的小村庄,手头上能有一本最前沿的报刊读物是不是属于奢侈品了。

当时非常喜爱这宝贝一样的书刊,拿在手上就迫不及待的读起来。到现在都非常清楚的记得,这本报刊中有一篇文章叫做,电影剧本《李清照》。

我只读了几行后,就有一首李清照的词《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慢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起三山去。”

哇,哎呀呀,人间居然有如此绝妙的词作,并且还是出自一位女性笔下,我无法形容我当时的惊叹!就感觉这词的每一个字,包括标点符号在内都在纸上闪闪发亮。不用停留,我火急火燎的反复连读了三遍。

再继续往下看,里面的词一首比一首惊叹。《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好个超凡脱俗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不由自主的闭上眼睛,在心里醉醉地读了一遍一遍又一遍。恨不得把这一个字一个字在嘴里嚼个够,然后在慢慢吞下去,沉在丹田里。

我还清楚的记得,剧本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说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看到了李清照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当时,赵明诚,很想与自己的骄妻李清照的词作功夫一决高下。于是也欣然提笔,苦思冥想,并把骄妻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的两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巧妙的夹在自己的诗词中。终于在日幕时分,佳作完毕,乘兴请来他的好友,请好友品读品读一番。待好友读完之后,迫不及待的问:“如何?”好友答曰:“你写了这么多,这么长,唯有两句最佳。”赵明诚连忙问:“哪两句?”好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时的赵明诚只得苦笑着摇头。从此,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妻子比自己的诗词水平要高出很多。

李清照的诗词,特别是词,完全可以与当朝的顶级文豪相媲美,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当时同朝代的文人墨客中,人人点赞,个个称妙。而李清照自己也是自信满满。且看《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应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好个易安居士,好个自信的“第一流”。

自从这无意之中读了这篇“剧本”之后,就再也不会忘记这篇文章中所写到过的词了。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好个“绿肥红瘦”,当时的文坛雅士,无不拍案叫绝。

还有一首李清照的五言绝句,《乌江》当时只读了一遍就牢记下来了。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五言绝句,一反李清照婉若词的特点,转身笔峰一转,却又豪气冲天。

好个人杰,鬼雄,铁骨铮铮的豪迈,似有顶天立地之势。

只可怜了,李清照在中年之后,一个人,孤苦无依,吃尽了战乱之苦,在风烛残年之际,饱受了寂寞清冷。

一首《声声慢》,如泣如诉,好不凄凉。让所有读“声声慢”的人,都与她的一字一句一起同步伤感,悲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虽然李清照幸存下来的诗词只有少量的七十余篇,但是,就是这短短的七十篇足可以与留下上千首诗词的李白杜甫相媲美而毫不逊色,甚至超越李,杜,苏等。尤其是词,李清照的词可以说是词中之最。

当我们在品读李清照的诗词时,总觉得是在彼此交流对话一样,就是那么普通,就是那么平凡。完全没有远古时代的那种干涩难懂之状。偏偏就是这看似通俗易懂的话语,被李清照这么轻描淡写的表达出来之后,却是字字脱俗,句句清奇。

即使李清照的名字,已经穿越了绵绵的历史长河,可她的名字将永不褪色。


酒琬澄


关注飞鱼,关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背了那么多诗词,现在我还能背几句?

说实话,背了那么多,也忘了不少。只有一首我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悯农》,作者是唐代的李绅。选入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这首诗之所以我至今还记得,就是因为它的内容写得太好了!

前两句,描写了农民伯伯生产庄家、播种粮食的不容易。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后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批判了那些富贵子弟不珍惜粮食、农民粮食被无情剥夺的残酷社会现实,再一次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辛苦场景。

这几句诗现在常被用来劝诫孩子们不要浪费粮食,要尊重农民伯伯,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其实,岂止是孩子们,成年世界不也应该节约粮食,尊重农民吗?





关注飞鱼,关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飞鱼高中教育


读书时最不喜欢的就是背书,宁愿罚抄5遍,都不愿意去背,不是我不背,而是觉得自己背不下来,就选择不背。高二,高三的时候才开始背书,也是背很久都背不下来。索性就读,读无数遍,读到能背下来。

现在自己想其实记不到几首了。如果有人在旁边提醒几句可能还会背的出来。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琵琶行》。《琵琶行》是因为他的句子都是七个字组成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千古名句,也被许多后人感慨。这首诗的艺术造诣很高。他把作者与琵琶女的思想感情合二为一。即是在说别人,也是在说自己。在互诉了身世后,才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这句。诗中描写音乐的手段也极其高超。“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r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一段从琵琶女“半遮面”写到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写的出神入化。由快到慢,由细弱,无声到“嘈嘈切切”,再到“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最后戛然而止,作者用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变成具体的视觉效果。

这首诗有很多的经典句子值得我们牢记在心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也引起我们的深思。一篇很好的作品,值得我们传诵。


残曲又离殇


毕竟是在校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且是娱乐领域创作者,对于这样的提问,不必叫真,就权当娱乐一下吧~


书童诺雅


什么叫背了那么的诗词?

迄今为止,我能背下来的诗词有204首。


十一的郎


现在还能背诵下来的诗词还有百十首左右,其他的就背不全了。




永夜丶流离


只记得这四句了。



齐若一


诗词诗词把诗改成词:黄河远山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刃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改词:(去掉‘间`字)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刃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