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我問農民荒地為什麼要那麼高的地租,農民回覆了我六個字

目前大家聊到農村,大腦裡首先呈現的場景大都是淒涼,衰敗。除了過年過節的時候稍微熱鬧一些,其他時候基本沒有人在家,為了生存,大家都外出打工了。這是個普遍現象了,不僅是在雲南還是黑龍江,還是浙江都這樣。大量的勞動力外出打工之後自己家裡的土地也面臨著荒廢的尷尬境地,這幾天我堅持發了一些農村的土地,有的網友給出了建議,荒了可以還給國家,還給村集體,可是大家想過一點沒有,還給集體就不會荒廢了嗎,還給集體集體來種嗎,集體的成員是村民,村裡勞動力都不在家了,還給集體也解決不了問題啊

在農村,我問農民荒地為什麼要那麼高的地租,農民回覆了我六個字

目前大部分村莊剩下的就老人和一些留守兒童,他們常年在家照看著家裡的房屋,比較方便耕種的土地,部分土地委託親戚或者關係比較好的人幫忙耕種著,這種方式是目前來說比較好的方式,很多地方也探索了各種各樣的方式,比如把土地流轉給農業企業,規模化經營,這種方式在比較平坦的地方還勉強能走通,但是大部分的利潤和收益歸了企業,農民成了被壓榨的對象,最後只能獲得很少的地租。還比如大家以合作社的形式來做,農民入股,年末分紅,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實際做下來,很多合作社都運作不下去,最後淪為空殼合作社。

在農村,我問農民荒地為什麼要那麼高的地租,農民回覆了我六個字

經過這兩年在農村找地租地,我們發現這麼個規律,越是偏遠地少的地方,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越強,這就造成一個尷尬的局面,即使是快荒廢的土地,農民寧可任其荒廢,也不願意租給你,別說你出相對比較高的地租了,在和農戶深入交流後,農戶的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他們說“土地就像親人”,當他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知道土地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和意義。

在農村,我問農民荒地為什麼要那麼高的地租,農民回覆了我六個字

2017年我決定到農村發展的時候,我讀了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如果大家對農村感興趣,推薦大家一定要去看看,中國的鄉村是區別於城市的熟人社會,土地在農民心中更多的是衣食父母的角色,這種思想根深蒂固,願意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租掉的人基本對土地的依賴性已經不是很強了,有的農戶並不是地租的問題,他們還在靠這一畝三分地生活,對土地的依賴性還很強,你幾百塊一畝租了他僅有的土地意味著你幾百塊就剝奪了他生存的權利

在農村,我問農民荒地為什麼要那麼高的地租,農民回覆了我六個字

農民有地的時候,可以自給自足,蔬菜瓜果可以自己種植,當你把他的地租了,不能自己自足的時候,他們會用市場化的方式來衡量,比如菜要去買,米要去買,肉要去買的時候,一年的開銷是多少錢,這些都會分攤到土地上,然而尷尬的是我們其他物價飛漲,農產品價格並不高,種地幾乎不賺錢,誰也不願意出太多的地租,大家可能會說低價租了地之後可以去做生意呀,可以靠其他辦法謀生,這也確實是一條路子,但反過來想想其實有生意頭腦的農民都出去謀生了,不用等到現在,在家的大都是迫不得已,沒辦法出去的。

在農村,我問農民荒地為什麼要那麼高的地租,農民回覆了我六個字

另一方面很多人外出打工,家裡的土地都還在,他們也在為自己留條後路,因為這樣覺得踏實,他們也知道,打工不可能一輩子,等老了終究要回家,或者是在外面找不到出路的時候還可以回家種地,家裡有地在外面打拼也覺得踏實。如果是租掉了,十年二十年,如果他們在外面混不走了,回家連地都種不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人雖然外出打工了,但是對老家的這種情懷是一直都在的,畢竟那是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部分在城市安了家,大都最終還是會回來的。

在農村,我問農民荒地為什麼要那麼高的地租,農民回覆了我六個字

讓我們感到慶幸的是,這兩年不管是社會,國家還是外出打工的農民,都在身體力行為農村發展出力,振興家鄉,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農村一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最近我也一直在通過文章的形式更新各個地方農村的土地信息,每天會給大家推送一塊到兩塊,大家的關注度都很高,尤其是一些想到農村投資發展的朋友和農戶。很感謝頭條這個平臺,通過頭條把農村的這些信息傳播出去。也很感謝網友,給我提了很多建議,我會堅持和大家分享一寫農村的土地信息,這篇文章僅是我通過對農村的瞭解,和大家分享,也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提出你們的看法

農村土地小管家

2019年4月2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