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击败徐晃之后,为什么曹操麾下的猛将许褚和张辽等人都不敢出头?

咸瑞柱


读过《三国演义》的我们都能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其中的武将不管实力如何,都对自己的武力很有信心,没有几个一上来就怂了的。譬如敢于和华雄交手的俞涉、“上将潘凤”,还有和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交战的方悦。虽然没走几个回合就都被斩杀了,但他们的勇气还是值得我们读者为他们上一炷香的。

至于我们熟知的武力极强的名将就更不必说了,“燕人张翼德”,根本就没怕过谁,直接跟吕布叫板单挑,而且大战一百回合。曹魏营中的“虎痴”许褚,更是喜欢和人单挑,一打就是好几百回合,而如夏侯惇,在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之后,还敢和他单挑。

而小说中是这样叙述的:“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 曹魏阵营中也不乏武力卓越的武将,那为什么在颜良击败徐晃后就都怂了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t颜良实力确实够强,诸将在考量自我实力后不敢出战

颜良一上阵,手起刀落就斩了吕布的两名部将:宋宪、魏续,二十回合速败徐晃更是令人咂舌。要知道徐晃能和许褚走上好几十个回合,两人实力在伯仲之间,徐晃一生除此以外也无败绩。徐晃和许褚应该算是曹魏阵营中武力的顶尖水准,而徐晃二十回合就败了,这样,不光和他水平差不多的许褚,而且其他武将如夏侯兄弟、张辽等人见到颜良的实力确实是怕了,吓得大腿都哆嗦。即便是他们有出战的勇气,但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卖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们还是不做的。

二、\t作者安排,突出关羽的实力

这点毫无疑问,就是为了通过前后鲜明的对比,突出关二爷的神武过人。曹魏阵营一帮怂货,一个“插标卖首”的颜良就能把你们吓的“栗然”了,关二爷手起刀落就能把颜良砍了,你说牛不牛?即便是关二爷趁人不备,又凭借着马快,但颜良是人家实实在在斩了的,曹魏阵营的人又有何话说?这也和罗贯中整体“尊刘贬曹”的思想是一致的。

所以,武圣的名号,还得是人关二爷的!

我是江暮云,天各一方,让我们遥望远去的历史薄云互寄共识!欢迎大家关注、评论交流!


江暮云


《三国演义》中,猛将交手,打得天昏地暗,读者看着大呼过瘾。可是,罗贯中既然写的是战争,自然不能像体育比赛一样,随便上几个人练练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闹着玩。

因此,尽管是演义中的剧情,我们不妨以常理来分析为何当时曹军众将都不出战,为何非要关羽才能解决问题。

初次交兵,如再出大将,再不能取胜,曹军士气会严重受损

此时,正是袁绍和曹操第一次交手。此时,斗将单挑的胜负,对整个曹操袁绍争霸战争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毕竟,任你怎么耍嘴皮子,说对手“有勇无谋”,说打仗不是逞匹夫之勇。在三军将士眼里,战场上交手,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就是会产生畏惧心理的。

此时,曹军大将徐晃失利,曹军已经“众皆骇然”了,士气已经岌岌可危了。

如果这个时候,曹军再出一、两位大将,依然不能取胜,那曹军的士气可就更加受损了。

那,才是真正的出师不利。想一想我军的名言:“慎重首战,首战必胜”,首战不胜,对整个战争的气势都会有灾难性的影响。

因此,许褚、张辽,或者曹军其他猛将,此时只能”慎重”出战了,战不下颜良,哪怕你一口气杀了30回合,50回合,又有何意义呢?无非是给对手刷士气!

任你把牛皮吹到天上去,战场交手,首战不胜,士气必然大损

初次交兵,决定了不可能用“围殴”战术

在打颜良之前,曹军也都是见过世面的。打“第一猛人”吕布时,曹操曾以“吕布非一人可胜也“一口气上去八员猛将围殴,击败吕布。

可是,局面不同。”6V1“吕布的时候,曹操与吕布的战争已经进入到了中盘,此时,双方的实力,所有人都已经很清楚了。曹军不管是"6V1"还是”100V1“,只管想尽办法,尽快结束战斗就好了。

而打颜良的时候呢?双方刚开战,彼此了解不够。你贸然认怂,士气受损!

今天,你”颜良非一人可胜也“上去一群人围殴,明天遇到文丑,你”文丑非一人可胜也“又上去围殴,那么······如果将来颜良和文丑一起来了,你打算怎么打呢?

面对兵多将众的袁绍军,曹操如贸然用“围殴”,即使取胜,也毫无意义。

再战必须取胜,”胜之不武“什么的没关系,但是必须要胜利

前面说这么多,我们确认,打颜良之战,打的是一场士气之战。那么,就绝不容许再有失误。

此时搬出关羽,实际上是寄希望关羽丰富的战斗经验,希望关羽能找出”斩将之策“。

实际上,关羽斩颜良之战,是一次成竹在胸的,有计划、有预谋的袭击。

我们看演义的描述,就知道,关羽可不是靠着好勇斗狠干掉颜良的。

在关羽见到曹操后,曹操讲了他遇到的麻烦,”颜良连斩两将,太厉害了,所以特意找你来商量一下。看咋整。“关羽也没有一上来就吹牛逼,只是说”容某观之“。在仔细观察了河北军的情况后,关羽说颜良”插标卖首“,找到了斩将之策。

怎么找到的呢?他看出河北军前部连胜而骄,如”土鸡瓦犬“,可以快速冲阵。有看出颜良”绣袍金甲“,目标明显。

”利用赤兔马的速度,快速冲阵,制造混乱,然后趁机斩杀目标明显的颜良“这是关羽订下的斩将策略。

随后,关羽飞身上马,直下山来,倒提青龙偃月。由于毫无准备,颜良军在关羽闪电一般的突击中,纷纷后退,“如波浪裂”。关羽径直奔向颜良。在颜良完全没有反应过来,“正欲问时”,被关羽飞马过来,“刺于马下”。

整个过程,压根不是一次堂堂之阵,自报性命,策马相交的单挑!是一次精心策划,风驰电掣袭击!

斩颜良是一次胸有成竹的快马奇袭。关羽从头到尾就没想和颜良好好比试,他只想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拿下颜良的人头。

正史中,关羽不是用大刀,刺颜良于马下,合情合理。演义中,为何耍大刀的关羽,也是“刺颜良于马下”呢?说明,连斩杀颜良的动作,都是精心订制好的。刺的动作,动作最小,留给颜良反应的时间最短!如果牛逼哄哄地抡起大刀,气势虽猛,力量虽大,但动作太大,那颜良反应过来,也未必接不住这一击。

能否解决问题,是唯一重要的东西

关羽和颜良摆开阵势来打,结果会如何?这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后人来说很重要,对关羽来说,不重要。对关羽来说,唯一重要的事情,是能不能“斩颜良”。

如果让张辽,或者关羽等人,与颜良在阵前大战。观众自然大呼过瘾。可是,如果是这样,曹操又如何能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呢?

在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别人对你能力的评价重要吗?最重要的,就是你能不能解决问题。

也许,你解决了很多问题,还是有人不服,“他能力一般,就是运气好”。可是,这些议论又何足道哉?能不能解决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颜良击败徐晃之后,曹操手下猛将不出头并不是因为害怕打不过颜良,首先是许褚,敢跟当时不可一世的马超单挑,实力毋庸置疑,照许褚的脾气早就冲上去了。其次,曹操完全可以调夏侯兄弟过来,关羽杀了颜良后,夏侯惇都敢去单挑关羽,更别说颜良了。况且颜良只有一个,曹操确是猛将如云,车轮战都可以累死他,曹操让关羽去战颜良实则是一个一箭三雕的计谋,无论关羽颜良谁胜,曹操都是赢家。

第一:曹操当时知道刘备已经投靠袁绍了,如果派关羽出战颜良,不管输赢,袁绍必然大怒,肯定会杀了刘备。

第二:如果关羽斩杀了颜良,曹操就可除一大敌,如果关羽被颜良斩杀了,曹操会借机嘲笑关羽一番,以服众人。

第三:颜良前几战的实力如何曹操已看在眼中,他知道不管是谁,打颜良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贸然出战,必定会有损伤。关羽一心想着刘备,所以就算战死曹操也没什么损失


晓天下历史


因为“诸将栗然”,打仗不是寻死,勇猛和无脑不是一码事,相互间都有实力对比,所以没人敢出头,领导曹操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打了半天还是个输,并且还未必有命跑回来。即便跑的回来也会被迁怒,落个无能的评价,那傻兮兮的跑上去干啥呢。

《三国演义》“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徐晃战败,众将就已经被惊到了,众将当然包括了虎痴许褚和张辽&夏侯兄弟等人。


颜良闪亮登场,不到三合便斩杀宋宪;

“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

徐晃出阵,也才勉强坚持了二十回合;

颜良越战越勇......;

又:

徐晃五十合战平许褚,许褚就不用再上了;

夏侯渊等人,就算强于许褚,也没本事20回合把徐晃劈回来;

其他人上阵也就是多坚持一会,取胜是无需去想的,甚至运气不好的话,还可能搭上性命,所以集体望天吧。

作者虽然有设计光环的嫌疑,但是这光环顺理成章,并不突兀。

古今通史


在攻打公孙瓒的磐河之战中,文丑与以逸待劳且有偷袭之嫌的青年赵云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而颜良排名在文丑之前,且白马之战三合斩宋宪、一刀砍魏续,二十合败徐晃,吓得曹操手下诸将栗然,故其武力值应不逊于赵云,在关羽之上。徐晃文武双全,知难而退。其它许褚张辽之辈上去硬拼就是送死。即使群殴,颜良也可立于不败。按小说的描写,颜良武力值在吕布和赵云之间!


石俊申1


许褚张辽比徐晃强多少?不是很明显,单挑颜良 顶多勉强战平!所以许褚张辽夏侯惇哪一个单挑冲上去,都是败回!况且曹营谁也不能二十合击败徐晃!所以谁出阵都是找难堪!后来众将有的敢单挑关羽,是因为关羽不是因为武艺超过多少颜良,而是象猛虎一样,寻找机会一击毙命!


魏王铜雀台


古代通讯不发达,基本上一个人成名了,就没几个敢硬刚了,除非自己也很刚。徐晃之前是跟随杨奉跟曹操军队交过手的,估计实力应该不在张辽之下。关羽跟张辽徐晃关系都不错,可见徐晃武力确实可以。颜良这么大名声本来就可能很强,徐晃上去也没打过,估计其他人也都觉得未必打得过,在那个年代,单挑不过基本就得死了,任谁都不能硬上了。


有腔调的猫


1.关羽是勇将,但对曹操来说谈不上忠诚,许褚徐晃等人都是死心塌地跟随曹操的人,所以面对猛将颜良,曹操不想冒这个风险。

2.袁曹开战,刘备投奔袁绍,若关于斩杀袁绍爱将,袁绍必定转狠刘备,甚至杀掉刘备。这正式曹操所希望的。

3.作为杜撰的三国演义,作者本身站在蜀国刘备的角度上创作。作为主要人物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是精彩浓重的片段,不管曹操想不想派关羽迎战,罗贯中已经决定了杀颜良的非关羽莫属。

4.个人理解,欢迎开喷。


吉祥V天佑


看官!曹操不能全带上他的将军们!颜良在这儿而且还有许多大将!你忘记了袁绍的话“今日若有颜良文丑二者有一可胜华雄!”再就是武将渐渐的成长,如徐晃在年轻时,关羽可杀退许徐二将!关羽老年被徐晃战败!关羽走下坡路指武艺,徐成长成高强的将军!


王医5


徐晃二十合败给颜良,曹营诸将就没人能战胜颜良。许褚在曹营当时最猛,与徐晃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岂是颜之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