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之苔,怎一个恰字了得

《经典咏流传》第一期,支教老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演唱了一首《苔》。歌中唱到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如果没有那次眼泪灌溉
也许还是那个懵懂小孩
溪流汇成海 梦站成山脉
风一来 花自然会盛开
梦是指路牌 为你亮起来
所有黑暗 为天亮铺排
未来已打开 勇敢的小孩
你是拼图不可缺的一块
世界是纯白 涂满梦的未来
用你的名字 命名色彩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雁声依旧在 年少时对白
耳边声犹在 如风暖心怀

歌中嵌入了清代袁枚(1716—1797)诗《苔》其一,诗云: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也一作:亦)

该诗其二,写作: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三千年诗词,写有“苔”的古诗词,据可以检索到的数量,超过4500首。例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可能是最耳熟能详的一句。相比于梅、兰、竹、菊、莲、牡丹等让人眼前一热的植物,写有苔的诗词还是相对较少的,而且只是状物而已。单为小小不言的苔单作一篇、借苔抒怀,古往今来似乎只有袁枚一人。

袁枚是钱塘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起先后在江苏四县任县令七年。乾隆十四年(1749),33岁的袁枚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自号随园主人,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好文笔,与大学士纪晓岚齐名,一个隐于园林,一个居于殿堂,时称“南袁北纪”。

袁枚虽有名声,但仕途不顺,这首《苔》可能写于有了辞官隐居打算的时候,正值壮年、为官勤政,怎奈不受提拔重用,遂生去意,以青苔自喻,虽微不足道,也可活出自己、有一番作为。所谓人各有志,或伴君之侧、或放逐山水,各有天地,有各自的阴晴圆缺,冷暖自知、喜忧自得。

退一步海阔天空,自己何苦为难自己。人生活的就是一个恰,一人一口一个心情,恰如其分、恰中要害、恰逢其会、恰到好处。人生有几步走在节奏上?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袁枚在要害处离开、活在了人生的点上,不当官,当作家,不吃皇粮,当美食家,能挣会花,肆意随性、放飞性情、没毛病、让人挑不出毛病只能憧憬他那样的活法、无所谓生与不生,反正都是微不足道、苟且偷生的命,然而小处见大、价值不在于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袁枚,是个懂生活的人。

晚年,袁枚请人作《湖楼请业图》二,图中长须老者即袁枚,是其写照。

横屏欣赏

经典咏流传之苔,怎一个恰字了得

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

娄东尤诏写照,海阳汪恭制图,清嘉庆元年(1796)作
手卷 设色绢本,41×302.5cm
香港佳士得 2010春季拍卖会,成交价:RMB:1186.00万

经典咏流传之苔,怎一个恰字了得

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局部)

经典咏流传之苔,怎一个恰字了得

后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

题识:后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随园夫子大人命受业世侄钱东绘图、受业陈嵩补写树石。时嘉庆二年秋八月。(袁枚在这一年去世,此图可谓遗照)

手卷 设色绢本,画30×305cm;跋27×127.5cm
保利香港2014年秋季拍卖会,成交价: RMB 28750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