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 需重點關注兩大變化

時報時評

周子勳

春生萬物長,雨落逢初夏。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這是中國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參會代表除了來自涵蓋全球五大洲各個地區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等外賓,還有不少企業嘉賓參與,包括世界500強企業90家、中國500強企業78家、央企100餘家、民企200餘家。

自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六年時間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明顯成效,一批具有標誌性的早期成果開始顯現,參與各國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據統計,2013年至2018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4%;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年均增長5.2%;中國同沿線國家共建的82個境外合作園區為當地創造了近30萬個就業崗位。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內區域和城市競爭日趨激烈。在這種現實背景下,共建“一帶一路”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升級版”。通過“一帶一路”可以促進貿易多元化,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配置生產要素和發展資源,可以進一步完善改革開放格局。

展望未來,在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時需要重點關注兩大變化。

第一,“一帶一路”在實施過程中,可能要更加註重與當地需求相匹配,特別是要能為當地帶來長期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動力和拉動當地就業。更為重要的信號是,隨著近日意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說明“一帶一路”開始面向發達國家開放。從歐亞大陸範圍來看,“一帶一路”很重要的鏈接對象就是歐盟。目前,歐洲已有盧森堡、波蘭、希臘、匈牙利和葡萄牙等多國加入“一帶一路”合作。要指出的是,歐洲已發起成立了“一帶一路政策溝通委員會”,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溝通窗口,透過這一平臺不僅可以彙集雙方的需求,還可以就“一帶一路”政策上關切的問題進行深度溝通。可以預見,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中國和歐盟的合作將進一步升級。以金融合作為例,未來中歐可能在電子商務金融通路、沿海自貿區大宗商品基準定價金融創新等方面展開合作。

第二,“第三方市場合作”將成為今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新模式。第三方市場合作是指中國與相關合作國家在第三國進行的合作。通過第三方市場合作這樣的機制創新,可以將中國在中高端製造產業的優勢同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與高端技術相結合,為雙方在第三方市場開展產業投資等國際合作提供融資支持,為第三方提供高水平、高性價比、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同時避免招投標過程中的惡性競爭,真正實現“三方共贏”。目前,中國已與英國、荷蘭、新加坡、德國等近20個發達國家簽署聯合聲明或諒解備忘錄,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大力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是中國下一個階段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方向。此前國家發改委與德國西門子公司簽署的備忘錄也表明,第三方市場合作模式在多元化,可以建立不同層面的合作,這對今後“一帶一路”合作模式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