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文明的奠基石

隨著時間的流逝,雅典平民與貴族的矛盾又重新表面化了。過去之所以能聯合一致,是因兩大集團有反獨裁的共同利益。現在的鬥爭關係國家體制,是繼續梭倫改革的方向,完善民主制還是建立貴族寡頭制。平民領袖是克里斯提尼,貴族領袖是公元前508年的執政官伊薩哥拉斯。克里斯提尼在400人議事會上提出完善民主體制的議案,獲得平民多數票的支持。伊薩哥拉斯孤掌難鳴,便趕往斯巴達要求支持。

希臘文明的奠基石

伊薩哥拉斯勾結斯巴達並未取得成功,雅典人選舉克里斯提尼為執政官,開始鞏固和完善民主政體的改革,史稱克里斯提尼改革。

鑑於僭主統治和貴族擅權這一切膚之痛,克里斯提尼決意從組織上打破貴族的優勢。他廢除原來傳統的四部落的行政區域劃分,把全阿提卡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地區分成各自界限分明的10個小區,這就打破了原地區性血緣聯繫。

綜觀世界各國形成過程,地域劃分逐漸取代原氏族部落的血緣劃分是個通例。但如克里斯提尼這樣把血緣關係破壞得如此徹底,把地區劃分搞得如此複雜卻是實屬罕見。

隨者十大地域部落的設立,梭倫創立的依據四部落建制產生的400人議事會便自行變更為500人議事會,每個部落,資格不限,抽籤產生,一年一任不得連任,這就在世界上第一次創出了比例代表制度。500人議事會的功能仍依立法的規定,成了雅典國家政策制定和常務執行機構。為了從制度上進一步保障民主,克里斯提尼創擬出一項罕見的“陶片放逐法”,讓民眾有權將一位公民放逐長達十年。最早這一制度被設計用來防止對民主制度的破壞。

希臘文明的奠基石

有了充分民主的500人議事會和陶片放逐法,雅典民主政治有了可靠的基石,標誌自梭倫開始的民主政體形成過程的完結。從政制發展史看,這是件非同小可的事情。人類自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在世界各個古老國家中,政體形式都是向著君主制和君主專制直線過渡,梭倫和克里斯提尼改革卻改變了這種政體發展的方向,建立起有確切材料證明的世界上第一個民主政體。儘管這種民主是僅對一部分社會成員、即公民而言的,對另一部分社會成員即奴隸和外邦移民是一種壓迫,但它卻為世界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調動多數人政治、經濟和文化積極性的政體模式。

這種雅典式民主,是在公元前508年於古希臘城邦雅典(包括雅典的中心城邦及其周邊的阿提卡地區)發展出的一套民主體系。雅典也因此成為最早的民主政體之一。雖然其他的希臘城邦也設立了各式各樣的民主體制,其中大多數也借鑑了雅典的模式,但它們沒有一個能如同雅典的民主體制一般有力、穩定且具備良好的明文規定。雅典民主可以被看作是一次對直接民主制度的實驗——因為選民並非選舉民意代表而是直接參加對立法和行政議案的投票。

希臘文明的奠基石

雅典民主是一種公民領導的地方自治,但它與現代民主制度的差異仍然是巨大的。首先,雅典民主的參與權並非如現代基於居民,阿提卡的女性和奴隸沒有完整的權利;其次,制度的不完善導致政府的效率非常低。政治家們為了名利經常借演講互相詆譭,選民的民意會受在劇場中上演的政治諷刺戲劇的巨大影響都是無法忽視的事實。然而由於參與權有無的劃分與經濟上的階層無關,因此雅典民主的選民參與程度在那個時代來說已經非常高。這種制度為希臘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