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生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

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家世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还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年少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她聪慧颖悟,才华过人,自幼受到很多人的称赞。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跟着她父亲李格非生活在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在词坛上也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生

成家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的父亲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

兴趣爱好

李清照夫妇虽然是“贵家子弟”,但是却很节俭,就算是后来赵明诚进入仕途,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夫妇二人还是过得非常俭朴,还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但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收集珍本典籍,遇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恨不能“据为己有”。

但是呢,他们的能力毕竟有限。有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观赏了两天两夜,爱不释手。但是最后,实在负担不起,只好恋恋不舍地还了回去,“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生

无奈离京

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李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能携眷回到原籍明水。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宣布与“元祐党人”有关联的人,不得居住在汴京,崇宁三年(1104年)四月又有“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危险,而且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足之地,不得不去投奔老家的亲人。

政治风云变幻,世事翻覆莫测。仅仅过了半年多,蔡京罢相,赵挺之担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此同时,朝廷毁《元祐党人碑》,大赦天下,之前一切跟“元祐党人”相关的禁令都废除了,李清照得以回到汴京与赵明诚团聚。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仅仅过了不到一年,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复相,无情的政治灾难降到了赵氏一家头上。三月,赵挺之被罢官,五日后病死了,死后三天,就被诬陷,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最后因为证据不足,七月获释。但是赵明诚却也不能在汴京任职了,赵家也难以在京城立足。李清照跟着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宅,与赵明诚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第二年年李清照25岁,自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与赵明诚虽然丢掉了京城的优裕生活,却也得到了乡下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他们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他们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度过了一段平生少有的美好时光。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青州古城是古齐国的腹心地区,是古老的文物之邦,赵明诚夫妇在当地收集到《东魏张烈碑》、《北齐临淮王像碑》、唐李邕撰书《大云寺禅院碑》等一大批石刻资料。益都出土的有铭古戟,昌乐丹水岸出土的古觚、古爵,陆续成为他们的宝藏。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李清照38岁。四月赵明诚在外游历,李清照没有同行。到了秋八月,李清照才从青州出发,赶赴莱州和赵明诚会合。途经昌乐,作《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表达对青州姊妹的惜别之情。

宣和七年(1125年) ,李清照42岁,赵明诚守备淄州。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李清照43岁,这一年,赵明诚平定地方逃兵扰乱有功升了官。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生

颠离漂泊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下,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南宋开始。

第二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八月,起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北方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收藏准备南下,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跑,李清照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

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到了池阳(今安徽贵池),赵明诚又被传旨到湖州任职,不幸的是,赵明诚在途中病逝。

赵明诚病逝后,为保存赵明诚所遗留文物书籍,李清照派人运送行李去投奔赵明诚妹婿李擢权。不料当年十一月,金人攻陷洪州,李清照带不了太多的东西,只好携带少量轻便的书帖典籍南下。

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到了浙东一带。“到台,守已遁。之剡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道之温,又之越。”九月,刘豫在金人扶持下,建立了伪齐政权。李清照有诗斥之曰:“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十一月,李清照到达衢州。

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那时书画被盗,她悲痛不已,大部分图书文物丢失。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

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蹲三年的监牢,通过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了9天后获释。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进行校勘整理。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