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洪桥村,是黄石市检察院结对帮扶的贫困村。全村有578户278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516人。村中央是洪桥街,西面是洪桥港,村子距大冶湖南岸不到2公里。过去隶属于阳新县太子镇,现托管于黄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3月27日,这天下着雨。笔者来到洪桥村,走进黄石市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所在的村委会小院,有5名队员长期驻扎在这里。

“昨夜一场雨,到现在还没停,有几家贫困户要去看一看。”队长朱碧巍和队员陈辉、许家勇、彭和杆商量了一会儿,到隔壁叫来村支书汪志刚。

“一到雨雪天气,你们就坐不住。”汪志刚问都不用问,就随着工作队走出了村委会的院子。

洪桥村的春天 | 黄石市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王能家的早餐店

沿着洪桥街,先到了贫困户王能家的早餐店。

王能家正在挪动案桌,他的妻子忙着收拾碗筷,工作队推荐的电工师傅胡金田站在架梯上。

看见朱碧巍进来,王能家说:“梁莉检察长上次来,发现店面里的电路老化,提醒我要注意安全。”

王能家趁着更改电路,将案板、冰柜、和面机腾挪移位,重新布局,使店面显得更宽敞一些。胡师傅按照王能家的要求走线,把电源开关和插座装在最顺手的位置。

王能家的妻子在一旁说:“正好大家都在,中午我炒几个菜,就在店子里吃个饭!”朱碧巍连声谢绝:“不行,不行,不能给你们添麻烦。”

遭到谢绝,王能家和妻子毫不意外。“检察院扶持我勤劳创业,帮了这么多的忙,想请你们吃餐饭就这么难!春节前,梁莉检察长到咱家吃年饭,还自己带菜来。主人请客,客人掏钱,这是哪里的规矩啊!”

王能家和妻子每天天未亮就开始忙碌,早餐有热干面、米粉、稀饭、豆浆等简单的几样,就靠早餐店的营业养活一家五口。王能家也曾经想外出挣钱,但考虑到有个智力残疾的哥哥需要他照料,便打消了念头。女儿在读职业大学、儿子在读初中。在检察院的帮扶下,都申请到了助学补助,全家都办理了社保和医保。王能家说:“要不是检察院帮扶,我家脱贫难着呢!”

王能家是黄石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梁莉的结对帮扶对象,和王能家一样,全村贫困户家庭都与检察院干警结上了亲。

朱碧巍和队员们在早餐店里四处查看,除了地面有些潮湿,天花板和墙面都很干燥,没有发现漏水,于是放心地离开了。

洪桥村的春天 | 黄石市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黄婆婆的小洋房

来到一座小“洋房”前,门上着锁,黄婆婆不在家。老人家闲不住,不是在自家地里,就是“上班”去了。

队员许家勇介绍了黄婆婆家这几年的变化。

黄婆婆75岁,家有3亩地。前几年,老伴和儿子相继去世,儿媳也改了嫁,留下6岁的孙子和8岁的孙女。老人家每日里哭天喊地:“天塌了,地没人种了,这日子怎么过!”

黄婆婆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扶贫工作队。

2015年,工作队进驻洪桥村后,黄婆婆终于看到了希望。

工作队很快为黄婆婆一家三口申请办理了低保,为两个孩子申请助学金,减免了学杂费。更让她想不到的是,还争取到了6万元的房屋改造资金。在村民和工作队队员的帮助下,拆了破土坯房,建起了80平米的小“洋房”,装上了橱柜和卫浴。

黄婆婆第一次开心地笑了:“没想到,我也能住上小洋房!”然后又叹了一 气:“唉,老伴和儿子在世时都没有能力盖新屋,一家人住在破屋里,落大雨,还要拿瓢往外舀水。”

看着工作队对她这么好,黄婆婆说:“趁着胳膊和腿还能动,也要找点事做做,不能光想着吃救济。”

工作队和村委会商量,为黄婆婆在合作社里安排了工作,负责值守、采摘等力所能及的轻微劳动。现在,黄婆婆每天都很忙碌,过得也很开心。

许家勇替黄婆婆算了一笔去年全年的收入账:“低保14228元、就学补助4250元、养老金1236元,加上她的务工收入,全年总收入22114元,人均达到7371元。黄婆婆虽然脱了贫,仍可以享受政策到2020年。”

近年来,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已对10户贫困户的旧屋进行了改建,改厨改厕3户,房屋修缮2户。

透过黄婆婆家的窗户往里看,屋里收拾得很干净。屋基四周也很牢固,下雨没有造成地面沉降。队员们放下心来,去了别处。

洪桥村的春天 | 黄石市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汪训强的一口井

在一幢建成一半的小楼里,有一口水井,井上盖着盖板。

汪志刚用力掀开井上的盖板,查看水质情况:“我们担心汪训强到井边来不安全,就把井口盖上了。”

朱碧巍介绍了村民用水的一些情况。

洪桥村的村民,大多数用的是大泉塘的水。离水塘远一些的村民则挖井或从其他地方找水。

汪训强有智力残疾,和哥哥分户独居。平时就近到这口井里打水,有时也到邻居家接水。

去年,驻村工作队向检察院党组反映村民用水情况后,该院协同村两委,筹集资金50余万元对大泉塘进行整治,清除淤泥和杂草,修整了泵站和自来水管道。家里有井的部分村民,则装上了抽水泵和净水器。现在,村民足不出户就能用上洁净的自来水。

除了大泉塘和水井,洪桥港曾经也是村民的重要饮用生活水源。洪桥港过去流淌的是涓涓清水,河里有鱼有虾。多年来,村庄扩张,沿岸建屋,生活垃圾对它造成了阻塞和污染。丰水期一来,给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隐患。

检察院和村委会正在协调,准备对它进行彻底整治。护砌岸堤、浇筑河底、分段建闸、绿化边道,全面恢复洪桥港生活、饮用、防洪、环保功能。

洪桥村的春天 | 黄石市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厨房前的两把菜

中午,队员们回到驻村委会的办公室。

在办公室旁边的一间屋里,有煤气炉灶、简单厨具、冰箱和餐桌。

队员王利华忙着做午餐,菜都是队员们各自买来的或是从家里带来的,凑合在一起。

这时,一位村民拎着两把菜走了进来,还没等王利华反应过来,放下菜就跑了。

王利华说:“我这‘厨房’,经常有村民把自家种的菜放在门口,也不知道是谁送的。明着送我们不要,只好暗地里来送。队员们也经常买些食品送给一些村民,以示感谢。”

饭做好了,村主任汪志刚也过来和队员们一起吃饭。

汪志刚说:“工作队把村民当亲人,大家有困难,首先就想到工作队。有一天夜里,村民汪来松的女儿疾病发作,他急得来找工作队,队员们赶紧分头行动,把病人抬到卫生室,又把村医从家里找来,忙乎了一夜。这件事过后,汪来松改变了先前懒散性格,变得勤快自立了。还有陈幸福、汪承浩这两人,由于老婆、孩子有精神残疾,家庭生活拮据,他们平日里精神压抑,少言寡语。工作队经常上门走访,帮助他们申请低保,办理了平安保险和医疗保险。收入提高了,他们也变得开朗起来,见到工作队员都要热情地迎上来扯上几句。”

汪志刚停了一会儿,又说:“工作队以洪桥村为家,踏踏实实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今年春节,朱队长还把年幼的儿子接到村里来过年,这种不脱贫不罢休的钉钉子精神,着实让我们这些村干部感动!”

汪志刚多年在外打拼,是一家股份制企业股东。去年12月28日,洪桥村第十届村民委员会选举,他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把业务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回到村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这些年春节,我每次回家,都看见驻村队员在村里忙碌,投入这么多的心血和精力,一直坚守在这里。我作为村里人,有什么理由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呢?”

在检察院的帮扶和村委会的努力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借惠农政策的春风,村民们热心投入到乡村治理的行动中来。修建了组组通、户户通水泥路,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拆除了一批旱厕、猪圈、牛棚,修建了污水排放渠。通过对路边、渠边、塘边、广场边和农民房前屋后植树,落实了湾子林工程。卫生也有专人打扫,垃圾集中收集、堆放和转运。还修建了村级卫生室,健身活动场所等设施。

一些年轻人回村看到变化,也决定留下来,在家乡创业。

洪桥村的春天 | 黄石市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洪桥村的春天

午饭后,雨稍停。

沿着崎岖的小路走上山峁,站在高处放眼望。正值春分时节,洪桥村桃红柳绿,一片生机盎然。

在朱碧巍和汪志刚的介绍下,洪桥村建设美丽乡村的规划徐徐地、清晰地展现在笔者眼前。

目前,洪桥村建档立卡的125户贫困家庭已全部脱贫。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下一步,洪桥村将借助扶贫攻坚战的东风,充分利用检察院的人力、智力、社会资源,积极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洪桥村将统一规划所有农业用地,深耕现代化、精细化农业。大力发展水田稻虾鱼种养殖,发展旱地大棚种植,发展果树、茶树和农作物的套种,增大单位面积产出。发动产业户对油茶、葡萄、柑橘、稻谷、白茶、白蒿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投资、经营、管理和受益,增加村民收入。

对洪桥老街进行全面整治,因户因地合理规划,将洪桥商业街打造成农副产品特色街。充分利用洪桥街临街门面优势,引导扶持村民个体经商创业。利用空余房屋、水塘发展民俗民居、休闲康养、养殖垂钓等休闲康养产业。

建立洪桥村农特产品电商服务部,成立联合电商平台,由专人负责业务经营、拓展,产业户支付一定销售提成,激励电商销售,促进产销现代化、互联网化。

组织设立劳务公司,将富余劳动力登记造册,结合村民就业意向,组织村民就近就业,确保村民安居乐业、工作无忧。

通过持续推进和分步实施,建成“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文明和谐”的新洪桥,构建鄂东南美丽宜居乡村的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