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清理耳垢?掏了这么多年耳朵才知道,耳垢应该这样清!

耳朵是最脆弱的器官之一,耳鸣、耳痛、耳胀……很多人都经历过一系列耳朵的问题,但往往都是在问题出现后才对症治疗。耳朵非常敏感、脆弱,掏的时候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耳朵感染,甚至还可能引发永久性的伤害。但看完下面这些,你可能就再也不敢用棉花棒掏耳朵了。

无论用何种掏耳工具,都不建议随意掏耳朵,这样容易导致耳道感染发炎。耳道中的分泌物耵聍(简称耳屎)可以阻碍异物进入耳道,保护耳膜,使皮肤保持一定湿度。如经常掏耳,容易诱发炎症,严重的还会损伤听力。

医生一直提醒大家,不要用棉花棒清理耳朵,但很多人都不理会。

除了棉花棒,最好也不要用其他东西挖耳朵。这会把耳垢推入耳朵深处,造成听力下降,甚至损坏耳膜。

耳垢其实并不脏。耳垢是耳朵分泌的物质,能够起到杀菌、保护耳道的功能,全都清理乾淨反而会有损害。

怎么清理耳垢?掏了这么多年耳朵才知道,耳垢应该这样清!


其实,耳朵具有自我清洁的功能,很多人一生都不需要特别清理。

耳屎可保护耳朵 频繁掏耳危害多

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潜意识上,是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其实,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其对耳朵有保护作用。

耵聍因富含油脂,它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这些细毛能阻挡外界的尘埃颗粒。耳屎和细毛还能防止昆虫等微生物对耳朵的侵害,偶然闯进来的小虫等碰上毛茸茸的细毛,被挡住去路;耳屎味苦,当小虫尝到耵聍的苦味后,便会“知难而退”。此外,富含油脂的耳屎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尤其对耳道深处的鼓膜可使其不致干涸,从而使鼓膜经常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怎么清理耳垢?掏了这么多年耳朵才知道,耳垢应该这样清!


富含脂肪酸的耵聍,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有人证明,耵聍里的化学成分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耳屎和细毛还能吸附进入耳道的灰尘和微生物,保持耳道的清洁,使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起到滤波和缓冲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但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有些人的耳垢就非常多,如果你觉得耳垢太多,最好也不要用棉花棒清理,去医院找医生帮忙比较好。

耳垢一般只会出现在外耳道。但因为人们总是用棉花棒清理,将耳垢推向耳朵深处,造成阻塞。用棉花棒清理耳朵周围即可,不要插入耳道中。

不少人认为耳朵里有一些耳屎,不舒服也不雅观,所以要经常掏耳朵。不过频繁掏耳朵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

耳朵是人体很敏感的部位,每个人耳道的深浅都各不相同,一不小心,棉签就伤到了耳道旁的皮肤,甚至伤到鼓膜。如果用来掏耳朵的棉签不干净,上面沾有细菌,耳朵的健康就更难保证了。另外,游完泳或洗完澡后,大多数人都会习惯性地掏耳朵,觉得里面有水。其实,过一两个小时,体温足以把外耳道里的水分蒸发掉。

此外,耵聍一般也会自然脱落。当人咀嚼、说话及张闭口时,颞颌关节的运动带动外耳道壁,形成外耳道结构的特定蠕动样变形运动,从而将耵聍排出,因此一般是不需要掏耳朵的。

可以用盐水清理耳朵。将盐水滴入耳道中,摇晃几下,然后冲洗乾淨。

怎么清理耳垢?掏了这么多年耳朵才知道,耳垢应该这样清!


婴儿油、矿物油和专门的耳道清洁油,都可以用来清洗耳朵。如果不确定自己会不会过敏,最后先涂抹在手腕上,一个小时后没有过敏反应再使用。

使用过氧化氢清洁耳朵也不错。这也是常用的耳道清洁液体。

最好购买专门的滴耳器,使用这样的设备将液体滴入耳道中。

怎么清理耳垢?掏了这么多年耳朵才知道,耳垢应该这样清!


如果担心自己操作会出现意外情况,还可以去找医生,他们那里总会有合适的工具。

海之声听力专家提醒:

不过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一是出现耳痛,需要除去耵聍,检查耳道,确定是否患上了中耳炎;二是耵聍过多造成听力阻碍。出现这两种情况,都必须由医生检查、处理。如果日常觉得耳朵痒,可以用手轻轻拽一拽、揉一揉外耳廓和耳垂。

如果耳垢不是太多,还是不要挖耳朵了,不管是棉花棒还是其他工具,都会对耳朵造成伤害。

老人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身边的人会不自觉地提高声量与老人说话,这样的做法未必有效。因为耳朵是负责接收信号的器官,有些老人只是大脑没来得及分析信号而出现“耳背”,这时如果是放大声音谈话,会给其听力带来负面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