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陷售假风波,拼多多被美国列入“恶性市场”黑名单

4月26日有媒体报道,拼多多因为假货泛滥,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列入“恶名市场”黑名单。此外,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也被列入此名单。被列入黑名单的公司大多数是因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未能采取足够的防范措施,造成侵权现象严重。

再陷售假风波,拼多多被美国列入“恶性市场”黑名单

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司所发表的报告中显示,拼多多造成危害最大的常见做法是“假货”,这些披着“正品”的外表其实是在利用商标法的漏洞,在外观和品牌设计上模仿那些合法的商品品牌,并用低价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让他们误以为自己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

与此同时,当消费者发现该产品的质量不同以往的“正品品牌”时,就会对这些正品品牌商提起投诉,这就给合法的品牌商造成了双重伤害,一个是自己合法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另一个还要为“假货”背锅。但是,也有部分喜欢贪便宜的消费者,尽管知道拼多多平台上的假货泛滥,也忍不住被它的低价商品所吸引。

再陷售假风波,拼多多被美国列入“恶性市场”黑名单

拼多多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备受争议,在电商格局基本被阿里和京东两大巨头占领下,想要在夹缝中闯出一片天地是多么“异想天开”的事。然而,在成立三年多的时间,拼多多快速发展成中国第三大社交电商平台,并于2018年7月份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市值达到240亿美元。

拼多多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并发展得如此迅速,主要得益于它在经营模式上的创新,它把网购和微信等社交媒体联系起来,利用拼团购买来获取低价,这样互动式的网购形式让它的用户量和销售额得到爆发式的增长。除此之外,最能吸引人的恐怕就是“低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对于那些不追求产品品质的三四线城市居民来说,拼多多的出现让这部分群体的消费需求得以满足。

再陷售假风波,拼多多被美国列入“恶性市场”黑名单

因为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或者小县城,物质相对比较匮乏,商品品类上的选择性较少,在价格上并不比一线城市低,而收入却大打折扣,因此低价拼团的网购让他们感到很实惠。随着农村网民的迅速增长,这一块市场的挖掘价值巨大。因此,拼多多在定位上避开接近饱和的一二线城市居民而选择农村网民,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打开一条市场生路。

但是,为了能够支撑如此迅速的发展,拼多多要付出“烧钱”的代价。根据拼多多公司所公布的的财报中,我们可以发现,拼多多在2018年的营业收入为131.20亿元,相比2017年的17.41亿元,同比增长了6倍多;2018年的净亏损为102.17元,相比2017年的5亿元,翻了将近20倍;2018年的运营费用为108亿元,相比2017年6亿,同样翻了16倍多。由此可见,拼多多为了能够快速占领市场,在广告和运营上真是下了血本。

再陷售假风波,拼多多被美国列入“恶性市场”黑名单

除了巨额亏损所带来的资金压力,拼多多也一直深受“假货”的困扰。在去年的7月份,拼多多因为销售一款假尿不湿在美国遭遇生产商的侵权诉讼。创维电视方面也反馈过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大量假冒创维品牌电视。还有童话大王郑渊洁也表示拼多多平台上所销售自己的书籍是盗版的。

尽管拼多多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公司今后会加大人力投入和技术支持严惩“假货问题”。但是,根据目前的所看的现象,假货问题似乎并没有好转。加上近日拼多多被美国列入“恶性市场”的黑名单,给公司的信誉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再陷售假风波,拼多多被美国列入“恶性市场”黑名单

与此同时,淘宝网也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司列入“恶性市场”的黑名单。尽管他们认可淘宝网在打假上所做的举措,但是仍存在大量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随后阿里发言人表示公司不同意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其列入黑名单的决定,并对外表示淘宝网在处理假货问题上是“同行最佳”。

诚然如此,面对假货问题,阿里曾经成立打假联盟,采取过一系列举措。但是想要杜绝假货现象仍然是道阻且长。而对于一直被人诟病“假货泛滥”的拼多多,再不加大力度“打假”,未来的路恐怕越走越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