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美股的黃金時代?

在斷更忙事業的4個月裡,不斷有讀者來詢問對中美股市的看法。而我們的回覆一直是:立場沒有改變,知行依然如一。

在2019年元旦節後第一天,交易員轉載了好友K.C.的這篇,以此表達我們對19年市場的看法。以下為他的原文截圖: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時隔數月,在將最新的基本面數據和市場指標代入年初的邏輯框架後,我們也依然願意用倉位堅守以上觀點。

作為職業投資人,知行合一是前提。

橋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資產管理規模達1600億美元。而其掌舵人瑞·達利歐(Ray Dalio)更是全球基金業的帶頭大哥,身價184億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中排行57位。

橋水基金最新發布的深度主題報告<peak>近日被國內外媒體熱炒,朋友圈不斷出現:'橋水警告:美股恐大跌40%'的類似標題。/<peak>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圖:橋水系列主題報告<peak>美國篇/<peak>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圖:橋水系列主題報告<peak>全球篇/<peak>

但大眾傳媒和普通投資者是否有完整抓住橋水的邏輯主線,並充分理解其想要表達的深遠意義呢?

為此,分佈於倫敦、紐約、香港、上海的多位研習社成員,加入了交易員臨時組建的這個'特別小組',歷時1個月,完成了包括對此篇橋水基金報告解讀在內的美股'後黃金時代'指南(Handbook)。

作為本系列的第一篇,我們將追隨瑞·達利歐(Ray Dalio)的視角,探究以下問題:

1.'是什麼成就了美股的黃金時代?';

2.日本、歐洲的企業狀況如何?;

3.這個'黃金時代'能否持續?;

4.若'音樂停止',接下來是什麼?

公司股價上漲由盈利和估值兩因子驅動,因為樂觀的盈利預期也會提振估值。

近20多年,美國企業利潤率持續提高,從而在盈利和估值上雙重提振股價。

是什麼力量在持續拉動美國企業的利潤率呢?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1. 美國企業利潤率為何能持續提高?

1.1 主導經濟全球化,從海外市場找利潤

經濟全球化在1990年代後期加速推進。藉著全球化的東風,美國企業在海外一邊開拓市場,一邊建立工廠,將生產和銷售轉向海外。

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廉價的人力、土地和原料成本,在2001年加入WTO後,中國成為美國企業海外佈局的首選之地。

這是美資企業的黃金時代,不僅海外市場份額大幅增長(圖1),還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經營利潤率(圖2)。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1.2 壓縮勞動者報酬,從分配蛋糕中找利潤

美企利潤率抬升的最關鍵因素,是勞動報酬佔總產值比重持續下滑(圖3)。這既與中國廉價勞動力加入全球產業鏈有關,也受到自動化生產取代工人的影響。

此外,美國實際最低工資在過去數十年的一路下滑(圖4),還與美國工人的薪資談判能力下滑有關。

美國工會勢力衰落(圖5)、罷工活動減少是工人薪資談判能力下滑的重要體現。數據表明,工會活動越活躍的行業,薪資增速越高。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1.3 提升行業集中度,從壟斷中找利潤

過去20多年,政府部門對行業壟斷和併購活動的打壓力度下降(圖6),併購重組增多。

這催生了一大批行業龍頭、巨無霸寡頭,導致美國上市公司數量減少(圖7),行業集中度提升(圖8)。

數據表明,集中度越高的行業,企業利潤率越高(圖9)。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1.4 用錢砸出效率,從護城河中找利潤

行業巨頭利用技術和規模優勢進行標準化生產/服務。這大幅降低了單位成本,提升了利潤率,碾壓中小競爭對手,形成贏者通吃。

隨著機器人成本下降(11),越來越多行業巨頭開始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圖10),這將壓縮了人工和管理成本。

行業巨頭還不斷增加無形資產(專利、知識產權)的投入(圖12),使產品不斷升級迭代,進一步鞏固競爭壁壘(提高護城河),阻止新進入者。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1.5 稅率稅基雙下降 ,從政府手中找利潤

一方面:很多美企將薪資成本記在美國、將利潤轉移海外以實現避稅。

另一方面:過去20年來美國政府多輪減稅,上市公司的實際有效稅率已經從40%降到20%(圖13);

稅率和稅基雙重下降,帶動企業稅負大幅下降,從而提振企業利潤率。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2. 歐洲、日本的同行如何提升利潤率?

2.1 搶佔全球化紅利,從海外市場找利潤

和美國一樣,歐元區、英國、日本的跨國企業也從全球化紅利中獲益。

他們將工廠轉移到中國,雖然造成本國製造業就業機會流失(圖14),但其銷售增速和利潤率都大幅提高(圖15)。

橋水研究顯示,企業海外市場份額佔比跟其利潤率正相關。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2.2 壓縮勞動者報酬,從盈利分配中找利潤

和美國一樣,其他發達國家的工會參與率也出現大幅下滑(圖16)。

通過壓縮勞動議價能力,以此實現生產率增速跑贏薪資增速,企業從中分到更大蛋糕,從而提振利潤率(圖17)。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2.3 行業集中度提升,但對利潤率提振不大

歐日等國對反壟斷、行業兼併的管制也在放鬆。但歐日的行業集中度並沒有明顯提升(圖18),因此對企業利潤率的改善不如美國那麼明顯。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2.4 用錢砸效率,但競爭力遠不如美國

和美國一樣,歐日企業也利用技術和規模優勢進行標準化生產以提升效率,也試圖建立競爭壁壘。

但值得注意的,全球大多數巨頭公司尤其科技巨頭都集中在美國,形成明星企業集聚效應(圖19)。

與此同時,歐洲、日本企業的相對競爭力不斷下滑,地位逐漸被中國、韓國企業所趕超。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2.5 稅率利率雙下降 ,從減稅降息中找利潤

過去二三十年,發達國家(主要是歐、日、美)的稅率和利率都大幅下降(圖20),這也直接提振了企業的利潤率。

3. 跨國企業的'好日子'到頭了?

3.1 勞動成本上升,侵蝕企業利潤

當前全球勞動力價格已趨於均衡,發達國家企業在海外建廠的動力減弱。

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速度遠高於美國(圖21),中國對美國的營商競爭優勢已被逐漸抹平。

即使跨國企業將生產能力搬離中國,要麼面臨如南亞國家短期內很難補上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鏈短缺問題,要麼面臨本國更高的勞動力成本。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3.2 貿易壁壘高企,海外收入承壓

儘管中美貿易爭端近期有所緩和,但全球貿易衝突並未熄火。反全球化、保護主義情緒依然高漲(圖22)。

隨著經濟全球化受阻,跨國企業的海外業務將持續承壓。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3.3 政府管制趨嚴 打擊壟斷利潤

反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是民粹情緒在國際上的體現。

在國內,則表現為民眾對收入不平等的憤恨,對巨頭操縱政治、攫取暴利的極度不滿(圖23)。

民粹主義已在政治舞臺站穩腳跟,將採取更多措施限制企業活動,尤其在反壟斷和併購重組等方面將加強管制。這將對巨頭企業的壟斷性利潤構成衝擊。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3.4 新設徵稅名目 強化徵稅能力

美國政府通過減稅並鼓勵企業利潤迴流,使跨國公司的避稅動機得到了緩解。

但是,現在全球正討論對科技巨頭徵收新的稅種,以防止利潤巨大的企業偷稅避稅。比如現在歐洲正在提議對所有科技公司的線上收入徵收“數字服務費“。

儘管這些舉措短期對盈利衝擊仍然很小,卻能以星火燎原之勢改變過去幾十年的友好稅收環境。

4. 盈利拐點已至,美股將告別繁榮

歷史有輪迴,萬物皆週期。

過去的利好如今正在扭轉。儘管沒人知道這些衝擊將何時兌現,對企業盈利有多大影響,但企業利潤率難再上行是不爭事實。

橋水基準模型顯示,美股需下跌40%(圖24)才能回落至長期均衡利潤率水平所對應的股價。在未來十年,以美股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股市前景堪憂。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1. 從上文1.2可知,勞動報酬在財富分配中的比例持續走低,而企業分得的蛋糕越來越大,股價也越漲越高。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2. 與此同時,股價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集中在富人手中。截止2016年,美國前1%的人口持有了超過50%的股票。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3. 過去幾十年,在美國買優質股票猶如在中國一線城市買房,之前成功'上車'的人現在越來越富;而沒'上車'的人則'永遠'都上不了,僅能依靠越來越'不值錢'的勞動報酬維持生活。

4. 過去幾十年積累起的社會矛盾越來越大,已接近爆發的臨界點。英國退歐、歐盟危機、特朗普當選、貿易戰等事件皆可理解為'沒上車的人'對'上了車的人'的憤懣。

5. 而發達國家股價(可能)的大幅下跌,看起來影響巨大。但相比其背後所反應的社會力量,以及這些社會矛盾(可能)推動的制度重構,金融市場的價格動盪只能是宏大歷史中的一個配角。

再见,美股的黄金时代?

6. 在下一期的中,我們這個'特別小組'將著重討論'藏在股價背後的歷史車輪',看新時代的社會車輪將如何扭轉資本市場。

-End-

我們的研究不依賴廣告,您的分享就是最大的支持。

往期內容:

展望2019年中國股市:尋底之旅

覆盤2018:三大預期錯位與演化

那個5年1000倍的黑天鵝獵手

最後的盛宴:從上海精英到小鎮青年

300年前的發幣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