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燃的特斯拉,漸失“民心”的電動車

自燃的特斯拉,漸失“民心”的電動車

文 | 魏啟揚

來源 | 智能相對論(ID:aixdlun)

每每有熱點事件發生,段子手們最擅長的就是群嘲與自黑。

網絡上有一個聚集近期汽車行業熱點的小故事。

車主們在討論什麼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蔚來車主: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我在駕駛時一直按升級按鈕,還輸入了密碼,最後車子在路上停了幾個小時,但是我沒事,車也沒事,而且輿論都是罵蔚來的。

奔馳車主: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我剛買的車就漏油了,我據理力爭,最後鬧大了,我和奔馳公司和解了。

另一位車主說到: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我在新聞裡看到我停車的車庫燒了起來……

眾人道:那你是特斯拉的車主嗎?

他繼續說到:你們弄錯了,特斯拉在隔壁,我開的奧迪。

故事結尾的點睛素材就是發生在4月21日的上海特斯拉自燃事故。

特斯拉自燃並非第一次發生,然而此次事故之所以能在網絡引爆,很大一個原因在於其在圈層之外引發了更為廣泛的關注。

就如故事裡最後的那個梗:在奧迪車主眼中,自燃原本只與特斯拉自身相關,但實際上,自燃已將他和交通體系內其它普通大眾和車輛都關聯起來了。

此次事故,特斯拉不光燒掉了自己的品牌形象,還燒掉了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信心”。

馬斯克的激進創新風格是把雙刃劍

很多人形容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性格是個“妄人”,他的個人哲學也是一直在致力於解決“哪些事情最有可能影響到人類未來?”的問題。從馬斯克的創業經歷和目前所經營的項目可見一斑。

製造世界上最好的電動能源汽車:特斯拉。

探索無限能源的源頭:太陽能系統公司Solar City。

探索繼汽車、輪船、火車和飛機之後的人類“第五種交通模式”:研發超級隧道和膠囊列車。

幫助人類實現登陸火星的願望:space X。

……

馬斯克激進的創新風格被深深的烙印在他的產品上。

有前蘇聯N1火箭失敗的教訓在前,space X依然敢於嘗試將多個小型發動機進行並聯以獲取更大推力;有美國主動放棄航天飛機方案的教訓在前,space X依然堅持可回收、重複使用火箭的方向。

在特斯拉電動車上,馬斯克還是在追求極限性能的路上走著鋼絲。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特斯拉所採用的松下18650鋰電池方案。

18650鋰電池本身是非常成熟的技術,單枚電池的安全性也有保證,但特斯拉為了追求更大的能量密度,將7000多節長得像五號電池的18650鋰電池組成電池包,通過BMS(電池控制系統)進行串聯控制。

熟悉工程機械的朋友可能清楚,哪怕軟件管理系統再強大,7000多節電池的串聯已經將整個系統的故障幾率放大了難以計算的倍數。

更何況,這種電池動力總成結構的最大缺陷在於,當車輛發生碰撞時,電芯或模組非常容易移位,從而導致連接電芯的導線脫落和短路,自燃就難以避免了。同時,由於電池被密封在電池包中,外界無法直接接觸,如果已經出現過熱起火情況,即使滅掉了明火,但電池仍然在電池包內繼續發熱,這也是為什麼特斯拉發生起火事故後又會經常復燃的原因。

就像一把雙刃劍,馬斯克激進的創新風格帶來的成功為他迎來了極大的聲譽,但同時也埋下了隨時可能爆發的隱患。

回到特斯拉電動車。雖然在上海自燃事故之前特斯拉還發生過很多次自燃事故,但就其在新能源車行業裡的造詣和迄今為止所表現出來的成就,特斯拉是全球最好的電動車這一點仍然毋庸置疑。

在性能上,特斯拉追求極致,在安全問題上,特斯拉並沒有追求極致,儘管特斯拉曾為安全做過很多妥協。

自燃的特斯拉,漸失“民心”的電動車

特斯拉自燃或成行業“黑天鵝”的引爆點

回到特斯拉上海自燃事故本身,除了會對特斯拉自身的品牌形象造成影響外,其更大的負面作用在於可能動搖公眾對整個電動車的產品的信心,引發行業的“黑天鵝”事件。其中原因有三。

首先,事故對公眾在心理形成了“無感”到“自危”的轉變。

在特斯拉上海自燃事故之前,普通大眾對於特斯拉或者新能源車自燃事故信息都是通過新聞報道零星獲取,並未形成有代入感的直觀印象,大多認為自燃是“小概率事件”,是“別人家的事”。

而此次特斯拉事故以視頻的方式在網絡快速傳播,短短几秒時間內事故車輛就被大火吞噬,特別是在公眾獲知了此次事故的背景信息:小區裡的地下車庫、非充電工況下的靜置自燃等關鍵點後,“電動車可以在我們身邊隨時燃燒”這一觀點被提煉出來,公眾陷入人人自危的恐慌之中。

自燃的特斯拉,漸失“民心”的電動車

其次,特斯拉自燃事故引發了突破圈層的全網圍觀。

一個事件之所以能夠成為熱點,很大一個原因在於其能否突破圈層實現信息輸出。在一般的概念裡,一個自燃事故大多在該品牌的車主群內進行討論,範圍再擴大點,可從汽車行業的層面進行擴散,或者再上升到奇聞異事類的社會新聞範疇。

而此次特斯拉自燃則徹底引爆了整個網絡,不光特斯拉車主關心,停在特斯拉旁邊的雷克薩斯、奧迪、賓利們也很關心,買不起特斯拉的吃瓜群眾們在一旁瘋狂轉發,推波助瀾,一次偶然事故最終演化成一場全網圍觀。

當車主停車有意避開特斯拉並已形成一種行為現象時,特斯拉就已經陷入到危機之中了。

最後,公眾的信心還來自於資本層面對於行業的否定。

自燃事故發生於4月21日晚上8點15分左右,第二日事故視頻流出,同時蔚來也發生事故,多項因素疊加,不但加深了公眾對於這兩起事故的印象,在心中形成“新能源車不靠譜”的心理暗示。

體現在資本層面,則是4月23日A股新能源汽車板塊的集體走低。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該板塊市值當日蒸發了858億元。

新能源車的自救與他救

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技術革新的方向,誰也不希望特斯拉的自燃事故真的就成為行業“黑天鵝”事件的引爆點,可面對當前由特斯拉自燃事故引發的“信任危機”,行業應該怎樣化解呢?

筆者認為,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在於新能源汽車廠家要重新拾回對技術的敬畏之心。在性能和安全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在現有技術下,電池能量密度與車輛的動力表現和續航里程關係密切,然而在電池密度的另一面則是電池的安全係數。站在營銷的角度,動力表現和續航里程這兩項數據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而廠家在電池結構的設計上,更傾向於提高電池能量密度,而這一做法的直接後果是以犧牲電池的安全性為代價。

特斯拉就是明顯的代表,他以為自己的技術能夠完全掌控,然而每發生一起自燃事故就給特斯拉打了一次臉。

或許我們無法苛求電池技術能夠保證百分百的安全,但我們希望能夠在性能和安全之間有一個可以接受的比例,性能可以用參數數據進行精準畫像,但是安全係數卻難以量化,在這方面,新能源汽車廠家暫時還沒有找到這兩者之間的平衡。

其次,在政策層面將新能源車的安全漏洞一一堵上。

新能源車的技術發展很快,但相關的監管政策卻遠遠滯後,這是行業的共識。其中既包括新能源車製造時的核心配件抽檢政策,也包括新能源車售出後對其安全隱患排查的年檢政策。

以後者為例,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年檢制度完全參照傳統燃油車的標準,但實際上,新能源車的構造及動力系統與燃油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一些關鍵指標的評判並不適用。其中對於引發新能源車自燃起火主要源頭之一的電池的檢測並沒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與標準,這也導致新能源車的年檢只是走過場,不能完全檢測出安全隱患。

任何一項新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必須經歷曲折的過程,特斯拉的這次自燃事故也是新能源車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我們不必因此對新能源車失去信心。

只是,在技術尚未到達的情況下,我們是否可以用政策監管的方式,將那些已經發現並且可以解決的漏洞堵上,任何一個小小的改進都將推動新能源車的安全向前邁步。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完】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這口井,評出鹹淡,講出黑白,道出vb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能駕駛、AI+硬件、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後的芯片、算法、人機交互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