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特斯拉」會在這裡誕生嗎?

兩江三鎮,九省之會,歷來被譽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武漢,近幾年又新添“中國車都”的美譽。

因車而建、因車而興的“中國車都”——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於1991年,20多年來,這個當年的沌口小鎮,已成為武漢市乃至湖北省最重要的先進製造業聚集區。


中國的“特斯拉”會在這裡誕生嗎?

如今,武漢汽車產業再出發,在出行生態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武漢全力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中國車都”再添濃重一筆。


應運而生,新能源汽車佔領一席之地

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汽車正從交通工具轉變為大型移動智能終端,再加上環境汙染和交通擁堵等問題倒逼,汽車產業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變局。

今年1~8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60.7萬輛60.1萬輛,同期分別增長75.4%88%,保持著穩步增長態勢,新能源汽車已然度過培育期。


中國的“特斯拉”會在這裡誕生嗎?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技術,形成的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包括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氫能源動力汽車和太陽能汽車等,與傳統汽車相比,其有著環保、節能的特點。


中國的“特斯拉”會在這裡誕生嗎?

隨著汽車產業“新四化”,即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已成為汽車行業公認的未來趨勢,新能源汽車必將藉此契機迎來高速發展。

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一哄而上,武漢的表現可謂是脫虛向實、腳踏實地。從電池、操作系統、充電樁配置等汽車產業鏈配置,到政策、市場、研發等多方面發力,武漢形成了特有的產業集聚。


多點開花,勾勒出武漢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圖譜


在新能源汽車大潮中,資本競相湧入“武漢系”,武漢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聚集,正逐步成為名副其實的“東方底特律”。


中國的“特斯拉”會在這裡誕生嗎?

在動力電池方面,國軒高科、駱駝、東軟等企業相繼在武漢佈下了“重兵”。在電機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大洋電機揮下大手筆,在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在燃料方面,武漢正著力打造“氫能汽車之都”。落戶武漢開發區的氫雄燃料電池項目是武漢氫雄公司與武漢理工大學合作的氫能源項目,有關技術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的“特斯拉”會在這裡誕生嗎?

隨著新能源汽車逐漸出現在武漢市的大街小巷,停車場、充電樁、加氫站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去年,湖北既濟電力集團投資8000萬元在城投停車場公司,建設30個充電站,共計300-350個充電樁。武漢在充電站方面的統籌建設力度日益彰顯。


中國的“特斯拉”會在這裡誕生嗎?

新興造車企業蔚來汽車也將目標瞄準了武漢,設立總規模為100億元的“湖北長江蔚來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專注電動汽車、智能駕駛、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領域投資。

武漢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形成離不開其得天獨厚的產業條件,特別是產業鏈上的鋼鐵業和光電子信息技術的支持,為武漢汽車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有統計顯示,加上已經在武漢落地的比亞迪、揚子江、南京金龍等車企的新能源項目,武漢目前已經形成至少8家整車、7條產業鏈的佈局。


中國的“特斯拉”會在這裡誕生嗎?

武漢在新能源產業鏈建設上的腳步從未停止,兩年前,武漢新能源汽車工業技術研究院正式落地,啟動建設。

如今,工研院團隊已組建了新型動力電池、高性能電機電控、輕量化、智能汽車、智能充電設施和先進製造等6個項目研發團隊,致力於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孵化和產業化。

中國的“特斯拉”會在這裡誕生嗎?

武漢汽車工業創新、資源要素

除了武漢新能源汽車工業技術研究院,燃料電池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現代汽車零部件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等研究中心也在協同創新,試水新能源汽車領域。

全面發力,多點開花,武漢正著力描繪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圖譜。


群雄逐鹿,武漢的佈局有哪些?


以武漢經濟開發區為核心,湖北變身為“中部車都”,汽車產業連續7年成為武漢的第一大產業,武漢市汽車產業規模也成為中部地區的第一位。

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坐擁中美日法四大車系、兩大汽車集團、九大乘用車工廠的武漢,依舊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新能源車企來此。


中國的“特斯拉”會在這裡誕生嗎?

最近三年,先後有上汽通用、東風雷諾、江淮新能源、東風新能源、南京金龍在武漢市投資建廠,規劃年產能分別為100萬輛、30萬輛、2萬輛、16萬輛、1萬輛。


中國的“特斯拉”會在這裡誕生嗎?

這些整車廠的聚集,如同一塊“磁石“吸引零部件供應商的到來。偉巴斯特、德爾福、法雷奧紛至沓來,在此建廠,由此在蔡甸區、漢南區等形成整車——零部件密集區。

今年7月,吉利宣佈選址武漢建設新能源汽車產能,這是吉利的最新動作。吉利新能源項目在武漢再落一子,至此,它已構建出年產能超100萬輛的新能源生產項目。


中國的“特斯拉”會在這裡誕生嗎?

吉利簽約後,武漢市將在蔡甸區、江夏區等地區,構建出未來3年產能超370萬輛的汽車生產基地群。

今年,以何厚鏵家族、李嘉誠為核心股東的港股奧立仕控股在武漢投資300億元用於新能源汽車,武漢將利用其便利的交通和汽車產業鏈的基礎,重新打造新汽車城定位。

新的智聯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已不僅僅侷限在製造環節,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領域的人才和儲備已經上升為核心環節。這也是包括蔚來、威馬在內的造車新勢力,都選擇了把總部建在上海,生產研發基地圍繞長三角佈局的主要原因。

仰望星空的同時還需腳踏實地,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仍處於試水階段,產業面臨政策收緊等不穩定因素。

武漢與長三角經濟發達區域相比,在基礎設施、產業基礎和經濟資源上,仍存在短時期內無法補齊的欠缺。

如今,新能源汽車行業站在風口之上,誰會乘上風口?誰又會從風口摔下?這些還未可知。大力佈局新能源汽車的武漢,需要從新打造良性產業生態鏈、創新產品和技術等方面突破,凸顯城市競爭力,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熱潮減退後,也能找準定位,穩中求進,闊步前行。

2003年9月28日,隨著第一根基樁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打下,東風汽車公司總部正式從十堰搬遷至武漢,吹響了武漢汽車產業新世紀衝鋒的號角。


中國的“特斯拉”會在這裡誕生嗎?

近年來,在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已經成為當前武漢開發區經濟發展的關鍵詞,武漢的汽車產業也順勢乘上轉型的浪潮。

未來10年,我國將迎來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坐落於九省通衢樞紐的武漢市開始利用其便利的交通和汽車產業鏈的基礎,重新打造新汽車城定位,朝著“新能源車都”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