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涪江三台段航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感叹于诗中,传颂了千百年,将蜀道之难推上了最难道路的巅峰。蜀道的难,让数代人艰难跋涉;蜀道的难,孕育出古时涪江水运的发达。

史话涪江三台段航运

三台位于涪江中游,特殊的地理位置"左带涪水,右挟中江,居水陆之要冲,为剑南都会",自古涪江水运极便,似水上丝绸之路,成为便捷、通达的交通方式,船只逆上而行至绵阳、江油,顺流而下至射洪、遂宁、合川、重庆。这里又是凯江入涪江的汇合口,船只向西逆上而行达中江。故三台是川中货物的集散中心。

史话涪江三台段航运

史话涪江三台段航运

在唐代,作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的梓州,其繁华程度比肩成都,乃是蜀中第二大经济发展中心,商贾云集,舟船往复。《元和郡县志》载:梓州贡绫、棉、丝、布;赋有布、绢。郪县富国镇(安居镇)设有盐监,郪县有盐井四十三户,涪城县有盐井五十五户。贡赋和井盐征调出川,主要靠涪江水运,船只装载货物由涪江下行,经射洪、遂宁、合川抵重庆转运出川。

史话涪江三台段航运

在清代,航运已远远超过陆运,潼川府治所所在地的三台,各个渡口码头游人客商络绎不绝,航运已成为长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为满足当时客货运输需求量,潼川(今三台)投入营运木船338只,供县境内大部分的井盐、纱布、生丝等由水路输出。据《四川盐法志》记载:清乾隆六年(1741年),贵州府均食川盐,其水运定销额为5896引(每引配盐50包,每包115市斤),其中由三台涪江运去379引,折合为1089.63吨。

史话涪江三台段航运

清末民初,三台县蚕丝业有较大发展。四川近代蚕丝实业家陈开沚,创办三台禆农丝厂和乐山华新丝厂,创立"双鹿牌"著名商标,厂丝畅销欧美。清光绪年间,三台蚕桑发展为全川之冠,川东忠州、丰都、万县、酉阳等州县的老百姓,千里迢迢向三台奔赴而来,出现"收淘桑籽,醉毙河鱼,购取桑秧,载盈舟楫"盛况,绝大部分桑苗由涪江水运出县。从光绪三十年至1931年的27年间,禆农丝厂共生产出口外销丝7801担。外销厂丝均由三台涪江水运,经重庆运往上海,销与洋商。

史话涪江三台段航运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加之轮运兴起,木船运输一度衰落。民国三台县政府第三科(建设科)记载,县内有木船160只参加营运,上行至中坝,下至重庆。1937年抗战爆发后,四川人口倍增,内需大量物资,特别是军粮调运,汽车和轮船运力不足,木船运输发挥巨大作用。县内涪江凯江投入营运的木船计有230只。1940年,四川省农村经济委员会调查:三台年输入白米、小麦、玉米约16940吨。年转运输出白米、小麦、玉米约2461吨。上列三种粮食多由江油、安县、绵阳、中江水运入三台,本地消费6.4万市石外,其余转运到射洪金华、太和、遂宁等处。1949年县统计资料:三台县共有木船369只核载3874吨,从业人员1370人,其中涪江有木船227只,从业1169人;全年航运完成货运量1.42万吨

史话涪江三台段航运

文峰电厂

1950年,县人民政府整顿水运秩序,将解放前封建把持的帮会全部取缔,组建"桡工工会",由工人当家作主。1951年后,三台航运经过系列改革,1972年试制成功4艘柴油机动船,1979年,三台航运实现机械化。

史话涪江三台段航运

涪江三台百顷段

随着时代的变迁,陆路交通日渐发达。1980年后,县内汽车增加,陆运比航运中转环节少、运价低,货方多弃水走陆,县航运公司货源奇缺。1990年后,在涪江上修建文峰电航和华能明台电站,县内长途航运宣告结束,仅存部分船只从事短途运输。

史话涪江三台段航运

三山环野立,两江抱城流。梓州城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引来文人墨客幽居据此,留下了千古诗篇。唐代伟大诗人现实主义杜甫流寓梓州一年零八个月,在此期间,他常陪友人和送友人涪江泛舟,曾作过多次生动描述,如:"日动映江幕,风鸣排槛旗""舟楫诸侯饯,车舆使者归"以及"清江白日落欲尽,复携美人登彩舟等。北宋状元苏易简就这样描写过涪江夜行船:"清流深夜渡,候吏戴星迎。两行蜡烛泪,一叶彩舟轻。"千里涪江浩浩荡荡,它和一叶叶小舟描画出了"江上往来人"的热闹繁华,"出没风波里"的飘摇不定,"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意之感。

史话涪江三台段航运

史话涪江三台段航运

在美丽的涪江河畔上,水码头常泊船数百只,绵延几公里,来往船工数千人,每当逆江而上往绵阳、江油方向航行或者船过险滩的时候,船工们就得拉纤,那一道道弯弓身形伴随着一根根绷直的纤绳,传来一声声深情而豪迈的号子,回荡在波尖云天,声传十里,回旋不息……

史话涪江三台段航运

涪江漫长而又发达的水运历史、复杂艰险的水运环境,形成了"涪江号子"。1989年三台县新德镇崖墓中出土的东汉"拉纤俑",证实了东汉以前涪江上便有了拉船的纤夫。而唐代诗圣杜甫在《奉使崔都水翁下峡》诗中云:"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既证实了涪江航运历史之久远,又描述了涪江水运之壮观和涪江号子的如弘气势。对于涪江而言,三台河段的号子是一个综合体,包揽了众多河流形势,其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随着陆路交通日益发达,"涪江号子"于80年代中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如今的涪江码头,已没有了昔日"人笑马欢十里声"的辉煌,"涪江号子"已作为三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

史话涪江三台段航运

总 监:梁胜

审 核:邹莉 龙梅

图:冉进财

(老照片翻拍自袁成松《三台记忆》)

欢迎关注三台县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官方头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