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的铜梁舞龙有怎样的来历

铜梁火龙,名扬四海,威震八方,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这气势磅礴的火花是将生铁放进火炉高温加热,使其融化成铁水,然后舀起抛向空中用木板猛烈击打,铁水便从高处四溅开来成为缤纷的火花,火龙便在铁水火花之间上下舞动翻腾。铁水花飞溅的方向根据拍打者而定,有时拍向龙身,有时也故意拍向看热闹的人群。每一次击打,铁水花飞落的方向人群就会有一次后退,在这齐齐向后的避让中,又有跃跃欲试往前的勇敢者。传说,铁水花是火龙发出的喜气,能佑平安,驱邪害,因此,除了对高温铁水的本能躲闪,也有人主动向前讨个彩头,去除晦气。

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的铜梁舞龙有怎样的来历

那么,为什么铜梁人特别热衷于舞火龙呢?据传,这与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战争有关。

公元1235年,宋蒙(元)战争全面爆发。四川制置使余玠命冉琎﹑冉璞主持修筑钓鱼城,迁合州治所于此,屯兵积粮,驻以重兵,以控扼嘉陵江要冲,抗击北侵的蒙古大军,并作为保卫重庆的屏障。

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的铜梁舞龙有怎样的来历

这钓鱼城坐落在合州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顶,其山突兀耸立,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处,南、北、西三面环水,壁垒悬江,是实施反击战的绝佳要塞。钓鱼城守军在主将王坚及副将张珏的协力指挥下,击退了蒙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钓鱼城久攻不下,令蒙哥汗十分恼怒,命诸将“议进取之计”。术速忽里认为,顿兵坚城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军队困扰之,主力则沿长江东下,与忽必烈等军会师,一举灭掉南宋。然而一些骄横自负的将领却主张强攻坚城,反以术速忽里之言为迂。最终,蒙哥汗未采纳术速忽里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

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的铜梁舞龙有怎样的来历

事实上,面对钓鱼坚城,素以机动灵活,凶猛剽悍著称的蒙古骑兵确实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六月的一天,蒙古骁将汪德臣率兵乘夜偷袭,攻上了外城马军寨,早有防备的王坚率兵迎战。激战中,汪德臣试图采用火攻围困城中将士以断绝后路。没想到,这时突然从正北方向的涪江上隐隐传来阵阵锣鼓声,好似大军逼来,却又不见其踪影,搞得攻城将士惶恐不安。而蒙军往山上射出的火箭越多,锣鼓声就越大,而且还伴随着某种动物低沉雄浑的吼叫,听了着实让人有几分害怕。忽然,一声惊雷伴随强烈的闪电刺激着攻城将士的双眼,借着瞬间光亮,蒙军分明看见几条浑圆、粗壮的金色巨龙从正北方向翻腾而来。那闪电照在龙鳞上发出的耀眼光芒瞬间刺伤了在黑暗中作战的蒙军眼睛,很多爬在云梯上的士兵被这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眼一花,一分神,纷纷从云梯上的跌落下来。随后,天空突降暴雨,射出的火箭也被全部浇灭,偷袭的蒙军在恐慌和狼狈中败下阵来。

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的铜梁舞龙有怎样的来历

这一战,不仅再次挫败了蒙军的阴谋更是在蒙军军中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在蒙军军中一直传说钓鱼城有神物庇佑,攻不得。然而气急败坏的汪德臣哪里吞得下这口怨气,遂单骑至钓鱼城下,妄图招降城中守军,不等开口便被山上守军丢下的乱石击中,不久便一命呜呼了。汪德臣之死,给蒙哥精神上以很大打击,钓鱼城久攻不下,使蒙哥不胜其忿。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只是王坚使的一个小伎俩而已。因钓鱼城守军中很多将士来自涪江上游几十里外的安居,这安居人喜欢舞龙,且龙身通体贴满金光灿灿的鳞片,在强光下能反射出耀眼光芒。这天军中术士观天象得知将有雷雨,于是就借闪电给蒙军制造了一场神龙显灵的场面。蒙军哪里见过这阵势,还真以为是神龙降世,当然吓得不轻。

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的铜梁舞龙有怎样的来历

话说蒙军大举攻蜀后,南宋对四川也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但增援钓鱼城的宋军为蒙军所阻,始终未能进抵钓鱼城下。尽管如此,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守军斗志昂扬。一天,钓鱼城守军将两条鲜活肥大的鲢鱼及上百张锅盔(面饼)抛给城外蒙军,并投书蒙军:即使再攻10年,你蒙军也无法攻下钓鱼城,在这钓鱼山上我大宋军民照样有吃有喝。蒙军大为震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自钓鱼城之战开展以来,涪江沿线特别是富庶的安居一直与守城军民同仇敌忾,成为了钓鱼城守军的坚强后盾,安居百姓常常通过秘密通道为钓鱼城守军进行物资供应。相比之下,城外蒙军的境况就很糟了。时值酷暑,蒙古人本来就畏暑恶湿,加之水土不服,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一天,心力交瘁的蒙哥汗,命军在东新门外筑台建楼,窥探城内虚实以便决战。随后他登上瞭望台亲临现场指挥,却遭受了汪德臣同样的命运,被山上的飞石砸中,慌忙撤退。

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的铜梁舞龙有怎样的来历

本来就染上疾病的蒙哥被这飞石一砸,就卧床不起,几乎是奄奄一息,加之自征战以来不少随蒙哥汗出征的将领都战死于这个小小的钓鱼城下,活着的也大多被疾病拖垮了身体,基本无力作战。从此蒙军军心大乱,再也无心攻城了。

而钓鱼山上的守城将士们则个个欢欣鼓舞,军中的安居人更是扎起彩龙以此来庆祝砸中蒙哥汗的巨大成功。城外的蒙军见山上的宋军日日欢歌笑语,也无比思念自己的家乡,对战争产生了厌倦。同时,更有消息传到蒙军阵营,说这钓鱼城与涪江上游的安居地理相连,安居乃龙脉之所在,有龙象护佑。当年大唐神算袁天罡和李淳风奉天子之命到西蜀大地斩龙脉,当他们来到安居时却也被安居龙吟凤哕的天然风水所折服。经过测算,袁天罡、李淳风二人认为,安居确有龙脉之象,但这里的风水凸显的仅仅是“龙凤呈祥”的和谐安定之意并非有逆反之举!同时二人还发现安居乃安身立命的绝妙之地,呈现的是国泰民安之福,这龙脉斩不得,否则将有违天意。后来全真道掌教丘处机亲临安居,查看风水,随后也告诫蒙古大军,涪江上游的安居的确地处“龙脉”,这钓鱼城就是龙尾,不可强取。最终蒙古铁骑罢兵而去,不久,蒙哥汗逝世。

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的铜梁舞龙有怎样的来历

消息传来,驻守钓鱼城的将士们无不欢呼鼓舞,他们再次舞起立下汗马功劳的彩龙庆祝这场伟大的胜利。夜幕降临,欢乐并没有散场,军民载歌载舞,就连正在炉火上锻造的兵器的铁匠也都被这欢乐的气氛所感染,跟着手舞足蹈,没想到这生铁都被融化成了铁水。嗨到高潮时,好事者索性把这1500多度高温的火红铁水取出来抛向空中,用木板一拍,造就了缤纷的满天礼花,多年不曾看见烟花的百姓那是多么的兴奋啊,这是胜利的喜悦,这是期盼和平的祝福。见铁水在天空中形成漂亮的礼花,舞龙人更是甩开膀子越舞越有劲,彩龙在铁水中若隐若现更是一幅壮丽的画面。尽管铁水花烧坏了衣物,但人们依然是那样的欢乐,有的人甚至故意在铁水中穿行,接受这烟火的洗礼。

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的铜梁舞龙有怎样的来历

后来,铜梁龙舞的这一新玩法在涪江沿线的安居、高楼等地流行开来,从此便有了铜梁舞“火龙”的习俗。尤其是在正月十五,人们企盼这红红的火龙能烧掉晦气,烧掉烦恼,烧出一个好光景、烧出一个好年头,迎接平安和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