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那些被误解的中国风

东方,在西方人的眼里,向来都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这神秘面纱背后的博大精深,无疑影响着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澳洲,一个各民族相互融合又彼此独立的国度,多元、包容、尊重。

从淘金时代起,随着大批华人漂洋过海来到澳洲,中国元素早已渗透至这里的方方面面。

在澳洲,那些被误解的中国风

▲ 每个澳洲小朋友都有个华裔朋友

然而,有关中国文化的误解仍存在着,自然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任何人都难以抵挡中华美食的诱惑,八大菜系,上万种菜肴,出神入化的烹饪,惊艳着各国人民的味蕾和挑剔的嘴。

中华美食毋庸置疑的成为中国元素的象征。仅在悉尼,大大小小的中国菜馆就有上千家,遍布于悉尼的大街小巷,小到food court里的外卖橱窗,大到几层楼的海鲜酒楼。

在澳洲,那些被误解的中国风

在悉尼,无论你来自哪里,总会尝到家乡的味道。为何迎合西方人的胃,不同菜系也慢慢的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如果澳洲人的耐糖度惊人,那耐辣度就几乎为零。哪怕一丁点儿都会呼天喊地,叫爹唤娘。

试想,油泼辣子面,重庆辣子鸡没有辣子,酸辣鸡杂,酸辣土豆丝没有酸辣,那简直是味同嚼蜡啊!根本不能吃。可豪气的澳洲人可以,清汤寡水一样吃的进去。

在澳洲,那些被误解的中国风

一次,跟一个土澳朋友Mike去吃陕西菜,那自然少不了面食啦,什么油泼面,臊子面,biangbiang面必不可少。反复确认辣度后,这位朋友就开始焦虑地等待他的面。

“虽然说的少辣,可是你们手劲儿大啊,不放心。”

果然,只是微辣,一口下去后,半瓶可乐没了。看着汗津津的他,一边流鼻涕一边抹眼泪,真是哭笑不得。问他为什么不直接点成无辣的,他却说想让菜肴看上去更有食欲一些,我们澳洲人很能吃苦的!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在澳洲,那些被误解的中国风

▲ 澳洲各地吃辣指数排行

提到面食,就不得不提到中华美食中的各式饺子,包子和饼了。

然而,在澳洲,无论你是饺子,汤包,烧卖,汤圆,只要是带馅儿的小小的圆圆的,都统称:饺子(Dumpling),无论你是肉夹馍,驴肉火烧,馅儿饼,只要是扁平带馅的都统称:汉堡,派(Burger,Pie)。

在澳洲,那些被误解的中国风

对食谱的误解所闹出的笑话更是不胜枚举。只要去中国菜馆,点菜一定要带图,或者就照着隔壁桌来个一摸一样的。否则一不留神,就会踩雷!

还是一样的Mike,不一样的笑话。一次带他去吃烧卖(他眼中的饺子) ,端上来后,他简直火冒三丈,说店家欺负人。这根本不是饺子,这一定是其他什么东西。哪里有饺子会开那么大的花,下锅煮一定会散开的(看来平时也学了不少技能)。

每一次带外国友人去他们好奇的中餐厅吃饭,就像是一堂认知课。每次闹笑话都会笑成猪叫。

在澳洲,那些被误解的中国风

▲ 中餐馆菜单从不考虑阅读体验

在美食上闹出的尴尬和误解尚可用一顿佳肴化解,那关于文化上,例如汉子,幻化成型,比如纹身,闹出的笑话可不是能用一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化解的了的。

在悉尼,纹身店集中于New Town一带,作为悉尼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这里汇聚了多元的艺术形式。纹身算是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

走访New Town大大小小近五十多家纹身店后,惊奇的发现,中国元素早已成为主流。这不,农历新年要到了。大家都凑热闹预约猪年纹身了。

在澳洲,那些被误解的中国风

▲ 不只是纹身店 还是文艺聚集区

这纹身可是要跟自己一辈子的东西,纹前可要三思啊!西方人对中国汉字的好奇程度不亚于猫。

Nicki Minaj右臂上一排醒目的直译:上帝与你常在(God will always be with you)可见汉字纹身的受欢迎程度。但是一些纹身却让人哭笑不得,狗年出生直接在身上纹个“狗”字也太中二了吧,什么义气,仁和之类的就更是让人匪夷所思,他们真的理解这汉字的真意?怕是直接在身上做了个英汉翻译吧!

在澳洲,那些被误解的中国风

▲ 小贝也许有西方最有名的中文纹身

除了汉字,一些源于中国文化的图腾也很受追捧。龙,自古里来就是中华名族的象征,寓意美好,飞黄腾达。但对于西方人来说,龙代表着灾难和恶。随着中华文化的深入,西方人逐渐的开始接受了龙图腾,还将其纹于身上,就像是佩戴护身符一样,祈求平安顺遂。看来外国人迷信起来跟国人还是有一拼的。

再者,就是对于颜色在观念上的差异也渐渐的缩小了。例如,在我们看来喜庆的大红色,在西方人眼里就是与宗教有关的禁忌色,但随着中国文化的渗透,红色成了装饰生活里必不可少的颜色。每到农历中国年,悉尼歌剧院就会披上喜庆的红色,大街小巷都是红装素裹。

在澳洲,那些被误解的中国风

▲ 舞龙舞狮也是常见的中国式互动

对于中国元素的误解始终没有终结,国际大牌为了迎合国内市场,翻车现场可谓是一连又一连。D&G风波未平,Burberry的“丧年”又起。翻看历年大牌的中国年限定,比重塑三观还辛苦。

请问,各大品牌的猪年限定真的有过脑走心吗?大牌齐齐对可爱的小猪猪下手,居心何在。各大时尚品牌的蜜汁审美真的让人怀疑新任创意设计总监的灵感是怎么尴尬的闪现出来?还是急着交作业应付一下,顺便圈钱?告诉你!我们不买账!

在澳洲,那些被误解的中国风

▲ GUCCI的猪年限定令人瞠目结舌…

看上去,这简直就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而且还不知道疼的那种。

屡屡翻车并不是因为广告公关团队对市场定位和创意失策,而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仅仅限于表面和形式。若是多花些功夫在文化研究上,也就不会闹出令众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了。

在澳洲,那些被误解的中国风

▲ Burberry广告与其说是全家福 不如说是…

位于悉尼CBD乔治街的Burberry的门店,早早的就开始农历中国年的活动宣传。当然,不变的还是那一张被吐槽多次,看着就令人瑟瑟发抖的猪年巨幅海报。

就算广告翻车口碑一落千丈,可门店似乎并没有换的意思。虽然有流量小花和当家大花做代言,但还是难挡阵阵“丧”气。每次路过都不看抬头多看,只顾低头快走就是了。

在澳洲,那些被误解的中国风

▲ QVB的猪真的上树了…

悉尼百年购物中心QVB也难逃审美黑洞,一早开始了农历新年的布置。耗时费力,却整出了一棵长满小猪猪的树。虽然有梅花的点缀,可看上去还是会起一身鸡皮疙瘩。真的是要为澳洲人的审美打个大大的问号了。这棵“猪满树”也成为了网红打卡必去地点之一,在悉尼的你若是好奇“土澳审美”可不要错过。

在澳洲,那些被误解的中国风

▲ 墨尔本唐人街已被农历新年气氛占领

澳洲中国年的浓厚氛围,让离家千里的你都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澳洲的多元和包容,在文化的融合上,无论是因为误解闹出的笑话,还是仅仅是为了迎合市场做出的商业策略。都证明了,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但换个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误解才创造了更好的机会去了解,去认识,也正是因为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彼此包容融合又相互存异,才有了今天的地球村。

可澳式蜜汁审美,总是那么,辣眼睛,真的不知道土澳对中国年究竟有什么误解。

不如来欣赏一下,土澳人民发来新春贺电吧。

▼ 澳洲审美产品二连

在澳洲,那些被误解的中国风

在澳洲,那些被误解的中国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