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平原的巨象 斐迪南


奔跑在平原的巨象  斐迪南/“象”式坦克殲擊車

斐迪南/“象”式坦克殲擊車

斐迪南坦克殲擊車(Ferdinant)在庫爾斯克戰役後,剩餘的五十輛全部加裝了車體機槍,隨之更名為“象”式坦克殲擊車(德文Elefant,英文為Elephant)。希特勒在1943年2月6日的“總統會議”上,正式命名為該型戰車為“斐迪南”重型突擊炮。斐迪南是其締造者波爾舍博士,即保時捷公司(Porsche)創始人的名字。後又改稱為“斐迪南”式坦克殲擊車。要說它的身世,還得先從“虎”式重型坦克的研製過程談起。

斐迪南坦克殲擊車的研發歷史

奔跑在平原的巨象  斐迪南/“象”式坦克殲擊車

1941年5月26日,德國軍方決定研製新型重型坦克,以應對蘇聯日益嚴重的T-34坦克和KV重型坦克威脅。其研製代號為KV4501,由波爾舍(Porsche)和亨舍爾(Henschel)兩家公司競爭。兩家公司都生產出了樣車,波爾舍公司的樣車稱為VK4501(P),亨舍爾公司的樣車稱為VK4501(H)。

奔跑在平原的巨象  斐迪南/“象”式坦克殲擊車

在1942年7月27日在德國庫麥斯道夫試驗場進行了6號坦克(當時的研發代號)的對比實驗,波爾舍公司的VK4501(P)樣車完全敗給亨舍爾公司的VK4501(H)。對比試驗的結果,軍方選中了VK4501(H),定型後就是大名鼎鼎的“虎”式重型坦克。

就在波爾舍公司的VK4501(P)樣車被否決時,公司的生產線已經在生產VK4501(P)的底盤。未定型,先生產,這恐怕也是戰時體制的特點。這些底盤處於不同工序階段,有的已全部完成,有的還在生產線上,共計90輛。為了能充分利用這些底盤,公司的總設計師波爾舍博士向希特勒建議將這些底盤改裝成重型突擊炮(坦克殲擊車)。

波爾舍博士和希特勒過往甚密,並且為保全老友斐迪南·波爾舍博士的面子和工本,希特勒於1942年9月26日命令將“波爾舍虎”的底盤全部改成固定炮塔式自行反坦克炮並責成艾特曼·阿克歇履帶製造有限公司(阿爾凱特公司)共同參與開發,廠家編號為波爾舍101號。

1943年2月7日,希特勒不顧“波爾舍虎”懸掛裝置仍存在的嚴重缺陷,再次命令無論如何都必須在底盤上安裝88毫米長炮身火炮並製造90輛,而且前部裝甲必須達到200毫米,用途亦改為驅逐坦克。由於即將發動“堡壘作戰”,所以車輛必須省略煩瑣的細節調試,完成主要評測後立即開赴東部前線。

因此廠家已沒有時間開發原定使用的氣冷式發動機而將2臺馬巴赫公司的水冷式HL120TRM發動機裝置在車體中央,為驅動極重的車身而採用了先進的西門子電動變速機,但1942年9月26日,希特勒便特批了這一建議。隨後,波爾舍公司利用這些底盤生產出90輛重型突擊炮。在1943年2月6日的“總統會議”上,正式命名為“斐迪南”重型突擊炮。斐迪南是其締造者波爾舍博士,即保時捷公司(Porsche)創始人的名字。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希特勒對波爾舍博士的器重。後又改稱為“斐迪南”式坦克殲擊車。

缺點和虎式坦克一樣,產量太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