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不懂社交?成年人社交中的20个潜规则

越长大越不懂社交?成年人社交中的20个潜规则

越长大越不懂社交?成年人社交中的20个潜规则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越是长大,认识的人越多,社会经验越丰富,社交困难却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不懂得社交。

一方面,我们住在钢铁丛林的城市里,大量的交流都是透过屏幕,屏幕后面的我们跟真实的我们反差越来越大,线下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越来越弱。就像很多朋友圈里的段子手,在现实中往往都是静默如鸡的小绵羊,跟人主动交往能够难死他。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孤独,只会跟自己相处,碰到人多的场合就希望能藏在角落里,只想独处。

社交必不可少,却又不懂社交。

这里总结了一些常见的社交潜规则,分享给大家。

越长大越不懂社交?成年人社交中的20个潜规则

人都是社会动物,在人际交往中都会克制负面情绪。

从这个常识出发,别人的负面情绪,其实远比你感受到的大。换句话说,你感受到别人对你的不耐烦是1,那真实的水平应该是10。其他情感同理。

没有回应的请求,就是拒绝。

一个同学,向他朋友借钱卖房。微信发过去之后,他朋友没搭理他。后来这个同学以为对方没收到,又打电话、发微信,追着问了三次,对方都没回应。

没有答案,本身不就是答案吗?

别人夸你的时候不要太得意,人生总体是守恒的,有多少人夸你,就有多少人骂你,或者排着队看你的笑话。

别人夸你不要洋洋得意,你也不知道自己哪天会摔倒。同时,别人嘲笑你也不要太在意,对他们最好的回击就是你的成绩。另外,请记住一句话:牛逼的人总是毁誉参半。

“会夸人”,是高级生产力。

如果你不愿意当面夸人,你可以背后夸,夸人的话早晚会传到对方耳朵里。

夸人不要总是聚焦显而易见的优点,因为对方都被夸腻了。比如好看的人你可以夸他有内涵,有钱人你可以夸他有文化,身材好的人你可以夸他长得好看……

夸人不要泛泛而谈,要聚焦细节,翔实生动。当然也不是让你硬夸,确实没优点还硬夸,那就是就是虚伪了。

不要问低级、简单的问题。

如果有人老问你特别简单的问题,这个人可能有三种问题:

一是特别懒,百度都不愿查;二是没动脑,有的问题真的是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就能得到答案;三是不珍惜别人时间,不想付出努力,只想麻烦别人。

很多时候,不是别人不爱搭理你,而是你问的既没有营养,也没有提前做知识准备,对别人也是一种冒犯。

没有人喜欢听批评,如果他说喜欢,那他撒谎。

其中对别人生理、人品、家庭、工作价值、精神层面的批评,是直击核心的批评。如果不是故意友尽,还是不要瞎说的好。

待人处事要真诚,因为真诚本身就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特别是出了问题要及时沟通,不要等到事情无法收拾了,再用谎言进行掩盖。撒谎,绝对能直接毁灭一切好感。

要及时记住别人的名字,因为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无足轻重。

有很多人说自己记不住别人的名字,那只是你觉得对方不重要罢了。但是,没有任何人,会认为自己不该得到尊重。

约见一定要准时,哪怕不准时,也不要撒谎,嘴上说着“五分钟就到”,其实还有半小时。

迟到一个多小时,每次问起都说还有五分钟就到。最后道歉说自己是习惯性迟到…… 这哪是习惯性迟到?这其实是习惯性撒谎。

一定要警惕那些“没什么事,就想找你聊聊”的人。

明明几年都没联系,但是一聊就聊半小时的人,一般是要找你办事。如果很快说了目的还好,如果老是顾左右而言他,往往是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情会让你很为难。

这种情况下,也不用担心什么面子,能办就办,不能办就不办。你以为拒绝对方伤感情,其实答应了办不成才更伤感情。

越长大越不懂社交?成年人社交中的20个潜规则

强烈建议摒弃无用社交,自己不行,认识谁都没用。

曾有人跟作家李尚龙说:“我参加了不少社交,朋友也不少,但直到今天,很多事情都无人帮助我,很难过。”李尚龙问她:“社交场上,别人一般怎么介绍你?”她说:“我的朋友,小白。”李尚龙说:“一般怎么介绍那些优秀的人?”她说:“独立撰稿人、主播、导演、教授……”

所以,如果你自己不强大,很多社交其实没有什么用。如果不能给别人创造价值或者潜在价值,别人明知道你想在人家身上找机会,为什么要认识你?

费劲维系的关系,最终都是费力不讨好。

以前有人,在某校友群里加了某领导,从此每天化身天气预报员,每天对该领导嘘寒问暖,天冷提醒加衣,下雨提醒带伞……

后来该领导直接把此人删掉了,某次饭局上提到此人不无轻蔑:年轻人有精力还不如干点正事,不要总是想走歪门邪道。

所以,请记住:舔狗舔到最后,往往一无所有。

不要过度的展现你的生活细节,适当保持神秘,是增添魅力的不二法门。

一位采访过很多大佬的财经记者说,很多大佬“远看魅力无限,近看瑕疵点点”,这些大佬各有各的毛病,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完美。

这就是所谓的“仆人眼里无伟人”,离得太近、细节展现的太多,你就会丧失过多的神秘性,魅力也会大大降低。

学会礼貌。

接触的人越多,越会发现很多人基本的礼貌都没有,其实说个“你好、请问、谢谢……”,即使不能给你的社交加分,但肯定不会扣分。

很多事儿只要你好好说就能解决,但是很多人就不,归根结底还是不够重视,或者是从小没养成好习惯。

保持可激怒的状态,你会过得很舒服。

什么是可激怒的状态?就是别人触碰你的底线,或者让你不舒服的时候,你要表达出来,或者反击。很多时候,你完全不需要一直忍受,该抗议的时候抗议,该反击的时候反击。

如果别人知道你不好欺负,自然不会欺负你。

《一代宗师》里有一句话:见不得人好,见不得人高明,那就是小人,是没有容人之量。

一定要远离这种人。因为,如果你过得不好也就罢了,如果你过得好,他会想尽办法坑你、散播关于你的坏话。

社交当中要尽可能的做到平衡,不要刻意不刻意的冷落任何一个人,因为真的有人内心很脆弱、敏感,我们还是要照顾到别人的情绪。

毕竟社交是为了加强人际关系,没必要因为小疏忽得罪人。

不要过分在意陌生人的眼光。

有个家庭条件很不好的女生讲过一个故事,说自己在上大学之前都没吃过麦当劳,没涂过口红、没坐过飞机……其中最让她介意的,是第一次去西餐厅的时候,点了一份8分熟的牛排。

因为她后来学了一点西餐礼仪,知道点牛排的熟度一般是点单数,点双数显得很外行,可能被当时的服务生默默嘲笑了。

其实,外出消费,买的是个开心舒适,太过介意自己是不是露怯,是不是看起来很土,往往是自己内心力量不强大。

你其实不用太介意陌生人的眼光,因为反正谁都不认识谁,3分钟以后除了你自己,没人会感觉尴尬。

任何性格的人都值得交往。

有的人就喜欢那些外向、自来熟的人,但是人心的空间是有限的,对谁都很热情、自来熟的人,情感不会太长久。

反倒是那些很难走进他们内心,看起来很内向的人,友情比较容易持久。

丧失一段关系是一段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你成长越快,你就越容易脱离昔日关系。

最好的人际关系应当是具备建设性的,就是指两个人有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两个人在一起比较舒服,而且能够互相督促成长。

双方的步调,总体应该保持一致。如果一方总是领先另一方,那么不管是领先的还是落后的,都会感觉特别累。不管是从价值观、社会地位,还是共同话题上,两者的交集都会越来越少,交往起来就越来越难。

从这个角度来讲,不要尝试去挽回一段失败的关系,因为总是会有人因为跟不上你的步伐而掉队。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