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風土人情之三:光陰的痕跡

山西省永和縣永和關村,陝西省延川縣延水關鎮劉家山畫家村,馮家塬村

7點半吃飯8點出發,車到32公里外的黃河邊上延水關古渡口,過大橋東渡黃河,來到山西永和縣永和關村。

古時候,一河之隔的這一帶陝晉兩省民間車馬經商,全靠延水關渡口擺渡,這裡曾經是生意繁忙的水陸碼頭,早已廢棄,延川這邊的延水關渡口毫無蹤影,永和那邊的永和關村尚有遺蹟,過去看看。

沿著碎石路爬上山去,嚮導介紹,山澗對面山壁上,古時候是個石壘的戲臺,看臺在山澗這邊,當中有石橋連接。隔澗望去,對面山壁上戲臺地基依稀可辨,石橋和這邊的看臺卻早已經消失在流逝的光陰裡。遙想古時的水陸碼頭永和關村,曾經多麼輝煌富裕,能隔著山澗造戲臺,晉商闊氣。

走進村中,空無一人,窯洞廢墟中,炕上酒瓶瓷缸到處都是,門上掛的破鎖鏽跡斑駁。翻過一道高坎,眼前一亮,一排十幾間窯洞,門前是開闊地,雖己成廢墟,仍是整整齊齊乾乾淨淨,靜靜俯視著山下的黃河和對岸的陝西。霍瑋兄三秦三晉歷史文化造詣很深,凝視片刻說,此乃舊時客棧。與戲臺遺跡對照,深以為然。這永和關村客棧,按當時標準,起碼可算三星級酒店?

獨坐廢窯洞頂上,望著眼前廢墟和腳下寬闊的黃河發呆。天還是那片天,地還是那片亙古不變的黃土高坡,山腳下的黃河,還是挾著碎冰凌緩緩淌過,流到壺口變成撲天瀑布。但曾經繁華熱鬧的永和關村和延水關渡卻已變為廢墟,曾經富甲天下的晉商早已化作黃土,再冒出來成了煤老闆。宇宙中天地間,唯有時間能改變一切,唯一不變的,只有時間。

返回黃河西岸,延水關鎮劉家山畫家村下車,村中只見到6位老太太和1位老漢。山裡人勞動一生,只要沒有大病,大多身體健壯。86歲老太太,面色紅潤精神矍鑠,手腳利索耳聰目明,坐在小板登上“蹭”一聲就能站起來。沒見著農民畫家,村口黑板上是路遙1970年來這村時,以生產隊長魯雄彪為原型寫的詩 “我老漢走著就想跑”,是他的處女作,就發表這塊黑板上。這也叫詩,難怪他詩人生涯一事無成,才華全在寫小說方面。

步行約2公里,到黃河邊看延水縣古城遺址。延水縣建於秦朝,如今尚有一小段坍塌的黃膠土舊城牆,強於玉門關的古漢長城遺蹟。延水縣古城與黃河對岸山西省永和縣古城遺址隔河相望。相傳古時兩縣衙門雖隔著一條黃河但仍鐘鼓相擾,兩位縣太爺都講道理,從黃河邊各退70裡置縣。

中午到馮家塬村,和一位中年婆姨商量,進她家窯洞看看。她父母正在睡午覺。不敢多打擾,快快出來,下山吃飯,哨子餄餎。深山溝裡,姐弟倆電腦遊戲照樣玩得歡。

延川風土人情之三:光陰的痕跡

延川風土人情之三:光陰的痕跡

延川風土人情之三:光陰的痕跡

延川風土人情之三:光陰的痕跡

延川風土人情之三:光陰的痕跡

延川風土人情之三:光陰的痕跡

延川風土人情之三:光陰的痕跡

延川風土人情之三:光陰的痕跡

延川風土人情之三:光陰的痕跡

延川風土人情之三:光陰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