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首批“夜生活CEO”上岗,申城越“夜”越美丽还得一步一步走

新天地里泡个吧,寿宁路上吃一顿小龙虾,或是去老码头约上朋友喝上几杯,再沿着黄浦江吹吹风、看看景,华灯初上之时,申城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作为城市活力的重要承载,具有海派特色、风味的夜间经济的打造,一直都在路上。

随着《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出台,“夜上海”或许又将迎来一轮新的变革。业内人士指出,夜间经济是上海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征性元素,相关部门大力鼓励申城夜市的发展,对企业、市民而言都是一桩利好消息,但在推行的过程中,也需注意分阶段、“一步一步”走,“技巧性”很重要。

黄浦区首批“夜生活CEO”上岗

本周末,黄浦区率先“动”了起来。黄浦区区委常委、副区长陈卓夫成为沪上首位“夜间区长”,而来自百联股份、上海新世界(集团)、上海外滩投资开发(集团)、中国新天地太平桥项目、上海豫园股份的相关负责人,则受聘担任黄浦区首批“夜生活首席执行官”。

记者获悉,下一步,黄浦区将聚焦推出更多特色商圈,进一步丰富黄浦夜间经济的内涵,扩大夜间消费的影响力。

此前,上海商务委等九部门也联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打造“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夜生活集聚区的目标,推动上海“晚7点至次日6点”夜间经济繁荣发展。

其中就指出,将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引导季节性夜市规范有序发展,同时也将允许有条件的酒吧街开展“外摆位”试点,部分夜宵街、酒吧街所属道路有望在夜间特定时段调整为分时制步行街。而夜间文化艺术项目、街景灯光也将进一步“加持”沪上“夜经济”的内涵与“颜值”。

有了正式出台的文件,有了“管事”的“夜间区长”、“夜生活CEO”,再加上外摆位、分时制步行街等试点制度,让不少市民、消费者雀跃不已——是不是说,除了街道上、商场里的“高大上”的夜生活,形如此前彭浦夜市的业态也能回归呢?

越夜越美丽,还得一步一步走

曾经聚集了上千家摊贩、商家的彭浦夜市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其实惠、亲民的“烟火气”,但之所以最终被取缔,也是因为太过“烟火气”。

上海特色商业街区发展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类存在环境、卫生、阻碍交通等等问题的夜市是不会在上海“死灰复燃”的,而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代表了管理部门已经在夜经济的进一步打造上跨出了第一步,“但市民还是希望能看到更多、更丰富的夜市构成。下一步,我觉得可以对夜市业态进行合理界定,哪些做法得’一票否决’,哪些值得复制推广,还在要再进行精准定位和慎重的考量。”

例如此次《指导意见》中提及的分时制步行街,此前在杭州便已经有了试点,而选择的则是一条较为偏僻、对主马路几乎没有大的交通影响的马路——白天正常通车,夜间8点至11点则“变身”为夜市步行街。

“其实杭州的交通拥挤程度并不亚于上海,我们也可以发现,大型城市中每天不拥堵的时段越来越短,若是简单地将市中心的某路段在夜间改为步行街,与延长的晚高峰叠加,将会给交通组织带来较大的压力”,故而分时步行街制度初期的试点,还是应考虑设在对交通影响压力较小的区域和路段,经过验证“取经”后,再研究是否能够复制推广。

黄浦首批“夜生活CEO”上岗,申城越“夜”越美丽还得一步一步走

而在夜间“外摆位”方面,最合理的试点选项则是在步行街上。事实上,沿街小店摆出几套沿街的桌椅并没有技术上的障碍,主要的难点还是在于多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获取相互认可的管理模式,“放在步行街上,主要‘影响’到的只有行人,但其他路段上有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

因此,试点初期还是应尽可能将问题简单化,技巧性地一步一步走,取样成熟后,在考虑跨出“下一步”。

组织体系是“夜生活CEO”的关键所在

而提及此次已经、或即将“上任”的各区“夜间区长”、“夜生活CEO”,专家坦言这两个岗位着实“责任重大”。

“夜间区长”不单要对企业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倾听百姓的反馈。而同时兼任企业管理、项目运营的“夜生活CEO”除了要考虑产生实际经济效益外,也必须十分看重在市民、游客中的认可程度。“我认为组织体系是夜生活CEO制度的关键所在。一个商圈、一条商街由多个不同主体组成,目前大家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各自的步调可能存在不一致。若是能从组织体系上将多方串联起来,例如可以考虑先成立管委会,再选出‘夜间CEO’,在管理部门的合理引导下,以内源性需求推动自发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