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人对自己亲生父母不那么孝顺,但对自己的孙子格外亲?

手机用户5532727061


为人子者不孝其父母而甚爱其孙,这种现象当今社会比较普通。先说不孝父母者,究其根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孝也必学而传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就没有发自内心地去孝敬、赡养自己的父母,没有以良善行为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今日子女不孝也算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二、环境影响。这主要是婚后配偶的影响,近墨者黑,养了几十年的孩子可能经不住其配偶几天的改造,被异化了,孝子成了逆子。不承认这一点,没法理解同一对父母教化下的孩子对待父母咋会有云泥之别。我家三姑姐、小姑对我公婆可谓殚精竭虑,眷眷之心可表天地——物质、精神上的赡养均可称道;而大伯子每年下乡给公公烧纸所费不到20元的车资也必定找婆婆报销——而婆婆的收入只有几百元的遗属补助!对于后者的异常悭吝,我一直疑心是受其老婆影响。

三、不必讳言,有的人天生就长了反骨,心是恶的,环境对其影响微乎其微。有位亲戚就属此类,禀性异于常人,与其兄妹更不相类。天生贪利,恨不能天下财货归其一家,而孝敬父母必有所费——或金钱给付,或精神抚慰、或付加支出,这类人拔一毛以利天下也不为的,岂能孝敬父母?

至于爱其孙,首先天真稚气的幼儿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孩子总是可爱的,虽然带孩子也是辛苦的,但那是快乐而辛苦——孩子是花蕾;而老人或痴聲失语,或诸病缠身——老人是即将凋零的残花,需要我们以爱、责任感和极大的耐心待之——而这爱、责任感、耐心并非人人都有。

再说,孙子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孙子,他们会戳力同心,疼爱之深浅或有异,但出发点必定是相同,因为孙子身上流淌着他们的血脉。而老人就不同了,有“你爸你妈”与“我爸我妈”之别,异化现象一旦产生,父母则不必对其子女存有期待。


玄真子桑


仅限于有些人。她们认为她们的父母亲老了,指望不上父母亲了。看孙子的目的,就是觉得孙子能指着为自己养老。但是大多数的儿女还是一手管儿孙,一手也要管父母的。我见过的一个小姑子,就是一个只管她孙子,不赡养她母亲的人。

这个小姑子的母亲目前是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在她母亲清楚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对她十分的不满意。她从不让她母亲去她家居住一天,嫌她母亲脏。也从不给她母亲买东西吃,买衣服穿。偶尔买了一次饮料还是假的,太苦不能喝被她娘家大哥扔到了垃圾箱中。

现在她的三个娘家兄弟给她母亲雇了一个保姆,三个兄弟都出了保姆费,她却装聋作哑的一分钱不掏。她说她只管孙子不管她母亲。

这个小姑子在婆婆家,也照样是只看孙子不管婆婆。既使她住着婆婆的三套房子,也是把婆婆往四个大姑姐家推。最后她被邻居说成是:不知道孝顺伺候母亲和婆婆,只知道孝敬自己的子孙。在她娘家兄弟三个.有两个都没有母亲的房子.在外租房子的情况下,她竞然来争她母亲的房产了。她真的是只认继承法.不认赡养法。只认孙子,不认婆婆和母亲。





123春之花


——人是不一样的,人心也是颜色不同的,若想让人孝心尽忠都一样,那是不可能的;手指不一般高,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无法要求孝心一致,敬老同心!

一个人,她(他)想报父母之恩,恐怕一辈子也报答不完,这就是天地不公,孝心不齐的道理!想想看,从自己在母亲肚子里十月怀胎、“哇哇”落地、把屎把尿、视儿为宝、为哭揪心、为病着急、为大操心……这一路她(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分娩疼痛、含辛茹苦、泪水交加……这一颗心又是怎样……

可是儿女们呢?还是在心!?

都不曾想想父母之爱就是应该的嘛?而我们自己对父母的恩情是如何报答的呢?父母的寄托等等吧!是不是应该在我们心底大起波涛、浪滚浪呀!

你拿什么去孝敬父母?你怎样做才能报答了父母?

再下一代,隔辈还要去为孙儿……


992舒畅


这是因为个别人忘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数典忘祖,片面认为父母在家中已退居二线,年老力衰,没有多大用途。而子女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视为心肝宝贝,是未来家庭的主人,于是对子女的关心可谓是无微不至。对老人,待答不理,视为累赘,可把子女捧为天使。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应立即改正。


岳陽樓記


这是自然规律!不要否认!不要当白莲花!对父母是尽孝,对子女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这是绝对不一样的两种感情!


用户16666666


俗话说得好,泪往下流,人往下亲,


一凡215327938


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正常。普遍。


张树林106266181


这样下去的后果儿女也如此吧!😄


锦衣卫哈哈


正重下怀。四世同堂里老父母亲都在七十五以上,高祖和新生代间隔两代约五十年,老人身体多浮显病症,生活习惯难以超越新时代,观念、习俗、言语均落后于第三代,新旧选择使人追宠隔代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