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曾经或者现在被哪本书改变了?能说一下吗?

兵传媒


那应该就是《红楼梦》了吧,看完之后对一切事物都抱着佛系心态的感觉。

当今现代人大多数都背负着“房奴、车奴”的名号,好像大半辈子就为了一点钢筋水泥和车子而奋斗,虽然有追求,但是看起来活得有点累。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的寿命不过百年,好不容易来世界上走一遭,百年之后,任你生前是贫是富,终会变成一捧黄沙。

香港人常说:做人最紧要系开心啦!众所周知,在香港生活压力是很大的,有的人奋斗了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子,所以为什么非要去碰那个牛角尖呢,当然是开心一天是一天啦!

家里给我的压力很大,有时候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想想,为什么我非要去碰那个牛角尖呢,活一天便开心一天,我整天揪着这些破事不放不是在为难自己吗?真真“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好了歌》,把世间百态都解尽了,所以现在我对一切事物都是抱着佛系心态,开心一天便是一天!


壮乡娇妹子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99年我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董志老师,拿了一本刘墉的《改变自己》,并找了一篇文章在班里读。因为记不清了,刘墉先生写的类似的这个名字的一共有三本,还有一本是《创造自己》,另外一本记不清了好像是《肯定自己》,我也不确定这个故事就是这本书里的,反正肯定是这三本里的。

书里边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大学生刚毕业被安排打扫厕所,他说他把厕所打扫干净到都可以喝自己扫的厕所的水……

这个故事对我影响比较大,从此也深深迷上了刘墉先生的书,以至于疯狂买他的书,他的每本作品我都读过,现在还保留很多他的作品,但是可惜的是,当时很多书都让我送给朋友,同学了。可以肯定的是,刘墉先生的书,对正处于青少年懵懂时期的我们,有着极为深远的教育意义,书中的话多数是他对儿子,女儿说的话,相比其他的书,也更容易让我们接受。



独行彩云间


你的生活曾经成者现在被哪本书改变了?

我的生活被前苏联作家柯切托夫的《你到底要什么》影响并改变很大。当时我刚从农村当知青回城参加工作,一切都那么新鲜,亲切,对工作,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但要我讲出来又觉得没想好,讲不出。吉首大学一位吕教授拿了《你到底要什么》这本书递给我,非常严肃地对我说:你把这本书好好看一遍,再认真想一想,你这辈子到底要什么,是金钱美女,还是名誉地位,或者是其他什么?先讲故事梗概,再讲你的想法。绝对要讲真话。三天后的这个时候,我来听你的答案。

吕老师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也是我人生的好老师。他毕业于北师大,毕业后学校要他留校教书,但他考虑要照顾身体欠佳的母亲,要求回湘西工作,分配到吉大任教。吕教授喜欢读书,记忆超人,是我国古文献研究的专家之一。他为人和善,对人很诚恳友善,喜欢帮助人。但他不苟言笑,无论对已对人,说了的话就要做。我知道吕教授是为我好,乐意尊命照做。

三天后吕教授又来了,还是在我住的单位分给我的单人房里。我向他汇报了这本书的故事梗概。几个西方文化人在苏联的活动。这几个人中有纳粹余孽,有白俄后代,有美国特务,他们在苏联接触各方面人士,大肆从事间谍颠覆活动,向神往西方的苏联青年推销灌输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给未来和平演变的主力军下精神迷魂药,怂恿苏联青年丧失革命斗志、从事犯罪活动、乱搞男女关系问题,等等,另一条情节线描写一位正统作家的遭遇,反映文化界两条路线的斗争,这两个情节构成这部内容庞杂的作品。总体说来,《你到底要什么》反映了柯切托夫在1968~1969年的心态:对苏联现状的不满,对接受那么一点西方文化的焦虑,对苏联未来的不安全感,以及对自己长期陷身于文化斗争的苦闷,等等。

听完我的汇报,吕教授表扬了我。他说:看来你真的认真看了,讲的不错。讲一下你到底要什么?不能讲假话!

我如实地毫无保留地向他坦诚了我的人生目的:我想当官,只有当了官,有了一个平台,才能发挥和体现出我的聪明才干,才做得出一番事业。我也想赚钱,但我一定会谨记我婆从小给我的教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也希望有个美女做我的妻子,当好贤内助,帮助我成就理想亊业。吕教授听完我的坦言,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说:你确实没有讲假话,升官,发财,美女你都想要,这也是正常的想法,但要懂得节制,要顺势而为,适可而止,切忌贪得无厌,切莫违法乱纪,否则竹蓝打水一场空,人生只有悔和恨。

可以说就是这本书引起了我对人生理想目标的思考,就是这本书让我在人生转折的重要关头多次扪心自问你到底要什么?是不是过于急切,有没有违法乱纪?这本书帮助我确立了人生理想目标,这本书使我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渝龙宝99611585070


黑骏马。

谈一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风起云涌的日子,现在有一种趋势,不能谈文ge,不能谈虚竹他爹的错,刻意的淡化无视以及选择性失忆。但是历史不仅是记载于纸面上的文字,也是刻在人们心头的记忆;不仅有所谓的盖棺定论,也有悠悠之口。在翻过惨痛的一页后发现一片荒芜,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刻画的那个细节,少年不知道“像缎子”的感觉,不仅仅在感觉,在潜意识都没有被唤醒过。5000年或更长时间的华夏文明,这么长的文明那些刻在炎黄子孙骨子里的优秀传统记忆,酣然大睡,没有被唤醒。

在那个时代的人,几乎都读过一本,人人皆知的手抄本,就不说什么书名了,有人将其比喻为浓缩版的贾宝玉云雨情。笔者好奇的向表哥打听这本书,他说,你年纪小,我给你找本好的。这本比流行小说还要好的书,便是《黑骏马》,它可能是载于《小说月报》或《收获》上的一篇中篇小说,记不清了。

从现在来看,记述一个苟活的人获得新生的悲剧,没有再比这深刻的了。在我们该干嘛干嘛时,给你讲一大套大道理,以为这便是雨露这便是真理,其实真理从来都是在下层百姓之中的,他们没有高官显爵可依附,没有一官半职可升迁,没有一片山头可容身,只能在这祖宗传下来的土地上,踏踏实实的过着,演绎着生活。在那该干嘛干嘛的日子里,却错过了,等到醒悟已不是少年,没有什么比失去青、春爱情能令人生绝望的,这就是《黑骏马》的上半部分。

人生总会圆满,只要你坚持初心,过着平凡的日子,意识的、直觉的、包括性,都会觉醒,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他人,却有足够的能力做好自我。只要过好每天的日子,忘掉那些高大上的、蛊惑性情的,沉睡在我们民族骨子里的优秀基因就有可能被唤醒,做回有尊严有爱的人生,那怕你已是白发苍苍,滋养人生的,不在罗马,不在红墙,在你赤脚接触的土地上,在和你肌肤亲密的爱人上。这便是《黑骏马》的下半部分。下半部分描述了一个悲剧,一个顿悟的悲剧。

老子说五声使人耳聋,五色使人眼瞎,七情六欲使人迷失,要不受这绚丽的大自然的吸引,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了。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切感受到我的启蒙老师的一句感慨了。我陪她闲话,忽然从CCTV5传出里奇唱的《hello》,我和老师静静观看,末了她说,不要怪人家好。凡是能用文字描述的,必然也能用音乐从心底里唱出来。


伯爵227998672


人的生活不是能被书本改变,看一本人好书只能是感觉至深吧,唯有毛泽东思想才是人民的指路明灯!


罗春华23


不是书改变,生活改变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