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怎样发出高质量下旋球?

yukiT


本人是院乒乓球队的,我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首先,胶皮要好。如果你是木板拍,那你技术再好也白搭。我推荐用狂飙系列的胶皮,挺好用的,适合业余球友。

然后,拍面倾斜。如果是发下旋球,那么拍面是向下倾斜的;拍面如果亮的比较多,那么大概率是上旋球或者不转球。

其次,放松手腕。发出高质量下旋球最好要有“抖”一下的感觉,不要太硬。高质量不是说用很大的力,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手腕放松,击球瞬间抖一下,这就足够了。

然后就是下蹲。如果你站的很直的话,重心偏高,这样发出的球即使很转,大概率也会很高,这样再转也谈不上什么高质量了。

接着是落点。最好打短球,也就是近台球,不要出台,不要让对手有轻易拉球的机会。要么是急长球,打大角,打对手猝手不及。

最后是用腰力。将重心从右往左,或者从左往右,也就是说,发球偏向一侧,发完球重心转移到另一侧。

以上众多点,要全部做到非常困难,我认为做到三点就可以对付很多对手了,记住命中率要高,不要发球自杀。

觉得有收获的就多多关注我吧,或者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交流!


一只快乐的篮精灵


相信很多乒乓球爱好者都会发一手下旋球,对于发下旋球的技术动作也了然于胸,但是如何发出高质量的下旋球?第六人说说自己的看法:

高质量的下旋具有两大特点:旋转很强,落点刁钻。两者缺一不可,只有旋转,落点单一,对方很容易适应。下面围绕这两点说说如何把球发的更转?如何寻求刁钻的落点?

如何把球发转?

想发出超级旋转的下旋球,要求板型要低平一些、用力方向上由后上往前下、触球中下部向底部摩擦、触球瞬间有个突然抓拍制动的感觉。这里还要说一下,发球时一定要用上身体的力量,利用重心帮助压低弧线,同时手腕的瞬间抖动和手指的瞬间抓拍是把球发发转的精髓。

值得一提的是,发下旋球必须配套发不转球来牵制对手,发的再转对方一旦适应了就没啥威胁了,用同样的动作迷惑对方,发出下旋和不转球,能够大大提高发球抢攻的质量。

例如你第一个球发下旋球,对方如果接的很好说明他不怎么吃下旋,你第二个球完全可以以同样的手法发个不转,对方用接下旋的手法去接不转,回球要么出界要么冒高,你可以在那等着攻打或者拨打这板球。

如何寻求好的落点?

一般来说,正手位小三角短球是个不错的落点,如果对手是横拍选手,你还可以尝试多发对方中路偏正手的球,如果对手是直拍,你可以多发反手底线长球。

总之,发球没有固定的落点,必须结合对手的技术打法风格,可以考虑通过发几个直线、斜线和中路的发球,总能发现对方的相对薄弱落点。发球也属于基本功范畴,勤学苦练才是王道,你说呢?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期待您的点赞和关注,欢迎下方评论区一起交流切磋,你是如何发出超级下旋球的?


国球第六人


发球是乒乓球运动最基本的一项技术,如果说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最根本的一个区别就是发球的水平。如果你有和高水平职业球手的交手经历,那你就会发现,如果对方每个发球都用上十足的功力,那你基本上是要么下网,要么出界,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接球。因此,会发球和能发高质量的球完全是两个层面,下面我们就从实战出发,聊一聊的如何发出高质量下旋球,这里“高质量”是关键词。


这里我们不再赘述发下旋球的基本方法,每位乒乓球爱好者都会经历发下旋球的基本训练,我们主要讲些实用的关键点:

第一:高质量下旋球的关键就是要有强烈的下旋,这才能给对手造成接球的困难。要想形成“强烈下旋”,一是胶皮的特性,无论粘性还是涩性胶皮都能制造出强烈下旋,关键是粘和涩的程度,有一块好胶皮能为发出强烈下旋提供帮助;二是球与胶皮摩擦的位置、时间,球接触胶皮的位置必须靠上,这样形成摩擦的时间才能更长,同时瞬间摩擦的力度越大、速度越快,球的下旋也越强烈;三是手部的动作规范性,要善于发力,要将力量通过胶皮传递给球。在球拍通过球的时候,要通过拍头的摆动速度,提高摩擦的速度和力量。

第二:高质量下旋球除了球本身的旋转外,落点的选择也很重要,好的落点也将提高对方接球的难度。传统意义上发球落点为9点,因此练习下旋球也同样要覆盖这9个点位,这其中极短和极长的6个点位应该加强训练。一般来讲,极短落点的台内高质量下旋球主要用于控制对手的正反手起球,将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极长落点的下旋球,经常用于突袭对手,但对于职业选手来说用途不大,毕竟他们的移动速速和正反手起球的能力十分强。这样看来台内的下旋球应该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平常应该用多球训练,练习台内3点下旋球的技巧。

第三:在熟练掌握高质量下旋球的基础上,一定要配合同样落点和动作的不转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迷惑对手。这一点主要从实战出发,如果你只会发下旋球,对手只需要2、3个球就能适应你的旋转和速度,如果配合上不转球,就能增加对手接球的难度。这里有两个方面一定要注意,一是下旋球和不转球的发球动作一致性,也就是说尽量让对手看起来,你发这两种球的时候的视觉感受是一样的;二是落点一定要变化,长短、左中右,配合转与不转,这样才能造成对方对来球判断的失误。特别是左站位发球时的直线台内配合下旋球和不转球的选择,毕竟业余选手的移动有一定局限性,一旦向前的步伐不够,都会造成接球的失误。这个点位应该勤于练习。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训练来检验,你发出的球是否属于强烈下旋。也就是你在发台内下旋球的时候,有没有能力让球在过网后的几跳后始终让球留在球台上,最极致的是能够形成回跳。加油吧!


昊体育


发球是乒乓球运动中每一分的开始,在比赛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拥有一手好发球可以大大增加胜率。发球的旋转根据旋转方向不同,大致可分为下旋球、上旋球和侧旋球等,其中最为常见的发球是下旋球。下旋球由于其旋转方向的特性,令对手在第一板更难进攻。高质量的下旋球注意三个方面,分别是其旋转度、隐蔽性以及落点。

首先下旋球的旋转度是根本,只有先发转,才能考虑转不转的变化。发下旋球时,先将球抛起,当球落至球网等高附近时,快速引拍触球。想发强烈旋转的下旋球时,拍型偏平,使用拍头摩擦球的下部,同时在摩擦的过程中用球拍裹住球,从而增加球在胶皮上摩擦的行程。手腕的抖动是发球旋转度的关键,在触球瞬间利用手腕的爆发力迅速作用到球上,是发出强烈下旋球的重点。

其次,在发出转球的基础上,配合不太转的下旋发球能够有效对手,增加整体发球的威胁性。发不转球时,引拍动作和发转时相似,但是出手瞬间摩擦的程度要远远小于发转球,转不转发球结合起来能够帮助选手快速在前三板中建立优势。

再次是发球的落点。由于业余选手上步的能力较差,因此正手短球是个发球的好去处,但是发下旋球时不能只盯住一个点发,否则容易被对手抓住。发球时,要试着练习“九点发球”:正手短球、正手半出台球、正手底线长球、中间短球、中间半出台球、中间底线长球、反手短球、反手半出台球和反手底线长球。发球变换落点能够有效控制住对手的上手,打乱对手的站位,能够严密控制发球落点,也是高质量下旋发球的表现。


乒乓杂志


在乒乓球的比赛中,发球是最关键的一股环节,如果在比赛中拥有自己的一套发球,并且能够配合好下一板的进攻就比较容易在比赛中抢得先机。

要想在比赛中占据主动,就要有一套高质量的发球,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要怎样才能发出高质量的球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理解怎样的发球才算是高质量,所谓高质量无非就是旋转,速度,落点和迷惑性,当一个发球都具备了这些条件,那么这样的发球才算是高质量发球。

如果要想发出一个高质量的下旋球,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旋转,当发球有了旋转,才算是高质量的发球,那么如何能够发出旋转足够强的下旋呢?首先要知道摩擦球的部位和触拍位置是关键。发球的时候用甜区来摩擦球是最容易产生旋转的,而且离拍柄越远的位置,摩擦球的能力越强,也就是我们说的球拍的中下部。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用球拍的中下部来发球?首先要放松手腕,发球的时候手腕要处在“松而不晃,紧而不僵”的状态,两种状态缺一不可,如果在发球的时候握拍太松,将会对球板失去控制,不利于发力集中,当然也不能握拍太紧,特别是全握方式,这样是不利于发力的,此时发球只能借助肩膀和大臂完成,这样发出来的球的质量并不高。

练习方法:动作一体化练习

从长球和快练起,体会用重心引动,在前后脚之间转换重心,带动手臂放松发力,体会动作一体化的感觉,发球时注意腰和胯的转动,脚的支撑和触球时重心可以帮助手腕手指发力,最后通过制动产生合力。

当动作能够放松流畅完成之后,这时候就要注意了,摩擦球的位置也是影响发球质量的因素,摩擦球的部位越接近球的底部摩擦出来的球下旋越强。

练习方法:回跳发球练习

用多球来进行发球练习,浅握球拍,尽量使球拍水平(平行球台台面),把球抛起来,等球落下至胸口左右的地方,保持球拍水平并且手腕往前往下发力用力摩擦球的中下部甚至是底部,把球发出去使球落台过网后回跳,当练习到达了过网后马上回跳过网的程度,证明发球摩擦的功夫已经到家了。

如果仅仅是把摩擦练好了这并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发球还要具备速度和落点。即使旋转再强,如果速度和落点固定,那么只要知道是什么旋转就很容易破解了。但是如果发球结合了旋转速度和落点,那么这发球的威胁就大大增加了。下旋球,其旋转特点是顺时针旋转,而且二跳之后受到球台的摩擦会造成二跳不怎么往前走并且下坠,使接球方不能很好借力回球,并且接触对方的球拍(反胶)后会迅速往下掉,这样的下旋球才能称为高质量下旋。如果你发出来的下旋低二跳是往上窜而不是往下坠的话,那么证明这下旋发的质量不高,需要勤加练习。

练习方法:固定位置训练法

用多球来练习,可以用粉笔在球台上画一个范围来表示发球的落点长短,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不同落点的发球要领,并且在发球的时候注意球二跳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最好能够发到球不出台或者过网后二跳甚至三跳再出台,以此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

当能够熟练掌握球的旋转、速度和落点这些关键点之后,这样发过去的球就算是比较有质量的了,对,是比较有质量,不算是最有质量,众所周知比赛中的发球是每人发两球然后交换发球权,如果每个球都按一样的套路来发,这样就很容易被对方适应,所以要想发高质量的下旋,最好就是配套不转球来迷惑对手,这就是发球的最后一点——迷惑性。

高质量的下旋有旋转速度和落点,但是如果都是千篇一律,那么对手适应了自己就处于下风了,跟下旋最好的配套发球就是不转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转不转发球,如果能做到这两种发球动作相似,但是旋转差异大,下旋看上去不是很转,轻飘飘的,实际上是没力可借,旋转也不差;不转看上去很转,实际上是很弱的下旋,这样一来就起到了迷惑对方的效果。如果单单靠一个高质量的下旋球并不能在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当高质量的下旋配合高质量的不转球形成的组合,就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这样的发球才算是高质量发球。


狂魔话乒乓


能否在乒乓球比赛中占据主动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发球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实力强劲的球员可以通过发球这一环节扩大优势,而以发球为特长的球员则可以通过这一项技术为自己创造好的进攻机会达到和对方周旋甚至以弱胜强的目的。下旋发球作为发动进攻前的一个重要组成,如果想保持较高的出球质量需要具备转速快,落点佳,出其不意等特点,我们来简单看看做好这一些项可以从哪些方面加强。

通过加强摩擦来制造强旋转。具有一定水平的球友都知道,球在拍面接触的时间越长,旋转也会增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球”加大拍面与球的摩擦,通过前臂扬起,向前下做坎球或者切球动作,初期可以少用手腕,用顺带的动作先把球发过去。随着练习的不断深入,掌握了基本的下旋球发球技术,就可以通过拍面夹角的变化和对手腕抖动幅度的选取控制你需要的旋转来为发球强攻做铺垫。

引拍是关键。你想发出多强的旋转,往往和出球的速度有关,而速度又需要你施加更多的力,因此球拍的挥动就至关重要,我们往往会看到优秀的运动员在球抛离手的那一刻,已经开始引拍,直接用球拍做前下,或者水平切球动作,待球下降到合理的击球位置与球形成强烈的摩擦,出球也会更转。除了引拍还可以借助身体转动力量来优化发力的协调。

个人认为最有效的一点就是观察对方:首先要根据对方的站位,来选取球落点的位置,观察对方有没有提前移位的准备,你甚至在球抛出去以后,用余光观察对方的移动来临时变换发球的落点,这样对于拿下一分似乎更有用- -。


有马体育


1:不单是手用力的问题,全身协调整体发力。2:应集中加速发力,不可匀速发力。3:吃球应薄,但不可过薄,摩擦力=正压力X摩擦系数,如果过薄,正压力不够,就会出现打滑,尤其是外国涩套。4:好的下旋发球不单是绝对旋转强,如果你发出来的下旋,对手误以为不太下旋,那也是好下旋,假动作要逼真。5:国产粘套比外套有利于加转发球,尤其是狂飙3套胶。6:发下旋球(拍形角度三种)分前进下旋,重下旋,回跳下旋(魔鬼发球),如果你能将回跳下旋发成,到对方台面跳一下即返回,那么你制造下旋的能力已经合格了。


2018孙大圣



1.球拍触球部位是旋转的关键
发强烈下旋球的秘诀:用拍头接触击球。发球时,不管用多大力量,发出多快的速度,如果是靠近球拍的内侧(拍柄部)接触球时,则不能发出旋转球。用正手发球时,球拍接触球的部位应是球拍的左侧(也就是球拍的中下部)。因为接触球拍的右侧(也就是球拍的中上部)制造球的旋转很难,一定发不出下旋球。

2.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
初学者及中等水平的选手发下旋球时,应注意右肩及上肢向前用力转动,这样球在球拍上“吃球”时间会加长,旋转也会增加。练习时首先要加强摩擦球的意识,以肘关节为中心,前臂向上弯曲后向前下方用力。优秀运动员在发球时,引拍拉手后,在球拍与球接触的瞬间手腕用力。初练发球时,肘关节和手腕不能用力太多,先注意肩和上肢的用力,然后练好摩擦球,渐渐把速度发出来,最后注意在接触球的瞬间,利用手腕与身体的协调用力把旋转速度发出来。

3.利用引拍拉手惯性力量发球


/<font> 发球时,球速的快慢与球拍挥动的速度有很大关系,因此,利用引拍的力量发球很重要。要想发球质量高,引拍拉手后,球拍与球接触时的位置是在身前击球;在抛球的同时引拍,然后直接向前用力摩擦,球的旋转也会强烈;发急球(快球)时,利用引拍的惯性力量,向前加速撞击,这样球的速度就会相应加快。另外,发球抛球的同时引拍,然后用力加速,利用引拍的惯性会使发球的旋转与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4.发球三大要素的配合是保证 发球的三大要素是触球时的拍型角度、球拍的用力方向、触球时的瞬间速度。对于发出高质量的球,这三大要素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其中,接触球时的拍型角度是根据自己想发的旋转来决定。发下旋球时,球拍与球接触时摩擦球要薄,方向几乎平行,用力时要有爆发力,也就是突然性。/<font>


优之良图


纯业余选手 说点自己看法吧 不少球友都吃我下旋球 我方法是摩擦球时候用球拍前端摩擦 拍子尽量放平 还有就是发球时候身体重心降低 尽量让球落低一点再发球 发球没高抛 不好找摩擦点 摩擦薄一点对方更难接力 不过上次有个水平比我高不少的老朋友说我发球太转不利于自己进攻 最近正在改进


圣殿守卫


搓出强烈旋转的下旋球需要两个因素

1、技术因素。

1)爆发力。搓强烈旋转的下旋球同样需要爆发力,我个人感觉,主要是小臂和手腕的力量。搓球前的瞬间,小臂含胸,肌肉比较紧张(相当于引拍,做发力前的准备,时发力充分),手腕向身体方向弯曲。球过来时,手腕猛烈向外弹出,同时小臂与大臂的角度打开,将拍子向前送出,在拍子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速度达到最大时触球。整个动作形成的效果是拍子在做大体上是以小臂为半径的,一个平面上的加速圆周运动。搓球后,拍子自然还原。

2)触球位置。是搓强烈旋转下旋球的最关键的因素。应该用拍子的前部、远离手柄的位置触球(也就是拍子的前下方搓球)。这点应该比较好理解,原理是,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在角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远离圆心的位置线速度最大。当我们以手腕为圆心旋转拍子时,肯定是远离手腕的拍子的部分速度是最快的,当角速度达到最大时,用那个地方击球效果最佳,反之,拍子上越靠近手的位置击球,越不容易搓转。  

3)拍子的角度(拍型)也很关键。一般的说,越平的拍子搓出的球越转,但是,拍子的角度需要根据对方的来球情况加以调整,来球越不转,拍子的角度越垂直(立起来),来球越下旋,拍子的角度越水平。还有,击打球的位置也要注意,这一点要和上条结合着看,拍子平,必然要接触球的靠下部分,拍子立起来,就有可能去接触球的中部。

4)搓球的薄厚。用术语说就是发力的方向和球心距离的关系。这个函数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接近二次的曲线,就是说不是越薄,就越转。因为你必须根据你自己的胶皮、海绵或者套胶的吃球(软硬)情况,来调整搓球的薄厚,过于薄了,不但球容易高(那就没有意义了,再转也没用,等者找打,而且你所做的努力全都变成了加强对手攻击你的结果了),而且速度太慢(打球总没速度建议改打太极拳,速度是造成对手失误的关键因素,速度越慢,对手的准备越充分)还十分容易不过网。一定要调整好速度和旋转的关系,提高在对对手造成最大威胁情况下的成功率。

2、器材因素。器材因素其实是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情况下才显得很重要的。在这方面我有点发言权,因为我自己用过不少各种档次的器材。从小时侯1元一个的正胶拍到银河+729、Palio到低档的蝴蝶板+G888,小蝴蝶到现在用的TAKSIM蝴蝶王+狂飙III、STIGA双碳管道+Bryce大蝴蝶等等,更换过多次,经历了很多教训,积累了很多经验。关于搓球方面,我告诉大家一个值得高兴的消息,就是我认为低档次的套胶的粘度要比高档套胶的好。事实上,就我而言,按照搓球的适宜程度,依次排序如下:Palio CJ8000 B时的搓球感觉是:胶皮面的吃球度正好,用我的速度发力去搓感到所有的力量都转到了乒乓球上,能搓出又急又转的下旋。当时用这块胶皮时,我最怕有人给我拉出强烈旋转的高吊弧圈,但是我用拍子加力扣杀成功率只有50%。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它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温度低时,感到很硬,比较容易出借。要是夏天用,效果最好。不过即使这样这也对得起它那30多元(精品)的价格了;国标狂飙III(40)虽然也能搓出很转的球,照前者的手感稍差。但是防弧效果好多了。然而,我感觉它的弹性也确实太差了,没有了暴冲,搓下旋也就失去了意义。昨天我在狂飙上一气灌了12遍TSP胶水,没想到今天好多了,开始用还不适应,一个劲儿的出界。一会儿适应了,和Bryce相比,反弹能力还是略差一点,总不能叫人家大蝴蝶的工程师白研究几十年吧?729-3和G888很长的时间不用了,只记得感觉是稍微有点软,但是搓出转球没什么问题。好象事情总是这样,适应了快的板和胶皮就不愿意回头用曾经伴随自己成长的软的了。可能是手感更好了,即使球的速度快也不影响成功率的缘故;小蝴蝶和大蝴蝶(Bryce)尽管是那么出色的胶皮,在发强烈旋转的下旋球时,转度明显不如前几款,尽管大多数用这样套胶的人都在进攻,并且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较高成功率(主动抢拉弧圈,推、打对方弧圈,甚至与对方对拉都占有明显好于前几款胶皮的效果),但是在这项技术的应用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弱点(可能用这样套胶的人用不着经常用下旋防守)。今天我还客观的做了实验,我让我徒弟发下旋球,我在这面打。几次试验结果表明,狂飙III的转度明显好于Bryce大蝴蝶。而且,大蝴蝶发很转的下旋球容易出界。我感到我怎么也不能把速度和力量完全转到球上,自己发完了球心理还很没底,真要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