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工作站从零到百 绍兴如何组建豪华版“智囊团”?

2019-04-29 15:1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黄慧仙 通讯员 周红阳 周赟

院士工作站从零到百 绍兴如何组建豪华版“智囊团”?

杨玉良院士(左一)正在讲解碳纤维相关知识。

这两天,位于绍兴的浙江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正加足马力生产,三天之后,这批产品将发往河北、山东、广东、福建等地的客户。车间里,除了工人之外,还有一位特殊的人物穿梭其中,他就是中科院院士杨玉良。

4月29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名社长总编走进浙江”大型媒体采风活动期间,记者随绍兴采风组在浙江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看到了这样一幕。

在过去一段时期,这里还曾是另一番景象。

碳纤维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具有分量轻、强度大、耐高温等特性,是制造航天航空等高技术器材的优良材料,在空客、波音787等飞机上均有着它身影。同时,它在动车车头构成,墙体、桥体修补,甚至滑雪板、钓鱼竿等领域,均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但对于这样一种材料,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稳定性如何保障,却是一直让企业饱受困扰的难题。

“在公司的碳纤维生产中,每生产15天左右,设备就因为积炭等原因需要进行检修,不仅影响生产进度,不同批次的产品也容易有质量上的偏差。”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峰说。

2017年,在省、市科协的牵线下,精功碳纤维找到了国内碳纤维领域的领军人物、复旦大学杨玉良院士进行合作,并正式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解决碳纤维生产中的产品稳定性问题,既要求技术宽容度,也需要专业团队在企业技术管理节点上做好把控。”杨玉良院士说。

杨玉良院士团队入驻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后,在改进设备工艺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帮助精功碳纤维把设备检修周期从15天延长到了3个月,有力助推了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升。

“去年,我们的产量已达到1600多吨,产品被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风力发电、高端体育器材等领域。”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峰说,成立五年就能成为国内第二大碳纤维生产制造基地,多亏杨玉良院士的助力。

这种“企业提需求,院士来攻关”的合作模式不仅存在于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不少其他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合作,努力通过研发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院士工作站从零到百 绍兴如何组建豪华版“智囊团”?

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是绍兴一家生产床垫和酒店家具的上市企业。2011年开始,随着消费者对环保需求的提升,行业中的共性问题——甲醛、异味,逐渐成了企业发展壮大、打开海外市场时的掣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公司管理层向中国环境专家侯立安院士发出邀请。侯立安院士感受到了企业的迫切感,当年便在“喜临门”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8年来,喜临门院士专家工作站不仅把床垫中甲醛的释放量降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还帮助企业拿下2项科技奖,授权国际发明专利8项、国内发明专利16项,制定各类技术标准8项,立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

近年来,绍兴精心耕耘院士资源,培育“院士文化”,弘扬“院士精神”,打造“院士经济”,通过深入实施院士专家高端智力集聚工程,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为绍兴经济提档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动力。

据绍兴市科协统计,自绍兴市开始建立院士工作站至今,全市已建站103家,其中19家成为了省级,7家成为了国家级,签约建站院士92名,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84.7亿元。院士工作站,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创新突破的“发动机”。

近年来,绍兴市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文件,并对绍兴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一次性给予20万元的启动资金,对省级和国家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再分别给予50万元和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大大激励了企业引进院士专家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与院士“拉家常”,打好“乡情牌”,也是绍兴柔性引进院士资源的“秘籍”。

据绍兴市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绍兴市计划推动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30家;到2020年,力争在上市公司内实现院士专家工作站全覆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