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121只基金陸續發佈相關清算報告

近年來,基金公司開始清理一些經營不善、不符合監管導向的基金產品,基金清盤已經開始變得常態化,投資者面對基金陸續清盤也不再帶有恐慌情緒。

按照基金合同的相關規定,開放式基金正式成立後,連續2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在定期報告中予以披露,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終止基金合同,依次開展基金財產清算工作。

今年以來121只基金

陸續發佈相關清算報告

上週六,中銀基金髮布了旗下基金中銀合利債券的清算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月31日日終,該基金已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為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根據基金合同約定,該基金滿足基金合同終止條件,已於今年2月13日進入財產清算程序。

而在上週五,發佈基金財產清算及基金合同終止的公告的基金產品多達8只,分別是:長城久盈純債債券、國投瑞銀和順債券、德邦增利貨幣A/B、德邦多元回報靈活配置混合A/B、嘉實豐益信用定期債券A/C、華泰柏瑞製造2025混合A/C、工銀新得潤混合、建信回報靈活配置混合。

有投資者甚至在基金交流群中調侃道,2025年尚未到來,但是像工銀瑞信中國製造2025和華泰柏瑞製造2025混合卻已匆匆謝幕。而這些基金清盤的直接原因,就是在成立後基金規模出現大幅下降,基金規模長期低於5000萬元,不得不選擇終止基金合同。

按照基金合同的規定,基金正式成立後,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為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基金管理人應當終止基金合同,並向中國證監會報告,但不需要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截至4月27日,已經有121只基金陸續發佈了基金財產清算及基金合同終止的公告,涉及55家基金公司。實際上,面對部分經營不善基金的清退、分級基金等產品的逐漸退出,投資者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不再像此前一樣有恐慌情緒——基金清盤已經逐漸常態化。

清盤候補隊伍再擴容

“迷你基金”增至515只

近年來,公募基金市場上產品數量穩步增長,產品同質化問題也愈發嚴重。就權益基金來說,無論是從基金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還是從其投資策略來看,在2000餘隻權益基金中有太多投資標的和投資策略類似的產品。這也使得近年來業績表現相對不佳的部分基金遭遇連續的淨贖回,淪為“迷你基金”或清盤。

“迷你基金”的數量正在穩步增長。單就權益基金來說,《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在2015年年末,權益基金市場上“迷你基金”的數量僅有84只;到了2016年年末,“迷你基金”迅速增加至159只;到2017年年末,“迷你基金”總數量達到287只;截至去年年末,“迷你基金”的數量已經多達384只。

目前,基金的最新資產淨值可以通過一季度末的基金份額及最新基金單位淨值測算,經過《證券日報》記者測算,截至4月27日,基金資產淨值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基金”有515只;而基金持有人數量的數據僅在基金年報和基金半年報中披露,截至去年年底,持有人數量達不到200人的基金有672只。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迷你基金”的數量也僅僅是估計數量,部分產品也有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以來迎來基金規模或基金持有人數量的快速增長,基金規模達到5000萬元或基金持有人達到200戶;而原本基金資產淨值在5000萬元以上或基金持有人數量在200戶以上的基金也有可能在近日淪為“迷你基金”。

長期基金資產淨值在5000萬元以下的“迷你基金”在所難免要面臨保殼的問題,吸引新的資金或投資者前來申購是一種選擇,選擇修改基金合同謀求轉型也成為一種新的選擇。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有很多“迷你基金”對基金合同中清盤條款進行了修改。某基金公司在此前發佈公告,就旗下一隻混合型基金的合同中“觸發清盤”條款進行修改:將直接“觸發清盤”修改為“基金轉型、合併或清盤,並召開持有人大會表決。”

另一種方式是對轉型條款進行了新的設定。此前有一年定開債基修改轉型合同的案例,基金合同中修改道:某個開放期屆滿時,出現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任何一種情形時,定開基金將轉型為債券型基金。不需要召開繁雜的持有人大會,也成功避免了要清盤的命運。

記者王明山

原標題:年內121只基金髮布清算報告 迷你基金清盤“後備軍”不斷擴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