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拒絕雷諾合併提議,日產仍在努力換取“自由身”


兩次拒絕雷諾合併提議,日產仍在努力換取“自由身”


自前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恩的財務醜聞曝光以來,三家車企之間的戰略分歧與權力鬥爭則隨著其案件詳情的進一步披露而愈演愈烈。4次起訴、108天鐵窗、共計1350萬美元的保釋金令這位曾經的鐵腕兩次進出日本檢察院的監獄大門,推特上正發表“自由的心”的同時,外界的雷諾與日產似乎越發走到了雙方關係尷尬期的冰點。


兩次拒絕雷諾合併提議,日產仍在努力換取“自由身”


欲擴大日產股權,雷諾兩次合併提議均遭拒

繼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集團的新聯盟計劃在4月12日被日產汽車回絕後,其決定仍將繼續堅持兩家公司合併的打算。

據日本經濟新聞透露,雷諾集團於近日再次向日產汽車提議,欲成立一家總部設立在第三國的新合資控股公司,並任命董事數量對等的方案,這一新的方案意味著雷諾再次向日產尋求整合,但這一提議日產汽車於本月29日再次予以回絕。


兩次拒絕雷諾合併提議,日產仍在努力換取“自由身”


據瞭解,在新的方案中,雷諾除提議雙方董事數量均衡外,還將在此基礎上相互轉讓普通股權,倘若該方案在日產汽車方面予以採納,那麼法國政府在雷諾集團內部的持股比例將從目前的15%降低至7%左右,但持日產汽車43%股份且具有投票權的雷諾,對股權進一步的擴大則是日產汽車不可接受的。


兩次拒絕雷諾合併提議,日產仍在努力換取“自由身”


在雷諾方面看來,認為與日產合併將能使雙方的協同效應在聯盟內部實現最大化,但日產高層則認為,目前聯盟中日產管理層的控制權要低於雷諾集團,一旦實現合併重組,這種不平等現狀將加劇惡化,而這也是日產汽車拒絕推進合併的原因之一。


兩次拒絕雷諾合併提議,日產仍在努力換取“自由身”


此外,在目前的資本聯盟下,雷諾對日產顯然擁有更多的控制與話語權。雷諾日產雙方公司呈交叉持股,其中雷諾公司持有日產公司43.4%的股份,而日產公司僅有雷諾公司15%的無投票權股份。日產汽車曾表示,由於戈恩權力過大,才導致日產缺乏監督和治理髮生如今現狀,而這一點則是日產汽車一直試圖削弱雷諾對其控制權且拒絕合併的另一原因。

屢次人事換防,日產究竟想得到怎樣的結果

據外媒前日信息,一份在去年洩漏的電子郵件中顯示:日產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早在去年開始加強推動日產與雷諾之間的關係之際,日產汽車部分高管正與日本政府官員幕後展開合作,以求捍衛日產汽車的獨立性。


兩次拒絕雷諾合併提議,日產仍在努力換取“自由身”


而在戈恩被捕之前,應法國政府的要求其正著手組建新的聯盟結構,使得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關係“不可逆轉”。對此,前日產汽車首席執行官Hari Nada曾表示,“日產寧願保留現有的聯盟結構,也不願與雷諾合併,而重新平衡持股比例、減少法國政府對日產持有的43%股份是日產汽車的首選方案”。


兩次拒絕雷諾合併提議,日產仍在努力換取“自由身”


現雷諾董事長 讓-多米尼克·塞納爾

可以確定的是,日產將維持目前現狀且堅決拒絕合併為當下主要方向,並絕不輕易讓雷諾方面繼續控制,他們想要的是回購雷諾所持股權或者增加對雷諾的持股並在其董事會擁有投票權,他們想要的是“自由”。 雖然讓-多米尼克·塞納爾為雷諾新的幫主,但在日產方面毫無根基的他,面對試圖掙脫雷諾43%股權的日產,他似乎也將無能為力。


兩次拒絕雷諾合併提議,日產仍在努力換取“自由身”


埃爾頓·谷碩

值得一提的是,在離開戈恩執掌的北美等海外市場,其銷量成績一落千丈,僅今年首季度便已兩次下調公司年度財政盈利預期,因此日產管理層決定將加速重點發展中國市場,並繼續調任非日籍高管來處理目前所身陷的困擾。


兩次拒絕雷諾合併提議,日產仍在努力換取“自由身”


安東尼·巴瑟斯

其中,現任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總經理埃爾頓·谷碩將在6月1日起,正式擔任日產北美市場營銷高級副總裁,並負責日產汽車美國分公司的所有銷售和市場活動。而時任日產汽車泰國總裁東尼·巴瑟斯,將接替谷碩擔任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和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總經理。


兩次拒絕雷諾合併提議,日產仍在努力換取“自由身”


據最新數據顯示,日產汽車今年第一季度在美國的銷量為33.15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12%,在歐洲市場的表現更是大幅下滑近30%。而日產汽車在美國市場正試圖拋棄依靠終端大幅優惠來擴大份額的市場戰略,將聚焦提高公司的利潤率。


兩次拒絕雷諾合併提議,日產仍在努力換取“自由身”


隨著這位此前就職於日產汽車墨西哥公司總裁,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總經理埃爾頓·谷碩的加盟,是日產汽車試圖儘快脫離在戈恩執掌時代下的日產營銷策略。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和2018年,在埃爾頓·谷碩及其團隊的帶領下,東風日產分別實現了10.6%和3.9%的同比增長,包括軒逸、奇駿等均成為細分市場銷量領先的車型之一,同時向中國導入了“日產智行”科技,推出軒逸·純電車型,推動了電動化與智能化產品落地。

後戈恩時代的雷諾日產聯盟下步棋怎麼走

戈恩事件給外界及聯盟所帶來的極端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將聯盟內部矛盾公開化也極大損害了幾方盟友間的信任,這無疑也給後續的合作蒙上了一層不可避免的陰影。


兩次拒絕雷諾合併提議,日產仍在努力換取“自由身”


從目前發展狀態來看,日產汽車雖願意保持與雷諾聯盟的狀態,但對現有的股權比例等不滿,在西川廣人等日產管理層的帶領作用下,日產必將繼續為謀求話語權而努力。而雷諾方面,到目前來看,法國政府作為雷諾第一大股東,沒有任何要重新協調聯盟關係的意願。


兩次拒絕雷諾合併提議,日產仍在努力換取“自由身”


事實上,早在1999年5月,面對負債累累的日產汽車,雷諾集團以5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日產36.8%的股份,併成為日產汽車第一大股東。同年10月,時稱“成本殺手”的戈恩宣佈開始實施日產復興計劃,在其的帶領下日產開始大幅縮減成本,並最終在1年後實現扭虧盈利。


兩次拒絕雷諾合併提議,日產仍在努力換取“自由身”


或許正是由於這位鐵腕曾經拯救日產於水火,因此即使後來日產的實力已經遠超雷諾時,雙方股權與實力不匹配卻仍能相安無事直至如今矛盾爆發。在1999至今的近二十年時間中,戈恩在聯盟中的紐帶作用及地位無可撼動,更何況以他對聯盟以及三方公司的瞭解,新的繼任者將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其在位時的作用。


兩次拒絕雷諾合併提議,日產仍在努力換取“自由身”


由此看來,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即使能夠在新繼任者的帶領或執掌前繼續維持現有的和諧關係,但缺少在多方具備基礎且能夠起到紐帶作用的關鍵人物,聯盟未來的效益恐怕將大打折扣,而為了能夠更長遠地和平發展,雷諾對日產的股權削減或許將是重塑多方信任以及促進聯盟走向下一步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