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的天津是什么样子的?

橙橙爸爸讲历史


1909年天津卫是嘛样?笔者无法穿越回去,因此不能清晰概述当时画面。想问老一辈,但这个年岁的早已经没有了,七老八十的那种他们也没有经历过,因此更是问不明白。既然说不清道不明,就只能通过部分老照片和历史文献找寻一些蛛丝马迹。

天津卫是个好地方,邻近京城,正所谓九河下梢天津卫,天津卫离不开水,大致运河,小到河沟,老百姓全仰仗这方水土养活着。

正因为有运河,有水就有财,才使得码头文化大行其道,也衍生出一套专门属于天津卫的码头历史,也正是因为码头,才衍生出天津卫特有的混混文化。不管是李金鳌,还是霍元甲,或是袁文会,都与这码头文化有一定关联,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谁也离不开海河和码头。不论您是东洋、西洋还是南洋,舶来物通过这些大小码头源源不断流入天津卫,您在京城买不到的洋玩意,到天津卫一准能买到。洋快餐最早入驻的城市,也是天津卫,其次才是上海滩。

袁大公子克定当年曾痴迷于天津卫,曾在报纸上直言:最好玩的地方,一则为上海,二则为天津,然天津更接地气儿。

为嘛天津好玩又接地气?那是因为天津卫集结了南北文化之结晶,当时天津卫的大买卖,十有八九是外地客商干的。南方客商带来了南方的文化和饮食,跟北方的文化和饮食挂了钩。

另有一点,只有上海和天津才有,那就是租界带来的好处,不要认为租界带来的只有坏处和屈辱,同时也带了文明与开放。正是因为有租界的存在,经济、文化、娱乐等才更上一层楼。那些下野的军阀,过气的王族、有钱的名媛、阔气的巨贾等等一股脑涌入天津卫,在租界里面以及租界附近打造属于自己的公寓,舒舒坦坦的当起天津寓公。清末民初的大人物基本上都在天津有地产,如今许多名人的府邸还在,有免费的有收费的,有兴趣的可以去参观,那些小洋楼的建造格局和气派尽头是现代所没有的。

笔者曾得到一个著名天津文人赠送的天津卫建筑档案,全部为清末明初的老照片和建造结构图,看过之后,啧啧称奇,洋人的玩意不见得全不好,经历上百年历史依旧屹立不倒,坚固如新。

也正是因为租界的建立,天津卫率先过上了“现代化”生活,点灯、电车、电话等等当时新鲜又先进的玩意儿天津一概全有。在几年前曾经有个八十多岁的老爷子跟我说,他小的时候,家里要嘛有嘛,跟现在没嘛区别,想吃西点,出门就有,看电影、逛酒吧、去洋人夜总会看洋人跳舞,家里那会就有轿车。这些恰恰说明了当时天津卫的富足。当然,这些都是过去式,也正是因为他家有洋楼洋车,那些年给他打断了腿。只不过见过世面的人就算遭遇不幸,早晚也能缓过来,如今人家儿孙满堂,两个儿子家趁人值,有的是钱,光房子就十几套。而那些年抄他的家邻居,照样一个个还是穷鬼。这就是命,不服不行。

说着说着有些扯远了。就说这么多吧,我太喜欢天津卫的历史了,为嘛?因为我是天津人,我爱这方水土,更爱属于天津卫的海河文化。可现如今,这种文化淡薄了,越发没味了!

注:本文所使用的照片全部为天津老照片,大家可以通过这些照片,看一下20世纪初叶天津卫的真实画面。


大狮


天津为何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实现迅速崛起?

第一,天津地理位置好,临近首都北京,紧靠港口,交通和航运便利,便于商业流动,适宜办工厂、搞贸易。同时,天津地处华北平原,周边人口稠密、农业发达,资源丰富,特别是盐业资源尤为丰富,所以天津的化工产业非常发达,近代著名的永利制碱厂就在天津,这是天津崛起的基础。

第二,天津是近代北方洋务运动的中心,由于满清朝廷不愿意把工厂建在北京,所以很多民办和官办企业都放在了天津,电报、公路、发电厂等相关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为天津打下了工业基础。北洋时期,北洋大佬们把天津当成了资本角逐的游乐场和下野养老的乐园,因此北洋大佬们投资的首选地就是天津,北方民族资本也乐于在天津投资,因此天津很快成为了北方最大的工业、商业、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在北方一头独大,引领中国时代潮流,一跃成为20年代中国最牛的城市。

第三,天津具有独特的政策红利。清朝末年,外国人及其产业,包括外国的外交机构是不能进京的(当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签约有一条就是要求清政府允许公使进京),所以外国人和他们的产业、驻华机构都集中到了天津,天津的九国租界极其繁华,当时远远超过上海公共租界,当时的天津甚至承担了首都北京的部分职能,是中国的外交中心,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海关也设在天津。


猪猪大侠没名字


I909年的天津,各国列强横行,以英国为代表的九国列强在天津设立租界,国家的主权被侵犯,领土被割让,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乡音发声


那时候,天津很傻很天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