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行侠仗义、痛打外国水兵、书名震京津的魏戫魏铁珊

小传

魏戫(1860—1927),原名龙常,字纫之,后改名戫,改字铁珊,号匏公、龙藏居士等,浙江山阴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曾任两广总督谭钟霖督署文案,后赴北京。三十二年(1906年)移居天津。辛亥革命后,隐津沽不仕。1927年病故。清末民初,魏戫以擅书魏碑在京津地区享誉一时,曾一度与碑派宗师李瑞清齐名。

少年侠者

魏戫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其经历以文士黄濬记之最详。

早年行侠仗义、痛打外国水兵、书名震京津的魏戫魏铁珊

黄濬

黄濬有《记魏匏公》一文,文载魏戫“博通史籍,无所不览,能为唐中晚诗、宋明文及制艺,尤工倚声,长短调及南北曲皆精善。又工书,法北魏,能以龙藏寺体作小楷,如半黍大,于大小篆籀隶字钟鼎又咸擅之。健谈,好饮酒,于星卜杂技,罔不通晓。至如筝、笛、琵琶、胡琴、以暨昆徽弋黄诸歌曲,皆娴熟如夙授。于武技、通易筋经诸拳法,有神勇名。”而“其父润亭先生,名德潜,避洪、杨乱,游幕粤西。匏公(魏戫号)生十餘岁,即以拳术著,最善七节鞭及壁虎功。壁虎功者,能以背游,缘墙壁以上。当时金田乱后,粤西豪客最多,匏公身负异技,二丈高楼,能耸身跃过,于是群奉为首领。一日于市中平人之不平,或诉于润亭先生,大怒,严责之。匏公跪而自投,断一指自食之,誓不与少年游。由是折节读书,以光绪乙酉举于乡......绝意于仕进。又不乐家食,游幕四方,曾主谭文毅(谭钟麟)、鹿文端(鹿传霖)幕,继为袁项城(袁世凯)、岑西林(岑春煊)所礼,数电相召,然皆不就。足迹西历甘肃,东穷辽沈,晚乃蛰居津沽。革命后,以鬻书为生”,从记述中可见魏戫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倔强的性格。

岑春煊铁哥们

早年行侠仗义、痛打外国水兵、书名震京津的魏戫魏铁珊

岑春煊

据署名一学在《我也来谈魏铁珊》一文中记,“他与岑春煊有世谊,在北京会试时同住在广西会馆,岑懂武术,常持刀欺人,酒后尤甚,但一见铁珊便不敢放肆,当时京中有岑三爷怕魏三爷之说(岑、魏均排行第三)。其后,岑任两广总督,一再礼聘铁珊为督署文案,他以岑暴戾嗜杀,虽属老友亦坚辞不就。”

痛打外国水兵

1931年,香港《中和报》还载有一篇短文,讲的是魏戫在天津打外国水兵的故事。据报人高伯雨考证,此事发生地应为上海而非天津,但这则故事流传甚广,笔者不在文中赘述。

但魏戫的武功确实很高,据他的后人回忆,1918年,魏戫在天津全聚德分店同梅兰芳、薛凤池小酌,归家途中,一辆汽车风驰电掣迎面冲来,他虽有醉意,但仍能快速闪避,仅所穿长衫和仿绸裤被刮破而已,可见其人武艺之精深。在友人狄平子的眼中魏戫“不乐家食,遨游四方,以文史书翰自娱,自是傅修期(傅永)一流人物”。

名震京津

清末民初,魏戫的书法亦名重一时,他与鲁迅的父亲周伯宣为至交好友,曾受邀为北京山会邑馆(即绍兴会馆)题写匾额。

早年行侠仗义、痛打外国水兵、书名震京津的魏戫魏铁珊

魏戫题“西柳堂”

民国时期,北洋政要曹汝霖与他交好,二人常对饮于“菜根香”酒肆之中,曹父过逝后,曹汝霖还请他为父亲书写墓志铭,曹对魏氏评价极高,认为魏戫“真是能文能武,技术工夫,亦臻上乘,亦奇人也。”

据传,他性情高亢,军阀张作霖喜其书,曾托叶恭绰以千金求录“家庙碑”及“戒子孙文”,指定钦署“赵尔巽撰,魏戫书”,被他拒绝,无奈叶氏再三劝说,最终以“赵尔巽撰并书”折中之法加以妥协。

早年行侠仗义、痛打外国水兵、书名震京津的魏戫魏铁珊

张作霖

袁世凯也曾以金钱高位延聘于他,亦为魏戫所拒。

魏戫晚年定居天津,当时北京荣宝斋、清秘阁、天津的利亚书局均挂有他的笔单。

他与旧京梨园界秦稚芳,罗瘿公、王瑶卿交往较多,王瑶卿故居中的“古瑁轩”三字即为魏戫所书,梅兰芳、程砚秋、余叔岩、俞振飞还曾向他学习声律、音乐、戏曲,时慧宝在戏剧界以擅书闻名,其书法亦曾得到魏戫的指授。

魏戫病故后,余叔岩曾出1000银元作为奠仪(此款可在当时的北京购买一个四合院)。1935年秋,梧州人士(魏戫曾久居梧州)为其夫妇印行《魏铁珊陈肖兰遗集合刊》。

据张大千、寿石工弟子巢章甫记,魏戫有一子名公孟,喜好收藏古墨纸笔,亦曾活跃于旧京。

碑派名家

谈到魏戫的书法,却有其过人之处,他最初应临习过一定的帖学书法,后因喜诵读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而倾向碑派,他认为帖过于妍美,因此取法《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后又参之《瘗鹤铭》,晚年专临汉碑、金文,进而上溯先秦,得秦篆周籀之神髓。有学者认为魏戫书法功力不如李瑞清,但笔者认为此说法颇值得商榷。魏戫楷书受《张猛龙碑》影响较深,从存世的魏戫书《林绍年神道碑》来看,此碑大约是他五十六岁时所书,字体端庄遒美,结字带有很强的《张猛龙碑》特色,中宫收紧,左右顾盼,欹正相生,用笔浑厚自然,方圆并济,体势上受《瘗鹤铭》影响,于平直中寓险绝,兼得《瘗鹤铭》“古拙奇峭,雄伟飞逸”之势,气格高雅雍容,无一丝做作之意,加之魏戫自幼习武,其楷书中还孕育着一种刚强之美,用笔坚挺自信,如刀砍斧割,痛快淋漓,但非如陶濬宣、李瑞清求筋骨外露,剑拔弩张之势,而是将强健之骨化于无形之中,取内敛挺拔之势,堪称碑派高手。

“复合体”

早年行侠仗义、痛打外国水兵、书名震京津的魏戫魏铁珊

魏戫书《林绍年神道碑》(局部)

早年行侠仗义、痛打外国水兵、书名震京津的魏戫魏铁珊

魏戫书《林绍年神道碑》(局部)

除《林绍年神道碑》外,据笔者研究,魏戫的楷书还呈现出另一种面貌,也有人说他的书法是多种心态揉成的“复合体”,这也是其书法的过人之处,根据笔者所见,魏戫楷书最常见的是取法《张猛龙碑》,他书写的墓志铭大多采用此种风格,魏戫能将易书刻板的墓写得灵动奇肆,《林绍年神道碑》即是他此类楷书的代表之作。

还有一类魏戫楷书则带有明显的《石门铭》面貌,取《石门铭》“清劲超逸”之势,去除了书作中的“重浊之气”,真可谓“似不食人间烟火者”,且他深谙碑派书法精诣,知《张猛龙碑》放大不易,以此面目自成一家较难,即使掺入《瘗鹤铭》亦不能与康有为派书风相抗衡,因此他取法《石门铭》,以《张猛龙碑》、《瘗鹤铭》融合《石门铭》,借鉴康有为的碑派书风特点,而探索出自家独有面目。

早年行侠仗义、痛打外国水兵、书名震京津的魏戫魏铁珊

魏戫行楷五言联

早年行侠仗义、痛打外国水兵、书名震京津的魏戫魏铁珊

魏戫行楷书

据黄濬讲,魏戫还能以《龙藏寺》体作小楷,可惜此类小楷存世不多,很难对其说法加以佐证。在拍卖市场中,偶能见到魏戫篆隶书,但真伪难知。

除楷书外,魏戫亦写一些行楷书,为将《张猛龙碑》变化而成之字体,体势凝重而神气不散,也是一种他书法的一种风格。由于诸多的历史原因,魏戫的书法存世不多,如今知道他的人很少,甚至许多专业学者也对这位活跃于清末民初的碑派书家不甚了解。但笔者认为魏戫的书法风格有其时代的独创性,应对其作品详加汇集整理,或可增进世人对清末民初碑派书风的了解。

(作者邹典飞系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京派书法研究会副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