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翔怎么了?还是我们怎么了?

转自:书法网 牛十五。我们尊重并支持原创,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近曾翔写大字的视频火遍圈内外的朋友圈,想必大家都看过了。

首先对于书法的学习,我们现在可以取法的资料可谓是浩如烟海,文人雅客的手札书信,无名书者的碑碣刻砖。而艺术家喜欢什么风格的书法艺术,也是有自己的选择的,但是真正高水平的艺术家,应该对于前人遗迹广涉博取来开创自己的艺术风格的。

曾翔怎么了?还是我们怎么了?

曾经看到过一段这样对曾翔的评价:(朴拙、欢愉、天真、快乐,构成了曾翔书法的品质,每次看他的字,似乎能听到他下笔时爽朗的大笑和发自内心的“好玩”感叹。或许在传统书法中浸淫太久,当曾翔开始自觉的寻求个性化的书法表现时,选择的是一条相对保守的路——他没有直接借鉴日本的少字数派或者用西方的现代艺术理论对汉字进行解构,而是重新思考“传统”的源流,以期回到书法最原始的生长状态。他多次在研讨会上谈到自己的观点:“当代书法家的出路是回到书法的源头,我们应该去追问王羲之是从哪里来的,王羲之不是源头,书法的源头在秦汉篆隶。”印象派画家高更曾在致斯特林堡的信中说:“文明让你受苦,野蛮让我返老还童”,这句话用在曾翔身上倒是十分恰当的。与传统文人创造的经典帖学相比,曾翔的书法无疑是“野蛮”的,有失“优雅”的,但却是充满活力的。朴拙、欢愉、天真、快乐,构成了曾翔书法的品质,每次看他的字,似乎能听到他下笔时爽朗的大笑和发自内心的“好玩”的感叹)。

曾翔怎么了?还是我们怎么了?

上面是在网上看到别人对曾翔的评价。其实在明清时期,傅山就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毋,曾翔选择的就是宁丑毋媚的路线,很多人对美和丑的理解与界定只是局限于外在的表象,却很少有人去挖掘其本质。任何一副作品也不能说让所有人认为它好,有的人认为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尽善尽美的代表,而颜真卿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极尽涂抹,粗头乱服,不可一观呢?有人认为两件作品都美,却说不出它们美在哪,好在哪。看一件艺术作品关键是看你能不能在这件作品中找到与作者共鸣的地方,找的到,你就会觉得它好看,你就会喜欢。

曾翔怎么了?还是我们怎么了?

另外,曾翔写字过程中的长啸与大笑,正是其真性情的流露,正是一个艺术家书写至性起的时情感的宣泄。曾翔创作作品时的爽朗笑声留存于影像,这是我们时代的幸运,也是后代人的幸运。如果当年洛阳某酒楼内怀素书写其自叙帖时,把怀素所描写的“满座失声看不及”“忽然绝叫三五声”用影像记录下来,那么后人在欣赏其自叙帖时还能像现在这样充满敬意么?古人的长啸绝叫只存于文字内容里,大家都觉得无可厚非,而今人的长啸绝叫存于影像内,大家看了反而感觉受不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艺术家最悲情同时也是最幸运的事就是自己不被自己所处的时代理解,被同时代大多数的世人误解。作为一个对书法艺术孜孜以求的书法家来说,他选择宁丑毋媚的艺术风格,注定是要为这个时代书法艺术发展承担了太多的不理解。

网友观点:

因为无知,所以不理解,因为不理解,所以不敬畏,因为不敬畏,所以乱评论,因为乱评论,所以残暴。有些人骨子里就带着无知的残暴 。


感谢您的观看和关注!如果您是书画爱好者,小编邀请您搜索关注“hmyqart”微信公众号。

每日发布免费视频资源:一笔一划对照名帖视频教学、真人模特现场绘画、山水花鸟场外真实写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