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朱元璋的優秀之處

因為最近一本不是那麼枯燥的書對明代歷史的簡述,讓大家對明朝這個王朝有了更全面的看法,按道理來說大家對朱元璋的印象應該變的更加全面,更加豐富,但事與願違,大家對朱元璋的印象還是停留在那個殺人如麻、殘酷血腥之中。到底是怎麼回事讓朱元璋的血腥形象那麼的深入人心呢,以至於大家看完較為客觀的書籍也不能對其有一個客觀正確的全面的認識呢。

細數朱元璋的優秀之處

其實大家都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當初的清朝歷史學家對朱元璋的片面的評價"靠功臣打下一片天下,天下平定之後就開始殺天下人,他的殘暴是違背儒學思想的,應該受到譴責"。但今天我們就要來為這位明朝的開國皇帝來正名。大家知道的都認為朱元璋是乞丐起家,所以他也就一直是乞丐。但其實不然,朱元璋小時候還是跟家人在一起快樂的生活的,他們家一家人在一起還是開心的,他也去給地主家放牛來補貼家用,可是後來自然災害爆發,他的家人都死了他們家就只有他一個了,他就做了和尚,後來才走上了乞討之路的。在他還沒參加義軍之前,國家處於水深火熱中,不光有外族侵犯,皇帝對人民的壓迫也到了極致。人民在這樣的社會下生活的格外艱苦,所以這段時光對他留下的印象最深,也是影響他最深的一段經歷。他深知要想國家強大就必先統一,所以在他登基之前,就提出了要大敗胡人統一國家的口號,這在歷史上可是前所未有的。然後他以身作則帶領大軍收復了北方,建立了明朝。統一中國是多麼偉大的成績,但在人們提及朱元璋時卻總是被忽略掉。

細數朱元璋的優秀之處

朱元璋小時候的農民生活讓他深知農民的不容易,也知道農民才是國家的主體。所以他在建立了明朝之後以及他在位的整個期間一直很重視農業的發展。他頒佈了一系列法令來鼓勵人們開墾荒地,提倡農民都要有地可種。不光如此他還動員農民不光要種糧食,還要種一些桑樹和棉花等。為了利於農業的發展,他還用國庫的資金來修建水利工程,方便農民。為了使人民的日子過的更好,不再因為溫飽問題而煩惱,他竟然在建國之時就降低了農民的稅收。總之朱元璋做了一系列利於農民發展的事情,這才為明朝的強大打下基礎。這樣一個心繫群眾的好皇帝怎麼能被評價的那麼惡劣呢。

朱元璋知道光改善了農民的生活不行,得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處境,於是他開始在朝廷實行改革。打擊貪官汙吏,懲罰鄉紳惡人,為了有威懾力他還曾經在上朝時在文武百官面前打死了不少名門貴族裡面的有罪之臣。他還為了獲得更多的能人志士而大興科舉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不少朝堂之中的貴族守舊勢力。

細數朱元璋的優秀之處

除了在農業和政治方面朱元璋有所作為以外,他還整改了文化教育方面。他重整了禮儀修訂了禮俗。他廢除了蒙古和胡人的禮儀習俗,恢復了漢人的禮儀,比如說叩拜方式。不僅僅如此,他還禁止使用胡人的姓氏等等,但這也使得許多漢人的複姓遭到了懲罰。他對文化頒佈的措施使得漢人徹底的成為了漢人,擺脫了蒙古及胡人的影響。

總之朱元璋在位期間無論是從政治還是文化亦或者是經濟,都讓明代成為了一個開明及經濟強大的大國。但由於他的措施威脅到了以前貴族的利益,那麼他就勢必會遭到非議。沒有什麼改革能順順利利的進行,改革的道路總是曲曲折折的。貴族在朱元璋整治朝廷之時就受到了莫大的威脅,他們的權利既然不能跟朱元璋抗衡,那他們只能靠輿論取勝,於是民間就有了朱元璋一些不好的言論,這些言論可能就是一直影響我們對朱元璋的評價的言論,穿越千年,一直影響著朱元璋的形象。不光如此,朱元璋對文化和教育的一些改革還觸碰到了一些胸無大志只會紙上談兵的文人的利益,於是他們就動用自己手中的筆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這些不滿在當時可能微不足道,但在今天卻是人們對朱元璋認識的可靠的一個證據,所以大家也就會覺得朱元璋並非明君。

細數朱元璋的優秀之處

其實朱元璋的殘酷多疑也是有原因的,他小時候顛沛流離的生活造成了他不會輕易相信別人的性格,也培養了他弱者就要被消滅的意識,所以對於他的一些殘暴行為我們應該給予剖析解讀,而不是一味的批評。而他在執政前期的殘暴可能大多數都是為了國家的發展和百姓的生計,這難道我們也要給予怪罪嘛。至於他在執政後期的暴虐則是為自己的孫子朱允炆的繼位而打下基礎,畢竟他的孫子是一個比較仁慈,不是很能壓得住奸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