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

枣庄市胜利渠是枣庄人民以“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战天斗地,改造自然; 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 的精神创建岀来的。 古邵镇程庄村是当年枣庄市胜利渠工程指挥部驻地。广大人民群众称胜利渠为“三个八” 惠民工程, 并传諺语赞颂道:“胜利渠三个八,八万人上阵把渠挖,东西渠长八十里,八万亩良田灌溉全靠它。”

旧时,以古邵镇为中心的西从韩庄,东至台儿庄的这个地区,素称鲁南四湖流域“洪水走廊”。 毎逢黄河决口,洪水泛滥,此地为重灾区。父老乡亲有“谈水色变” 的乡愁记忆;说:“眼看秋收万石粮,一场洪水全泡汤”、“日落时家中丰衣足食,突然天降暴雨,一夜之间便沦为乞丐”。

共和国建立后,通过治理运河、兴修伊家河,虽然不再受水灾的威肋,但是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70年代,“地瓜干子当细粮,养几只母鸡当银行” 的说法 ,是公社社员的生活写照。人民要不断提高物质需求,政府要继续改变农业贫困命运;从干部到群众,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

1975年枣庄市委、市革委计划引微山湖水,开挖干渠,在枣南建“灌区”,搞“稻改”。 于1976年11月,8万人上阵,高呼“与地瓜决裂,让水稻嫁枣南” 口号的大会战风风火火,轰轰烈烈的展开。

从1976年11月,第一期开挖胜利渠大会战摆开阵式。上阵8万人,其中峄城区43000人;总任务588万立方米,峄城区316·1万立方米,计750万个工日。 1977年11月,第二期会战工程开始,重点建11处提水站;其中,峄城区建7处站(孝庄、洛庄、种庄、崔庄、刘后、甘露沟、卜东店)。

1977年---1985年,8年间,峄城区小型提水站23处、机组26个,总装机容量1306千瓦。1987年,仅峄城区已发展10瓦以上固定小提水站92座,机组118台,总装机容量3984·5千瓦,灌田63000亩。胜利渠灌区为峄城、台儿庄两区的农业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胜利渠西起微山湖口埧下老运河左岸,东抵涛沟河;全长36·44公里,其中峄城区境内19·4公里。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情况下,英雄的人民群众用粗糙的手、铁硬的膀背,凭靠肩挑、筐抬、手提、车推的原始生产方式,硬是挖掘岀一条名副其实的“胜利渠”。

胜利渠是一方农业经济通向“金山银山” 的绿水通道。昔日的“洪水走廊”, 而今变为鱼米之乡。运河人家传承创渠精神,干事创业,蒸蒸日上,峄城区古邵镇成为枣庄市第一号粮仓。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岀:“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胜利渠是枣庄人民的红旗渠,胜利渠精神是枣庄人民的传家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胜利渠精神依然是我们敬业、为民、务实、奉献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干事创业,真抓快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程庄村位于古邵镇东南部,毗邻台儿庄区,现有246户1080人。程庄村以党建引领,借助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挖掘胜利渠精神、知青文化,走出一条文化振兴的新路子。

【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

【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
【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

一是突出生态宜居,让环境美起来。胜利渠北岸多年来被数家养殖场无序占用,污水横流、垃圾满地,胜利渠变成了臭水沟、垃圾池。借助“清河行动”和公共资源共享行动,程庄村两委拆除胜利渠沿岸违建养殖厂15家3000余平方、户外旱厕16处,砌块场1处、轧面房1处、彩钢棚2处、同时清淤净化,疏浚渠道,整理出渠滩地土地28亩,渠水变清,生态环境逐渐好转。

【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

【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
【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

二是突出基础设施,让乡村靓起来。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后,村两委借势清理村内三堆两垛、乱搭乱建,深入推进五化七改,累计投资300余万元,新修村内道路9000余平方、绿化5000余平方、立面改造6000余平方,绘制文化墙2800余平方,旱厕改造310余户,栽植黑松、国槐、榆树、榉树、广玉兰、柳树等各类树种200余棵,完善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

【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

三是突出乡愁记忆,让文化挖出来。整理挖掘胜利渠精神和知青文化,抢救性保护古槐、梧桐树、老井,挖掘出知青让杠、古树传程、碑桥颂贤、稻改论嫁、创渠精神等历史文化,正在新整理出的渠滩地上建设胜利渠精神记忆馆、知青食堂、知青宿舍,打造程庄八景。

【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

【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
【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

四是突出旅游产业,让村民富起来。发展文化旅游,计划在村南新清理出的16亩的集体用地上,发展高标准温室大棚,种植草莓、火龙果等时令水果,建设亲子采摘园。下一步将在村内闲置公共空间建设6处民宿,对接台儿庄古城和祥和庄园,结合“古运梦河”乡村旅游片区建设,利用沿胜利渠优势,打造党员教育红色传承、观光旅游、民俗民宿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预计可解决村内50余人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10余万元。

【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

【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
【古邵镇】创渠精神 知青印象—码上看程庄

统筹:振华 微编:王闯


分享到:


相關文章: